李忠謙專欄:烏克蘭沒有淪為阿富汗,但它或許會是「普京的帝國墳場」

2022-03-27 08:37

? 人氣

俄羅斯總統普京。(美聯社)

俄羅斯總統普京。(美聯社)

為了彌補蘇聯解體的歷史悲劇,普京才決定下令攻打烏克蘭,不過他卻複製了當年導致蘇聯解體的阿富汗戰爭,甚至危及自己的未來。

CIA退休官員比爾登(Milton Bearden)

阿富汗素有「帝國墳場」的威名,就算歷史遠處不提,包括19世紀的大英帝國、20世紀的蘇聯大軍,都曾在此鍛羽而歸。不過7個月前美軍倉皇撤走,這到底該算阿富汗的勝利還是失敗,實屬一言難盡。畢竟華府已將大批美式裝備交給了阿富汗政府軍,誰知道賈尼(Ashraf Ghani)政府竟如此扶不上牆,「拋戈棄甲」、「望風而降」都不足以形容阿軍的兵敗如山倒,早在20年前垮台的神學士武裝也如願奪回政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們不能把神學士等同於阿富汗,就算美國終結「無止境的戰爭」的決定確實導致阿富汗政府垮台,自然也不該單純被視為「阿富汗的勝利」。畢竟真正被抬進墳場的恐怕不是「邪惡美帝的軍隊」,而是阿富汗自己的自由與人權。不過馬克思曾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寫道:「黑格爾曾如此評論—所有偉大的歷史事件與人物都會出現兩次。不過他忘了說的是,第一次會是悲劇,第二次則是鬧劇」。果然在短短7個月後,類似阿富汗的悲劇再度登上歷史舞台,而且這回還真的成了一場俄羅斯式的鬧劇。

2021年8月22日,阿富汗民眾搭乘C-17運輸機準備撤離阿富汗。(美聯社)
2021年8月22日,阿富汗民眾搭乘C-17運輸機準備撤離阿富汗。(美聯社)

阿富汗的賈尼政權去年匆匆垮台,一般認為「靠山」美國撤走駐軍當然就是主因。況且無論他們留下來的武器裝備多麼精良,毫無戰意的政府軍面對神學士游擊隊確實不堪一擊。這回美國總統拜登以「烏克蘭並非北約成員」為由,早早宣布「不派美軍參戰」,如果克里姆林宮真的決定開打,許多人都不看好哲連斯基政府真能扛住俄羅斯大軍,烏克蘭恐怕也將重蹈去年阿富汗的覆轍。果然,在普京宣布對烏克蘭執行「特別軍事行動」後,五角大廈與美國情報官員都悲觀判斷「基輔將在48到96小時內陷落」。

然而如今整整1個月(720個小時)過去,非但基輔沒有陷落,俄羅斯大軍甚至只拿下了鄰近克里米亞的黑爾孫這一座主要城市,連位於頓巴斯與克里米亞必經之處的馬里烏波爾慘遭圍城二十多天,直到今天都還在頑抗不降。俄軍的表現被許多軍事專家認定「作戰無方、補給失當、士氣低落、損兵折將」,日媒甚至用「國王新衣」來形容俄軍;烏克蘭則從開戰前的悲情國家,成為獲得全球聲援、勇敢對抗強鄰的當世典範。不僅烏克蘭的總統跟軍隊都沒有逃走,連留下來的民眾都在忙著調製「莫托洛夫雞尾酒」(汽油彈),要好好「招待」膽敢犯境的俄國部隊。

2022年2月27日,基輔的民眾正在準備汽油彈。(美聯社)
2022年2月27日,基輔的民眾正在準備汽油彈。(美聯社)

烏克蘭軍民的奮戰,讓這個國家並未淪為7個月前的阿富汗,同時也引出了兩個問題:五角大廈為何對烏克蘭的戰局看走眼?烏克蘭會不會是普京與俄軍的墳場?

五角大廈為何看走眼?

相較於阿富汗前總統賈尼在國家危難之際隻身逃往中東,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誓死不願離開基輔,每天就在街頭上、在總統府裡開直播鼓勵軍民驅離強敵,甚至在聯合國大會、北約總部、各國議會發表視訊演說,呼籲國際社會對烏克蘭伸出援手,哲連斯基本人也成為烏克蘭不屈的精神象徵。阿富汗與烏克蘭領導人在國難中的表現當然天差地遠,但美國情報機關對這兩個國家的判斷也出現驚人的失誤。

根據美國情報首長對國會的簡報,即便美軍撤出阿富汗,接受美軍裝備與訓練的阿富汗政府軍被認為「至少可以抵抗6個月」;至於烏克蘭面對俄軍入侵,首都基輔最快兩天內就會陷落。後來的事實證明,這兩項出自全球最頂尖情報機關的判斷都錯得離譜。即便誤判了哲連斯基與甘尼的反應,真的會對整個國家的戰局判斷出現如此大的落差嗎?

2022年3月16日,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透過視訊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贏得全場國會議員起立鼓掌致敬。(AP)
2022年3月16日,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透過視訊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贏得全場國會議員起立鼓掌致敬。(AP)

《紐約時報》的資深國安記者巴恩斯(Julian Barnes)指出,評估一國戰力高低的因素甚多,領導人的表現雖然只是其中一環,但阿富汗與烏克蘭的例子清楚顯示,即便是在這個電子戰與大數據的年代,「人」的因素在評估一國士氣高低時仍舉足輕重。巴恩斯也引用美方退休情報官員的說法,表示要更精準研判友軍的戰力高低,勢必不可忽略那些直接與友軍共事者的看法。

巴恩斯批評,如果美國對阿富汗政府的情報能更貼地,去年的緊急撤離行動就能更早開始,讓更多曾幫助過美國政府的阿富汗人能夠離開;甚至這些年援助阿富汗的數十億美元,就能以更好的方式加以運用。至於對於烏克蘭反抗意志與能力的誤判,則讓美國沒有在俄羅斯入侵前提供更多武器援助,以至於現在還要努力把各式飛彈與裝備往烏克蘭送。

烏克蘭會是普京與俄軍的阿富汗嗎?

雖說烏克蘭沒有淪為「7個月前的阿富汗」,但是否會成為「33年前的阿富汗」,則是另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在普京下令俄軍入侵烏克蘭當天,華府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中東事務與安全戰略專家里德爾(Bruce Riedel)就在一篇短文中討論了「烏克蘭會不會是普京的阿富汗」。他開篇引用的是剛剛過世的美國前國務卿歐布萊特(Madeleine Albright)的觀點:如果俄羅斯佔領了包括基輔在內的烏克蘭領土,克里姆林宮面對的不會是一個更強大的俄國,而是會跟1980年代的蘇聯一樣,被捲入無止盡的暴亂與游擊戰。

里德爾提醒,如果烏克蘭是「普京的阿富汗」,那絕不只是俄軍落敗那麼簡單。因為當年蘇聯在阿富汗落敗,被認為是後來華沙公約解體、甚至蘇聯崩潰的主要原因,甚至普京自己也把蘇聯崩潰是「地緣政治的世紀災難」。里德爾指出,美國雖然沒有直接派兵參與阿富汗當年的苦戰,幾乎所有苦戰犧牲的都是阿富汗自己的聖戰士。不過當年的卡特(Jimmy Carter)政府說動沙烏地阿拉伯、巴基斯坦與英國等盟友助陣,為阿富汗提供了源源不絕的武器、資金與人員訓練。阿富汗則在犧牲至少1百萬人的寶貴生命、更有數百萬人成為難民的情況下,贏得了最後的慘勝。

2022年3月24日,基輔一處倉庫遭到俄軍空襲燃燒,消防員正忙著滅火。(美聯社)
2022年3月24日,基輔一處倉庫遭到俄軍空襲燃燒,消防員正忙著滅火。(美聯社)

里德爾在烏克蘭開戰當天強調,如果想讓烏克蘭成為「普京的阿富汗」、甚至讓普京的開戰決定成為俄國自己的「地緣政治大災難」,美國與北約就不應對烏克蘭的處境袖手旁觀,烏克蘭人也應該自問願意為國難付出多少代價。當里德爾的文章在布魯金斯學會刊出一個月後,烏克蘭已向世人證明了他們抵抗的決心,國際社會也群起抵制俄羅斯的侵略。那麼在俄羅斯入侵的一個月後,烏克蘭是否朝著「普京的阿富汗」更進一步了呢?

前CIA官員:普京企圖恢復蘇聯榮光,卻適得其反

在烏克蘭戰爭屆滿一個月的當天(3月24日),《外交事務》網站刊出曾參與援助阿富汗的前中情局(CIA)官員比爾登(Milton Bearden)的分析。比爾登曾在蘇阿戰爭末期擔任CIA駐巴基斯坦主管,他在文章中也探討了同一個問題:烏克蘭會是普京的阿富汗嗎?並且再次檢討烏克蘭可以從30年前的阿富汗戰爭中學到什麼。

比爾登說,烏克蘭人在過去一個月展現了抵抗俄軍侵略的勇氣,俄軍的侵略行動也與普京當初的設想相去甚遠:烏克蘭人並沒有把他們當成「解放者」,而是視為「飽受憎恨的敵人」;烏克蘭戰爭也從一場「閃電戰」轉為「俄羅斯已找不到獲勝方法的長期戰」,克里姆林宮甚至普京本人也勢必付出巨大代價。這一切當然讓人想起蘇聯1979年的入侵阿富汗,因為當年的蘇聯領導人也跟今天的普京一樣,堅信蘇聯的精銳部隊有能力迅速擊垮敵人、在新佔的領土建立傀儡政權,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根本沒辦法有效回應亂局。不過2022年的俄羅斯,真的會步上蘇聯在1979年的後塵嗎?

2022年3月24日,奧德薩街頭的防禦工事與烏克蘭士兵。(美聯社)
2022年3月24日,奧德薩街頭的防禦工事與烏克蘭士兵。(美聯社)

比爾登指出,普京雖然將蘇聯解體看作「二十世紀最大的地緣政治悲劇」,但令人驚訝的是,他完全沒有從中得到教訓,今天俄軍在烏克蘭的表現甚至遠不如當年在阿富汗征戰的蘇軍。畢竟蘇軍入侵阿富汗不過3天,阿富汗領導人阿明(Hafizullah Amin)就在首都喀布爾慘遭殺害、蘇聯也順利建立傀儡政權,其他阿富汗主要城市更是在短時間內紛紛陷落。反倒是俄軍在烏克蘭打了整整一個月,哲連斯基還在基輔每天跟國外政要連線直播,俄軍在烏克蘭的佔領進度也極其有限。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當年蘇聯入侵阿富汗的理由,跟普京攻打烏克蘭的說詞幾乎如出一轍:KGB當年研判阿富汗正在倒向西方陣營,美軍在阿富汗設置的基地將對蘇聯造成核威脅。如果不出手處理阿富汗,甚至會引發骨牌效應,讓華沙公約成員國紛紛投向敵對陣營。KGB當時也錯估了美國的反應,認為軟弱的卡特政府不會對蘇軍入侵阿富汗有所反應,時任蘇聯領導人的布里茲涅夫(Leonid Brezhnev)於是下令出兵阿富汗,並且引發了後來的蘇聯解體。

2022年3月8日,俄軍一架Su-34轟炸機在哈爾基夫墜毀,烏克蘭士兵正在檢視現場。
2022年3月8日,俄軍一架Su-34轟炸機在哈爾基夫墜毀,烏克蘭士兵正在檢視現場。

比爾登認為,蘇聯崩潰時已是KGB一員的普京,對於阿富汗戰爭乃至後來的巨變理應非常熟悉。但目前看來普京似乎汲取了錯誤的教訓—普京雖想重建往日蘇聯帝國的榮光,並且將烏克蘭拉出西方的勢力範圍,不過他卻下令入侵烏克蘭,走上了昔日阿富汗戰爭的老路。比爾登說,在試圖扭轉歷史的同時,普京卻複製了過往悲劇,何況他做得遠比當年的蘇聯更差,在最初一個月的戰爭中根本拿不出什麼值得稱道的戰果,甚至遭遇遠較當年在阿富汗更為激烈的抵抗。

對於目前仍在進行的烏克蘭戰事將如何收場,比爾登認為,如果普京比照過去在車臣與阿富汗的模式來處置烏克蘭,那就意味著將有三分之一的烏克蘭國民傷亡或者成為難民。即便俄軍最後真的攻下基輔、換掉哲連斯基,但阿富汗的先例告訴我們,俄羅斯接下來將面臨西方支持的游擊戰。以烏克蘭的面積、人口、士氣以及跟北約成員國的漫長邊界而言,克里姆林宮根本沒辦法吃下這塊土地—就算硬吃下來,普京也沒本事持續佔領與統治。

2022年3月24日,當地居民指著自己被俄軍炸燬的住處。(美聯社)
2022年3月24日,當地居民指著自己被俄軍炸燬的住處。(美聯社)

比爾登指出,除非普京能夠快速攻陷烏克蘭(但他也說,這是「最不可能的結果」),否則拖再久大概也只能宣稱「特殊軍事行動大獲全勝」,然後下令俄軍撤出烏克蘭。如此屈辱的「戰果」,即便對強人普京來說也難以承受。而且隨著俄軍在烏克蘭造成平民慘重傷亡,整個世界也正在背棄俄羅斯。普京目前正準備迎接統治俄羅斯的第23個年頭,距離前輩史達林的30年紀錄還有7年差距。普京若想挑戰這個紀錄,他在烏克蘭的選項就不會太多,不過對陷入錯亂的普京來說,動用核武確實是一個可能的出路。總而言之,為了彌補蘇聯解體這場歷史悲劇,普京才會決定攻打烏克蘭,但他卻複製了當年導致蘇聯解體的那場悲劇戰爭,並且危及自己、俄羅斯以及人類的未來。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