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農工商混合的曙光——溪南工業區

2022-02-25 06:00

? 人氣

溪南工業區正射影像圖。(擷取自Google地圖)
溪南工業區正射影像圖。(擷取自Google地圖)

農地工廠

「如果要我準備補償金、回饋金我一定做,而且舉雙手贊成。」這是我在一位中小企業老闆口中親耳聽見的心聲,溪南工業區在當地扎根——2000年的時候有226家工廠,只用了33公頃農地,2008年已經來到597家,用了99.29公頃——而這份參考資料的年份為民國99年(2010年)這段時間多了多少?沒人知道、沒人關心,最後烏日(溪南)產業發展特定區計畫無疾而終。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寧為雞首、不為牛後」愛拚才會贏似乎是台灣經濟高速成長背景下的縮影,我的親戚也在那一波趨勢開了屬於自己的汽車修配廠——看著溪南工業區的老闆,腦海中浮現的卻是自己的親戚,他們都在那個時代下闖蕩出屬於自己的事業、成家立業、安身立命,默默的為台灣貢獻出GDP,卻也苦於工業區土地價格下的投資風險。於是當我的親戚準備遷廠時問我的第一句話是:「都市計畫農業區土地可以蓋多少?」我答:「建照若要合法——基本40%倉庫、10%農舍,要有收入證明。」當時我尚踏入都市計畫的圈子不到一年,其實回答到這裡我的內心是矛盾的——我也希望農地農用、誰不希望農地農用,但是要這樣搞大家就會餓死。

有在玩股票的股民們應該都知道一件事,台灣是製造業大國;有在關注軍武的軍迷也大概都知道,台灣的中小型製造業競爭很驚人。但這些人往往都在鐵皮的陰影下默默付出勞力,繳了稅還要被指控違法,若從一個企業主的角度來看,這合理嗎?更甚者到了選舉的期間,不是被開支票合法化就是被指控接受買票,而作者本人的親戚也在前幾年的張蘇對決裡莫名的被潑髒水,於是農地與建地的議題逐漸的政治化,似乎讓大家漸漸地忘記了問題的本質,把對與錯二元化。倘若可以多站在不同的角度想,或許台灣就不會變成一個人吃人的世界。

溪南工業區2000~2008工廠變遷示意圖。(台中市政府,2010)
溪南工業區2000~2008工廠變遷示意圖。(台中市政府,2010)

多元使用

在溪南工業區還有一個很特別的地方,是隱藏在特定農業區裡的工廠裡的私廚,很饒口對吧!AA特定農業區除了蓋工廠還能蓋餐廳?當時我就是抱持著這樣一個詫異的心態,直到我親身踏入。在一片石材行與農田中,一間裝潢典雅的餐廳隱身在田間小路,不管是從石材(不,我是說食材)的選擇還是料理的手法,都在在地告訴我「這間店不簡單」,不管是紅棗土雞湯、干煎白鯧、生蠔佐鮭魚卵、莎莎醬一夜干還是牛小排佐蔥末、火烤綠櫛瓜、酒蒸蛤蜊,除了驚艷還是驚艷,靜謐的空間、出色的料理─霎時間讓人忘卻身在非都農地最高等級的AA特定農業區上,要不是因為喝掛抓兔仔,在漆黑寧靜的農業區土地上也差點忘記門口就可以現地灑一ㄚ 肥ㄅㄨ一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