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王府興衰─不讓女兒才情被掩埋:《彼岸》選摘(2)

2018-04-14 05:10

? 人氣

宣統三年,帕勒塔剛被清廷任命為科布多辦事大臣不足四月,即在民國元年(同是一九一二年)五月,又由帝制結束後的北洋政府調任「阿勒泰辦事長官」,督辦西北防守職權。並於稍後因贊同革命,擁戴共和,有功於大局,被大總統袁世凱授命晉封為親王。民國二年(一九一三年)再授中華民國陸軍上將軍銜,獎二等嘉禾章。民國六年(一九一七年)授襄威將軍。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按理說,帕勒塔無論怎麼歸位都是清廷而且外族的遺老遺少,如此這般受新政權青睞委以重任,封王加爵,並非是天上掉餡餅的偶然,而是與當時亂烘烘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政壇風雲有關,與他在變幻中不露山不顯水卻又異常活躍的政治智慧有關,更與他主政阿勒泰一年零七個月不同凡響的政績有關。就連同時代的西方學者、旅行家波爾曼.西諾夫在關於中國見聞錄裡也對他高度評價:帕勒塔無疑是傑出的知名人士,是當時蒙古王公中受到最好教育的王爺。可見帕勒塔在當時中國政壇不容湮沒的風雲人物地位。

辛亥革命後,覬覦中國西北邊陲已久的沙俄更加處心積慮地向阿勒泰地區擴張勢力,策動商人深入牧區,為大舉進犯作進一步鋪墊。帕勒塔走馬上任的民國元年,更是阿勒泰局勢惡化、戰雲密布危機四伏之際。在戰略環境惡劣,交通阻遏、軍需軍餉匱乏,後備力量幾近於零的重重困境下,帕勒塔堅守前沿,運籌帷幄,外交斡旋與強硬對抗並舉,與沙俄策動下野心勃勃的外蒙侵略軍輪番對峙、鏖戰,終於擊退並趕走侵略者,保住阿勒泰地區的安寧,保全了中國版圖西北邊陲領土的統一和完整(當時阿勒泰隸屬科布多,後由中央直轄,一九一九年才劃歸新疆)。這才是表彰、獎掖、授爵、封王的核心理由。

可惜,天命有限,正當帕勒塔滿腔報負未竟之時,他原本清弱的身體積勞成疾,染上嚴重哮喘。久治不癒,只得提出辭呈,退離阿勒泰,回京養病。那時恰值嚴冬酷寒,冰雪覆蓋的大草原白茫茫一片,豐饒富庶的阿勒泰看不到復甦的春意,帕勒塔腳步沉重,心境黯然。他頻頻回頭,原指望儘快治好病,重振旗鼓回來大展宏圖,未曾想一去竟成永訣。

回京後幾年,帕勒塔過著隱而不退的日子,一面治病調養,一面參與政務。帕王府門前雖不像先前那樣車水馬龍,蒙古王公政府官員少了,外國友人反而時有新交。府內大院也是添丁增子,闔家歡喜。尼錫達爾瑪公主已長成漂亮的小姑娘,被送入法國人辦的教會學校接受西式教育,並開始習畫,嶄露藝術天賦。母親又為她生了兩個弟弟,取的都是洋名,一個叫喬治,一個叫亨利,適齡後進的也是洋學堂,一個學德文,一個學俄文。帕勒塔一直以來都是揚棄陳規崇尚西學的維新主義者,尤其遊學東瀛裝了一腦門子新思想回來後,對蒙古王公那套封建衣缽有了理性上的疏離和悖逆。世襲的爵位隨著清王朝的倒台帝制的結束而消亡,他的孩子將不再是王爺或者公主,那麼乾脆就讓他們脫胎為沒有舊文化負載的新人。他在孩子身上投入不少心力,強制他們學習西語,只在府內才允許用蒙語交流,並根據語種分別送進不同的教會學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