須文蔚觀點:要旅行也要造福社區的新世代

2021-12-22 05:20

? 人氣

跨山越海結合畢業與成年禮。(資料照,呂紹煒攝)

跨山越海結合畢業與成年禮。(資料照,呂紹煒攝)

臺師大文學院從2013年開始,提出「跨山越海」的活動,原意希望結合「畢業旅行」與「成年禮」性質,邀請應屆畢業學生壯遊臺灣,藉由划獨木舟、泛舟和登山等冒險犯難的活動,希望學生挑戰自我極限,體驗山與海的美好,也更親近土地、人文、生態與歷史,讓冒險成為一生的養分。但遭逢疫情,近兩年難以舉辦大型活動,於是轉為開放同學旅行,給予補貼,卻反應平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今年秋天開學後,陳秋蘭院長召集了英語學系的陳純音主任和我,一起討論如何激勵同學參與,大家也不免困惑:為何可以得到補助去旅遊,同學卻興趣缺缺?又該如何促進青年學子願意到臺灣各地去探索?

經過討論,我們決定逆向思考,提出了「跨山越海‧感動出行」的企劃,保留原本的「壯遊出行組」,維持以人文知識為核心,同學要提出壯遊計畫,協助地方記錄文化觀光的導覽資訊;同時新增「社參拓印組」,廣邀文學院學生自組團隊,結合人文知識或服務實踐,從執行過程中探索自我價值,培養多元能力。兩組所獲得的經費並沒有差距,而具體的社會參與提案,先詢問宜蘭與花蓮的社區團隊,依照在地的需求,由同學提出企劃。

同事張惠茹長期推動「旅行志工」計畫,很歡迎大學生投身社區服務,於是聯繫了各個社區,提出許多人文與科技結合的方案,例如:宜蘭縣三星鄉大洲社區正在推動文化觀光,希望遊客讀詩、解謎與闖關,因此邀約志工寫作十首地景詩;花蓮縣豐濱鄉豐濱社區發展協會希望同學協助部落紀錄野菜、釀酒文化,以及發想文化學習場域的規劃,例如野菜學校、酒麴植物園地規劃等,發展可食地景,並架設部落小旅行介紹網站;花蓮縣鳳林鎮北林三村社區發展 協會則希望同學幫忙以數位工具拍攝及紀綠社區活動,並幫忙粉專網站重新設計主視覺。來自土地的各項命題,應當考不倒臺師大的學子。

讓人意外的是,加入公益服務的元素,今年的報名組別激增,多達27件。「社參拓印組」並沒有更多的預算,但報名的組別也有7組之多,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同學們都挖空心思從過去所學,回應偏鄉所需,讓評審很難割捨。

新世代是否不是刻板印象所說的「享樂世代」?而是更追求意義與公益的一代?行銷學大師Philip Kotler最近出版的《行銷5.0》一書中,就特別指出,隨著Z世代(出生於1997年至2009年間)和α世代(出生於2010年以後)的崛起,世界正發生巨大的轉變,新世代主要關注如何以科技造福人類,可以從兩個面向展開,一是希望帶給全人類正向的改變、提升大眾的生活品質;二是推動人類的科技進步,創造更包容的社會。

從校內的社會參與活動徵件,讓我體會到,新世代面對著社會兩極化的爭議,天天開展在日常生活中,應當相當厭煩,無論是性別平權、乾淨能源、智慧城市的討論,都經常在大學課堂出現,也反映了絕大多數的精英階級價值。對於新世代而言,或許更期待把問題簡化些,走入偏鄉,體會難以脫貧,數位落差,醫療設施不足的另一個臺灣,讓他們貢獻所學,結合他們擅長的數位工具,最能激發他們的熱誠。

化解世代的差異,重新認識Z世代和α世代的價值觀,相信如同Philip Kotler提醒的,將以人為本與科技賦權的價值結合,是面對未來世界的重要參考座標。而在社區工作上,如何規劃出更多旅行結合造福地方的「旅行志工」任務?相信也會是一個新的挑戰。

*作者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教授,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