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履中觀點:民主峰會不是臺灣的解藥

2021-12-15 05:50

? 人氣

2021年12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召開全球「民主峰會」(AP)

2021年12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召開全球「民主峰會」(AP)

美國,或許仍然是世界第一強國,但卻一定不是臺灣所有問題的解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正當許多人認為臺灣受邀參加拜登政府所主導的全球民主高峰會,就代表臺灣的民主受到西方肯定之際,不知道有多少人看得出來,全球民主高峰會背後反映的,其實是美國民主遇到了困境。參與民主峰會,臺灣應該思考的是,民主峰會中所點出的問題,臺灣應該如何避免;而美國想要轉移的壓力,從臺灣利益的角度來看,我們真的必須分擔嗎?

在民主高峰會的開幕式上,拜登看著大螢幕上全球超過百位國家代表,呼籲全球民主國家共同面對挑戰。在眾多的分割螢幕當中,眼花撩亂地讓人看不清到底哪些人參與。不過,或許拜登也不想看清到底誰出席了!因為受邀參加峰會的國家裡,有太多讓人不解的選擇。拜登眼前的畫面,看不見新加坡和土耳其,也許這兩個國家有不完美的地方,可是相對於限制媒體自由,打壓反對黨不遺餘力的剛果,以及不重視人權的巴基斯坦,和曾經公開呼籲動用私刑處決毒梟的菲律賓,難道他們真的有比較不民主嗎?面對質疑,白宮說沒有受邀的不代表就不是民主國家,這樣的解釋反映了拜登的民主峰會,連對民主的定義都很難讓人心服口服。

與其說民主峰會是要號召全球民主盟友一同阻擋民主退潮,不如說是拜登想透過這場大拜拜,重新確定美國在全球戰略上仍然擁有主導地位。從戰略的角度出發,卻用民主峰會來包裝,當然也就不用期待這場峰會能對推進民主產生任何實際的效果。看看國務院官方網站上分享各國代表提供的所謂國家宣言,稍微認真去聆聽,就會發現不少小國領袖的聲明,根本是在向老師交作業,畢恭畢敬的表達小國將會如何跟美國合作。坦白說,從許多小國的反應,看見的不是各國能充分表達意見的民主價值,而是美國的強勢。主觀認定盟國是否民主,或許對部分國家是肯定,可是真的能服眾嗎?

2021年12月10日,美國總統拜登在「民主峰會」閉幕式上發表談話(AP)
2021年12月10日,美國總統拜登在「民主峰會」閉幕式上發表談話(AP)

拜登政府的民主峰會,不只引起反對者質疑美國的目的,也讓全世界更認真地關注美國民主究竟有多優秀。從自由之家對美國民主的排名來看,美國在民主化指標的排名中,僅僅排在第六十名。沒看錯,不是第一,不是第二,甚至不是前五十。而斯德哥爾摩的全球民主及選舉研究計畫也在近期把美國列為民主倒退的國家。美式民主面臨政黨對立,極度兩極化的情況,連老經驗的拜登也找不到解決辦法。美國的共和黨保守陣營,甚至在南方透過掌握州議會,進行選區重劃、設下投票高門檻,企圖影響投票權利的行使,確保共和黨有機會在選舉中佔有優勢,而這些都是美國民主退潮的證據。看到美國民主正在後退,卻聽到拜登在峰會中強調美國會帶領大家守護民主,不知道有多少國家會真的被說服?

拜登試圖把民主和專制做出區隔,也許短期內能讓部分的民主國家願意響應,但是熱潮一過,盟友們或許會發現,美國內部的民主挑戰早已限制了美國能夠對外輸出的力量。事實上,民主制度遇到的麻煩不僅僅在美國發生,在有選舉制度的民主國家,網路科技讓訊息傳遞快速,但是帶有更強煽動力的極端資訊,也讓政黨對立的情況也更加嚴重。想要阻止民主退潮,根本的辦法不是靠民主大國起身呼籲,更不是召開峰會,而是要讓大部分的公民意識到,民主是每一個人都持續關注公共議題才可能達成。然而,要讓大家關注公共議題的根本前提,是沒人要為生活的溫飽而煩惱。

很顯然的,所謂民主對上非民主,其實只是表象,甚至是假議題。真正的問題在於全球化之後,世界發展速度的不平均,導致社會中總是有物質條件比較理想的一群人,但也有不應該被遺忘的勞苦人群。當進步派向不愁吃穿的人們呼籲人權、環保的同時,也應該更具有同理心的思考,那些還在為下一餐煩惱的人們,真的沒辦法太擔心全球正在暖化。臺灣的民主其實也遇到了無法互相包容的困境,藍綠各自在對方陣營執政的時候,認為臺灣民主正在退化。確實,臺灣仍然有讓不同意見發聲的機會,可是不同的聲音,引來的已經不再是共同思考,而是互相指責,甚至是咒罵。這樣的對立,其實也正是美國以及許多民主退潮國家面對的困境。如果臺灣不能夠包容不同的聲音,不願意聽進批評和指責,還以為跟著美國走就沒有問題,恐怕民主退化在臺灣,就不是會不會發生,而是何時大家才發現問題有多嚴重!

*作者為美國德州Sam Houston州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