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緗家觀點:信常識求「國利」,進萊豬轉核四

2021-12-14 07:00

? 人氣

只要摒棄偏執黨派立場和特定意識形態,秉持「常識判斷」,任誰都能理解,目前國、民兩黨的「反萊豬、廢核四」絕對傷害臺灣的國家利益。(資料照:柯承惠攝)

只要摒棄偏執黨派立場和特定意識形態,秉持「常識判斷」,任誰都能理解,目前國、民兩黨的「反萊豬、廢核四」絕對傷害臺灣的國家利益。(資料照:柯承惠攝)

「國利」,是「國家利益」的縮寫,正如「國運」是「國家命運」的縮寫。秉持「常識」,處理社會事務就應盡量甩開政黨利益和特定意識形態立場,回歸「事情的本質」,使其符合「國利」。「常識」本該是最普通的生活智慧,但一粘上政治,「常識」經常被「偏執」和「扭曲」所取代。標題中的「萊豬」與「核四」是筆者關心的兩項公投,其本質都被政黨/陣營立場嚴重扭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因此,筆者的陳述基本上只從「常識」而非「專業」角度出發。一方面,固然筆者並非食安/核能專家,不敢隨便涉入此類「專業」,更何況,今天在臺灣、在本文議題上,「專業」已走樣,令筆者對其心生反感,信任「常識」更勝過這些所謂「專業」,比如,甚至有醫生搬出種種「專業論點」和「專業數據」來力論「萊豬=毒豬」,這種「專業」,能信嗎?核四議題亦然,例如從「專業」角度鼓吹「沒有核安就沒有核四」,詳見後文。

常識:「萊豬」非「毒豬」

先談「萊豬」,篇幅所限,不涉及與「臺豬」關係及市場管理。

「萊豬」案有兩個要點,一是牽涉到臺美關係,很可能影響臺美經貿關係;二是「食安」,「萊豬」已被汙名化「毒豬」。民進黨顯然從施政、從國家利益角度看待「萊豬」,「臺美(經貿)關係」是他們企圖說服民眾支持進「萊豬」的一大理由。但民眾並不買賬,他們只憂慮「食安」,抵制的既非「美國」,亦非「美貨」,而是「毒豬」。否則,何以解釋臺灣進了那麼多美國貨,從軟體到硬體,從軍火到日用品,臺灣人通通照單全收,唯獨抗拒「萊豬」?

「萊豬」究竟是否「毒豬」?當然不是。這問題用兩個「常識」來看立即明白:

第一,美國絕無可能蓄意販售「毒豬」給臺灣,尤其以今天的形勢背景,要沒有美國的鼎力保護,臺灣早已是北京的「臺灣特區」,以美國對臺灣的「情誼之重」,說美國要賣「毒豬」給臺灣(以毒害臺灣人),可能嗎?「賣毒豬給臺灣」,這種事連鼓吹「留島不留人」的中共都做不出來,何況美國?既然「美國絕無可能蓄意賣『毒豬』給臺灣」,美國來的「萊豬」,當然不可能是「毒豬」。

「萊豬」如果真的是「毒豬」,這可是臺美間的重大外交事件,反「萊豬」者不能僅僅譴責本國政府,更應「問罪源頭」,去AIT大規模強烈抗議美國對臺灣人「餵毒」,一如當年抗議美臺斷交,或抗議中共散播瘟疫。反「萊豬」如果只杯葛「毒豬」,不問罪美國,這豈非「沒收毒品,放走毒販」,這「反萊豬」,是反真的,還是反假的?

第二,有人或會挑剔:美國沒有「蓄意」,難道不會「無意」?這當然也是不可能的,正如美國駐臺代表孫曉雅不久前在其上任後的首場記者會上公開表明的:「我吃美國豬肉,讓我的孩子吃,美國豬肉安全、可口又美味,我鼓勵臺灣消費者做相同的事(食用美國豬肉)。」

這是美國官方的再一次正式表態:「萊豬」不是「毒豬」;這也是常識結論:「萊豬」對像孫曉雅那樣的無數美國人(包括亞裔,包括臺灣移民)無毒,怎麼可能唯獨對臺灣人有毒?

民進黨現在從管理國家的角度力推開放「萊豬」,強調「事涉臺美關係」和「萊豬非毒豬」。但「萊豬=毒豬」的印象在臺灣已深入人心,「事涉臺美關係」也無法說動民眾,況且民眾也憑直感深信,即便擋下「萊豬」,也不會傷臺美關係大雅。因此,民進黨需要對「萊豬非毒豬」作更有效宣導,偏偏在這一點上,民進黨是不及格的。

民進黨該怎麼做?就像總統副總統公開示範注射「高端疫苗」一樣,民進黨應該從總統副總統行政院長等一票最高官員始,再加上「挺萊豬」的地方首長、立法委員、縣市議員、意見領袖媒體名嘴等,有數量眾多的公眾人物公開宣示自己相信「萊豬非毒豬」,願吃萊豬,並公開示範吃「萊豬」,這才是說服民眾的最有效辦法。

民進黨為何不如此做?無非是兩個原因之一:或者蠢笨;或者虛偽。

所謂「蠢笨」,很簡單,就是一時「沒想到」可以/應該政治人物示範吃「萊豬」。

但原因更可能不是「蠢笨」,而是「虛偽」,這說來話長。眾所周知,「萊豬有毒」的始作俑者,正是民進黨自己。當初國民黨要開放「萊牛」進口時,民進黨就是從他們當時的黨主席、今天的總統蔡英文始,極力宣傳「萊牛有毒」,以此來反對國民黨。他們對此宣傳太投入,搞得自己也深信「萊牛=毒牛」,從此對「萊劑」留下心結,今天要他們示範吃「萊豬」,他們會本能不自覺抗拒。於是,民進黨的「集體如意算盤」即變成:哄誘臺灣人接受「萊豬」,但他們自己絕不吃。這就是民進黨袞袞諸母諸公的「虛偽」,或許他們中的很多人並未意識到這個矛盾心態。要證明自己並不如此「虛偽」只有一招:像美國代表孫曉雅一樣,公開宣稱自己今後會持續吃「萊豬」,並公開示範吃「萊豬」。

以上所談其實全是「常識」,如果臺灣的政治人物、意見領袖、輿論菁英都能始終秉持「常識」,不以政黨陣營的立場扭曲「食安」等的社會性事務,以「常識」判斷事務本質,今天撕裂社會的「萊豬=毒豬」無謂爭論哪會存在?

20211212-國民黨12日舉辦「我同意!YES大遊行」公投造勢活動。(柯承惠攝)
國民黨舉辦「我同意!YES大遊行」公投造勢活動。(柯承惠攝)

「萊豬」是一個淺顯的「常識」議題,臺灣社會在此不難判斷是非的議題上迷失方向,這顯示臺灣的「國智」(國民智慧)出了問題,值得重視。與此相比,「核四」議題要複雜得多,故筆者不會以「核四」來衡量「臺灣國智」。但「核四」比「萊豬」更影響臺灣的國家安全,即「能源國安」,是重大國家利益,臺灣社會應對「核四」有更深入認識。

下文從五大要點檢討民進黨的「反核」:

要點一,兩個「面子」:「神主牌面子」+「反核進步面子」

民進黨有兩張反映其「黨魂」的「神主牌」:臺獨、反核。眾所周知,被中美兩大國反對的國際形勢所迫,民進黨早已摘下「臺獨牌」冷凍深藏,改舉「中華民國(臺灣)」旗幟。「神主牌」總共才兩張,「臺獨」被打掉,剩下的唯一「反核」牌當然彌足珍貴。不然,如兩張「神主牌」皆廢,民進黨的面子往哪裡放,「黨魂」在哪裡安?幸好,中共對民進黨的反核不理不睬,民進黨才能緊抱「反核」,守住他們剩下的「黨魂神主牌面子」。

「反核進步面子」請參考後文「要點四」。

要點二,反國民黨的工具

民進黨的前文化部長鄭麗君在不久前的一個座談會上說,年底的四大公投「都被操作成政黨不信任投票」。善哉!筆者善意解讀鄭,她大概真的沒意識到,最擅長,也最經常把社會事件「操作成政黨不信任投票」的,恰巧是民進黨自己。

從2008年到2015年,自政黨再輪替,國民黨又上臺執政後,在野的民進黨煽動和利用了一起又一起的社會事件,將其操作成反國民黨的社會運動。如此指責的證據是,自2016年民進黨再次掌權後,這些社會運動幾乎嘎然而止,凡是當時能了結的即全部了結,2016年後同類社會運動再未出現;只有當時無法「了結」的案子,才延宕至今繼續發酵騷動,但新的同類社會運動同樣再未出現。為何如此?因為民進黨當家了,「當家不鬧事」,不給自己惹麻煩,這些社會運動於是絕跡。現將若干起主要的「民進黨操作成反國民黨的社會運動」列舉如下:

文林苑都更案 ―― 2016年之後,類似有爭議的都更案在臺灣絕跡了嗎?

大埔圈地案 ―― 2016年之後,類似有爭議的開發案在臺灣絕跡了嗎?

洪仲丘死亡案 ――2016年之後,軍中再無「不正常死亡」了嗎?據報,今年光是10月到11月中的一個半月,國軍即有8人自殺身亡,而今年1月至11月中的自殺身亡總數是17人。令人驚訝的是,國軍如此數量的「不正常死亡」,在今天的臺灣竟然未掀一絲波瀾,與洪仲丘案可謂天壤之別!難道這17件自殺案中,沒一案可能含有不公不義成分,可據此向國軍興師動眾發難問罪的,一如當初的洪仲丘案?除了這17起自殺案,還有沒有其他的「不正常死亡」案?

江國慶冤案 ―― 與洪仲丘案齊名,當時堪稱將國軍搞得灰頭土臉狼狽不堪。民進黨如此不顧國軍的「軍威士氣」,心態很可理解:國軍是藍營中實力最強、最頑固的「中國因素勢力」,藉洪仲丘/江國慶案羞辱這股「中國因素勢力」,並籍此打擊國民黨,何樂不為?由此也可知,國民黨是絕不會對國軍如同民進黨般痛下殺手的。民進黨當時大概沒想到,兩岸關係會發展到今天的瀕臨戰爭狀態,亟需國軍保家衛國?或者,即便想到了,對民進黨而言,國軍的軍威士氣,哪及得上鬥倒國民黨自己上臺掌權來得重要?

太陽花運動 ―― 筆者對太陽花運動的「反服貿拒共入臺」宗旨是支持的,但此運動的實質必然是反國民黨,且事實上反得卓有成效:太陽花運動後,國民黨的聲勢即一蹶不振,直至兩年後下臺。

反「萊牛」案 ――「萊牛/豬」案與核四案的區別是,對核四,國、民兩黨的立場自始如一,國民黨一直力挺,民進黨一直反對;對「萊劑」,兩黨都是換了屁股即換腦袋,國民黨夕挺「萊牛」今反「萊豬」;民進黨夕反「萊牛」今挺「萊豬」,兩黨互換立場,且今夕都煞有介事地正義凜然,毫無「今是昨非/今非昨是」的羞恥心,盡顯此兩黨「惡鬥」之醜陋。2019年中,筆者曾發表《臺灣沒有「藍綠惡鬥」這回事》一文,曰臺灣只有「綠惡鬥藍」,藍並不鬥綠。但現在看到的,是藍也在「惡鬥」綠,「藍綠惡鬥」終於讖語成真!

本文正在議論的反核四案。後文將以「常識」證明,反「核四」,「安全」不是真正目的,反國民黨(及其他)才是。

同一期間應該還有其他類似案件,但筆者想不起來。

要點三,黨派利益>理想

不能否認,民進黨的反核,當初是含有純粹的「進步理想」成分。但為了執政利益,「理想」完全可以放棄,臺獨的「理想」不就消失了嗎?「終結中華民國」的「理想」,不就讓位給「守住中華民國(臺灣)的門牌」之現實了嗎?設想,如果今天民進黨「牢記初心」,固守當初原汁原味的臺獨「理想」,他們有可能在臺灣執政、美國會允許民進黨掌權嗎?

可見,民進黨反核有三個動機:理想、面子(神主牌+反核正義)、反國民黨。這三者的關係是:「理想」可以讓步,一如「臺獨」和「萊豬」;「面子」固然重要,但最要緊的是「反國民黨」,因為這關係到民進黨「取而代之」執政。歸根結底,「反國民黨」與「面子」,這才是民進黨反核的真實動機。但如此機密絕不能洩漏,宣傳秀給民眾看的,必須是崇高的「理想」。反核的「進步理想」,便如此淪落成民進黨「面子」的裝飾品與黨爭的工具。

說來確實反諷,說民進黨可隨時放棄「理想」,其另一案例,就是本文兩議題之一的「萊豬」案。民進黨當初反「萊牛」,基調就是「反毒牛,衛食安」的「理想」。但他們「夕反萊牛今挺萊豬」,「萊劑」依然,民進黨卻由拒到迎,昨毒今安,這「幡然醒悟」的自我否定百分百證明,他們當初反萊牛的目的,純粹是反國民黨,「衛食安」純粹是可隨時放棄的「理想」謊言。

「萊豬」案因為美國的壓力,暴露了民進黨當初「衛食安」的虛假、「反國民黨」的真實和「棄理想」的投機。「核四」案沒有美國壓力,民進黨還能高舉「反核」的「理想」大纛。但如果「挺核四」的壓力不是來自國民黨,而是美國,或者中共,民進黨會不會像擱置臺獨、轉迎「萊豬」一樣,抽起僅剩的「反核神主牌」,再找個「專業」理由,「昨非今是」地重啟核四?

要點四,過度宣傳,己信己騙

前文提到,民進黨當初反「萊牛」宣傳太投入,搞得自己也深信「萊劑有毒」,自己騙自己,造成今天「挺萊豬」時心態尷尬。他們反「核四」是同樣現象,掉入三個心態陷阱:陷阱一是自己也信了他們「理想」的虛假內容,信「萊豬」有毒,也信核能危險;陷阱二是反「萊」反核反到後來自己也糊塗了,以為自己真的在「衛食安/衛核安」,忘了反「萊」反核的實質是「假衛食安/核安,真反國民黨」,忘了自己在撒謊,自己把自己給騙了;陷阱三是,因為上述兩個自騙的「誤信」,民進黨反得太過認真,結果狀況有變時「騎虎難下」。「萊豬」因為有美國壓力,「難下」也得下,變成「髮夾彎」;「核四」沒有美國壓力,民進黨乾脆「騎虎不下」,繼續散佈事實上已成「謊言」的過時「核安」資訊觀念欺騙臺灣人民,以留住他們「反核進步」的「面子」。三個「心態陷阱」的實質意義是:民進黨的黨派利益>國家利益。

是的,民進黨在反核議題上有兩層「面子」。一層是「神主牌」,如前所述,是「黨魂」層次的「面子」,另一層就是反得太過頭,最後「騎虎難下」,是操作層面的「面子」,可稱為「反核進步面子」。

前文提到,現在民進黨口中的「核安」資訊是過時的,已成「謊言」,這是核四議題的核心要點,必須分析清楚,見「要點五」。

要點五,三項「核危」,僅一是真

核能引起爭議的「核安」議題(嚴格來說,很多場合應稱之為「核危」,下文從之)有兩類,一類是「常規核危」,是所有的核電廠都會面臨的危險因素,此即因管理操作不當發生事故導致的核洩漏,以及核廢料;另一類是「特殊核危」,是少數特殊核電廠會遇到的危險(日本福島核洩漏)。由此,「常規核事故洩漏」、核廢料、「特殊核事故洩漏」,這構成「核危」的三項內容。

林義雄、人民作主、反核、反核四、2015、核電。(新新聞資料照)
核四停建復建封存的歷史過程,民進黨前主席林義雄扮演重要角色。(新新聞資料照)

第一項,「常規核事故洩漏」一去不返至今

「常規核事故洩漏」因其程度嚴重而在史書留名的只有兩例,一例是1979年發生在美國的「三哩島核事故」,並未造成重大後果;一例是1986年發生在蘇聯烏克蘭的「車諾堡核洩漏事故」,後果非常嚴重。「車諾堡事故」後僅五個月,民進黨建黨,當時顯然「車諾堡事故」的驚悚慘狀還歷歷在目,有此時代背景,民進黨將追求「進步」的「反核」列為「神主牌」,完全可以理解。

「三哩島事故」和「車諾堡事故」都發生在核電發展的早期,兩起事故之間只隔了7年。但從「車諾堡事故」的1986年起到現在,三十五年餘過去了,全世界的核反應爐數量已達440座左右,卻再未發生過類似的大型核危事故,包括目前擁有51部核電機組、在建20部、一向被臺灣看低的大陸。這說明在世界範圍內,核電的安全管理已獲長足改進,至今餘威仍在的此類「核危」擔憂,其實已是被誇大的虛像。

這個「核危虛像」在臺灣尤其值得一提。核危,核危,什麼是衡量「危」的最權威標準?死亡人數,是不是?臺灣運行過的核電廠有三座:核一、核二、核三。從核一正式啟用的1978年12月6日起到現在的四十三年餘,這三座核電廠因核事故導致的死亡人數是多少?筆者上網一查,好像只有一人(可能不準確),而且這一人還是因施工事故受到核污染而死,這顯然是「工安事故」,而非輿論一般理解的導致公眾死亡的「核洩漏事故」。所以嚴格來說,臺灣三座核電廠前後運行四十三年餘,因人為「核洩漏事故」導致死亡的人數,是○!核危 ―― 為便於讀者理解,此處暫且改回大家習慣的詞語:核安 ―― 「核安隱患」的踪影在哪裡?核安顧慮的依據是什麼?

其實,真正的「X危」,臺灣是有的:那是「交通危險」。最新統計數字表明,臺灣每年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約3,000人(主要是公路交通),還不算後果更麻煩的重傷致殘人數。現在有句流行話,叫做「沒有核安就沒有核電/核四」。對照眼前整整四十三年的臺灣「核安史」―― 真正的「核電安全史」,這不純粹是假話廢話?相反,臺灣的公路交通每年死3,000人+X,XXX人的重傷致殘,套用「核安」的嚴規「沒有⋯⋯就沒有⋯⋯」,豈不「沒有交安就沒有交通」,臺灣的公路交通不早該停頓取締了?不妨算一下同期四十三年臺灣公路交通死亡總人數吧,保守估計,按平均每年死2,000人計,四十三年是驚人的86,000人!

四十三年○死亡的「核安」假議題搞得公眾人心惶惶,死了86,000人+XX,XXX人重傷致殘的「交安」真議題大家熟視無睹,這思維正常嗎?那些深信「沒有核安就沒有核電/核四」,卻對臺灣「交危」現狀心安如磐的人,尤其是藍營的地方首長,是否該醒醒了?

筆者強調「常識」,在臺灣,「沒有核安就沒有核電/核四」也已成了「新常識」,但以上分析清楚表明,這個被誤導出來的「常識」,是純粹的「偽常識」、「假常識」,其唯一作用就是傳播虛假資訊蠱惑人心,早該作為「假新聞」處理掉了。

第二項,核廢料穩定可控

核廢料是不是麻煩?當然是。但問題是,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請問,煤、油、氣、水、風、日、潮(潮汐)、熱(地熱)、核、生質⋯⋯,哪一種能源沒有副作用?核廢料是核電的副作用,臺灣從「核一」到「核三」,四十三年都解決過來了,「核四」的「核廢料」有什麼好炒作的?像核一、核二、核三一樣地處理不就是了?以處理風、日、生質等「綠能發電」副作用相同的心態來處理,不就是了?況且,核廢料還是最穩定可控、最不會產生突發爆炸性後果的「能源副作用」。「核廢料」差不多也是假議題。

第三項,「特殊核危」,借鑒「溫哥華大地震」

最後來談「特殊核危」。歷史上由「特殊核危」引發的嚴重核洩漏只有一例:日本福島核洩漏。可見,「特殊核危」就是自然災害引發的核洩漏,目前僅限於地震+海嘯。正是這「地震+海嘯」,引發臺灣社會對核四的疑慮,臺灣和日本一樣,都位在地震帶上。

說到地震與核危的關係,就想到溫哥華,非常值得分享。筆者1990年底一到溫哥華就聽到一個說法:溫哥華早晚大地震,也許明天,也許10萬年後。溫哥華也處在地震帶上。

溫哥華市南側,隔著菲莎河(Fraser River,大陸譯「弗雷澤河」),在菲莎河的出海口,有個純粹由菲莎河的河沙堆積起來的沖積島「魯魯島」(Lulu Island),大溫哥華地區華人居民比例最高(>70%)的列治文市(Richmond)就在這座島上。「魯魯島」的西北側有個更小的島「海島」(Sea Island),島上的主要設施就是溫哥華國際機場,見下圖。

「溫哥華早晚大地震」的說法是﹕如果發生大地震,菲莎河出海口的諸沖積島會「液化」,包括列治文市所在的「魯魯島」和溫哥華機場所在的「海島」。(圖/翻攝自GoogleMap)
「溫哥華早晚大地震」的說法是﹕如果發生大地震,菲莎河出海口的諸沖積島會「液化」,包括列治文市所在的「魯魯島」和溫哥華機場所在的「海島」。(圖/翻攝自GoogleMap)

「液化」,多麼形象的詞彙?想像一下:你在臉盆中間將沙子壘成一個小山丘,在周圍倒進水,然後端起臉盆使勁一搖,你會看到,小山丘塌了,塌下的沙子沉到水裡去了,這就是「液化」。此即,「溫哥華大地震」會使「魯魯島」和「海島」整個「液化」散掉,列治文市和溫哥華國際機場將會下沉消失在大地震引發的海嘯中。多麼可怕?

面對如此駭人前景,按臺灣反核四者的思維,溫哥華機場早該搬家了,列治文市也該逐漸撤離人口,只留下少數堅不肯走的居民,是不是?

溫哥華有關當局是怎麼做的?從筆者聽到「溫哥華早晚大地震」以來,30年過去了,「大地震」連個影也沒有,相應地,溫哥華機場紋風不動,列治文則建設連連,為了2010年在溫哥華舉辦的冬季奧運,新建了國際級的體育場館、旅館、連結機場和溫哥華市中心的捷運,全都蓋在那兩個會「液化」的河沙沖積島上。

加拿大人為何如此輕慢「溫哥華大地震」?理由很簡單,那只是個模模糊糊的「假設性」說法,而非科學立論紮實、年代確鑿的預報,如具體的某年。如果這種「假設性」傳言也要認真信,我們很多事都不要做了,譬如「小行星早晚襲擊毀滅地球,我們及時狂歡,等待滅亡吧」。加拿大人對「大地震」傳言的淡然,是明智,還是不智?民進黨即便將臺灣帶入「能源國安危機」,也要信「大地震」傳言廢核四(假設他們是真的信),是明智,還是不智?

此外,比較溫哥華,另有兩點值得我們注意:一、溫哥華有「早晚有大地震,也許明天,也許十萬年後」的警告,但核四所處的貢寮地區並無如此傳言,這說明核四面臨的地震前景遠比溫哥華樂觀,難怪核四會選址在此。有說,那裡新發現了地震斷層帶。但此類「先畫靶」(要反核),「再射箭」(羅列種種真真假假的「專業」說法)的「專業論證」,可信嗎?二、溫哥華機場是個永久存在,只要不搬離,它會一直在「海島」上運作,直至未來可能的「大地震」將其葬送海底;但核四不是如此。首先,核電廠有設計壽命,到時就要除役,不是永久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挺核四的宗旨是「以核養綠」,並非絕對永久挺核,只是「階段性」地利用目前的核能而已。只要科技有所突破,有優於目前核能的「綠電」出現,比如各界寄予厚望,研發也在一點點突破的「核聚變」發電技術,核四隨時可以提前除役。事實上,綜合各方的大背景來看(具體略),核四幾乎注定是過渡性的存在,等不到「大地震」。

話雖如此,一定有人會說,你能肯定嗎?萬一真的遇上大地震怎麼辦?

那就讓我們複習前文所提的「核電安全史」吧。人是一種善於學習、改劣向優的動物,所以,第二次的「車諾堡人為常規核事故」離第一次的「三哩島」才7年,但第二次之後三十五年至今,類似的「常規核事故」已經絕跡,因為核電界深刻吸取了「車諾堡」的慘痛教訓,在軟、硬體上都對核電運行作了改進。同理,日本福島的「特殊核事故」之後,核電界也一定竭力在軟硬體上對「特殊核危」作出改進,「第二次福島事件」的核洩漏應該不會再出現。再退一步,萬一發生了超大地震,連「固若金湯」的核四也擋不住,怎麼辦?答案是,如果是這種「超大地震」,大概整個北臺灣都要完蛋,不差一個核四。擔心這種「超大地震」,與其停建核四,恐怕該是現在起就將「兩都一市一縣」―― 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 ―― 通通逐漸撤離吧?

以上分析了「核危」的三個內容:常規核事故洩漏、核廢料、特殊核事故洩漏。這其中,「常規核事故洩漏」已是「假議題」,「特殊核事故洩漏」只是「假設性」擔憂,根基薄弱,不足一提,只有「核廢料」是真的,但也不過是正常的「能源副作用」,且穩定可控。

「能源神主牌」:「能源國危」

每一種能源都有副作用,但臺灣面對的最嚴重「能源副作用」有兩個:能源國安危機、碳排放過量(出於蔓延國際的「氣候變遷」憂慮),而又以「能源國危」為最重,其道理一如發放人人有份的「消費券」、「振興券」以刺激經濟。本來,經濟衰退可以難得地減少碳排,從環保角度,理應「促進經濟衰退」才對。但藍綠執政都一樣,寧可增加碳排,也要刺激經濟,經濟繁榮>減少碳排。同理,「能源國危」也是>碳排。

其實,「能源國危」和「碳排」,這正是能源難題的兩張「神主牌」,其他任何能源難題,包括聳人聽聞實則虛像的「核危」,其份量都不及這兩張「能源神主牌」。在煤、油、氣、水、風、日、潮、熱、核、生質⋯⋯的十項能源中,哪一項最能同時解決這兩張「神主牌」困境?只有核能,其餘各項皆顧此失彼:解決了「能源國危」,卻增加「碳排」,如煤和油;解決了「碳排」,卻會製造「能源國危」,如氣、風、日、潮、熱。核能去除掉「假議題」的「常規核事故洩漏」和「假設性」的「特殊核事故洩漏」後,「核危」只剩下一個「核廢料」是真的,但其份量遠遠不及「神主牌」的「能源國安」與「碳排」。

可以想見,如果臺灣最終還是因為恐懼「大地震」而廢掉核四,大概率的可能結果是:擔憂的「大地震」遲遲不來,而「廢核電」導致的「能源國危」卻已形成,並長久傷害臺灣。

五點深思,尤請民進黨正視

一、臺灣事實上不存在「沒有核安就沒有核能/核四」。臺灣極為嚴重的「沒有X安就沒有XX」是「沒有交安,就沒有交通」;

二、民進黨最初的反核是有進步意義,但時代變了、科技進步了、形勢不同了,民進黨宣導的「核危」觀念卻沒有與時俱進,依然停留在三十多年前;

三、民進黨在「核危」議題上是下意識地與時「拒」進,因為他們的反核附帶了其他目的:「神主牌面子」、「反核進步面子」和「反國民黨」。即便「核危」已不危,民進黨仍需極力誇大「核危」,以維持他們的「反核」正當性,達到他們的維護「兩個面子」和「反國民黨」目的;

四、民進黨的反核已經將臺灣帶入「能源國安危機」,但為了他們的「面子」和黨派利益,他們拒絕正視這一點。口口聲聲「愛臺灣」的民進黨,正在實實在在「害臺灣」,民進黨有此認識嗎?「今非昨是反萊豬」的國民黨亦然。

五、請民進黨看清他們的「神主牌」糟糕現狀:兩張「神主牌」都淪落至中共樂得偷笑的慘狀:擱置臺獨自然為中共樂見;因反核製造出臺灣的「能源國危」,這當然也為中共歡迎。中共忌憚的「臺獨牌」,倒了;中共竊喜的「反核牌」,聳立,民進黨在「黨魂神主牌」上已成「中共同路人」,卻還不自知?

再次翻轉立場,國、民兩黨的明智選擇

只要摒棄偏執黨派立場和特定意識形態,秉持「常識判斷」,任誰都能理解,目前國、民兩黨的「反萊豬、廢核四」絕對傷害臺灣的國家利益,兩黨立場如此自私偏頗,實在是臺灣的大不幸!為此,鄭重建議:在公投前的最後一刻,兩黨不妨冷靜下來,深思一層,為了兩黨都聲稱的「愛臺灣」,作一次明智的「交易」:各自再次翻轉立場,國民黨接受開放「萊豬」,民進黨同意重啟(或「重建」,whatever)核四,以追求最高的國家利益。而且,如此做,國、民兩黨都有所失、也有所得,雙方打平,誰也沒有特別吃虧,誰都保留一半面子。

臺灣人究竟有無膽識遠見,能把「萊豬」和「核四」爭議處理得最符合「國家利益」,而非相反?

*作家為專欄作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舒緗家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