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Too運動風起雲湧?女性平權在世界各國仍遭遇重重限制與挑戰

2018-03-10 13:10

? 人氣

美國好萊塢引爆的「#Me Too」運動不斷延燒,演變成全球性的終止性別暴力運動。(美聯社)

美國好萊塢引爆的「#Me Too」運動不斷延燒,演變成全球性的終止性別暴力運動。(美聯社)

3月8日是國際婦女節,美國好萊塢過去一年引爆的「#MeToo」運動不斷延燒,越來越多名人勇敢說出自己曾受性侵、性騷擾的遭遇,這個運動有如星火燎原,演變成全球性的終止性別暴力運動。《美聯社》指出,「#MeToo」運動雖然轟動全球,在許多國家卻面臨來自參與階級、文化甚至政治上的限制與挑戰,以致於難以發揮正向影響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參與階層有限,影響難以擴散

在發源地美國,「#MeToo」運動的成果傲視全球,多位知名政治人物、媒體名人與電影大亨接連遭到性騷擾、性侵害指控,並因此丟掉飯碗,名譽掃地。儘管如此,美聯社指出,反「#MeToo」運動的女性,多為受過良好教育的專業人士,工人階級或貧窮的女性則沒有參與其中。有人甚至嘲諷,「#MeToo」運動的參與者,其實只是「#WeFew」(我們只是少數)。

除了參與者的階層受限,「#MeToo」運動的影響力也難以傳至國外。曾擔任過聯合國女性事務顧問的紐約大學國際事務專家戈策(Anne Marie Goetz)表示,部分國家因為排斥美國文化,而不認同這項運動,「我其實希望這個運動不是美國發起的。如果要敗壞一個女權活動的名聲,最快的方式就是說他是外國傳進來的。這一向是世界各地女權運動遇到的問題。」

美國好萊塢引爆的「#Me Too」運動不斷延燒,演變成全球性的終止性別暴力運動。(美聯社)
美國好萊塢引爆的「#MeToo」運動不斷延燒,演變成全球性的終止性別暴力運動。(美聯社)

亞洲—困境重重

在中國,「#MeToo」運動的推行也困難重重,不僅要對抗傳統的父權文化,還要面對言論管制漸趨嚴格的政府。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畢業生羅茜茜受到美國的「#MeToo」運動鼓舞,實名舉報副導師陳小武曾對她性騷擾後,中國社群網路上「#MeToo」運動的響應者大幅增加。然而,儘管陳小武的教師資格隨後遭到撤銷,這股風潮卻被政府污名化成對國家穩定的潛在威脅,有時連「#MeToo」這個標籤都遭到封鎖。網友甚至創造了一個諧音相近的標籤「#RiceBunny」(米兔)來躲避審查。

目前在女性地位低下的印度,已有超過60名學者被控性騷擾。儘管印度政府已在2013年通過職場性騷擾防治法,大多數印度女人仍然不敢站出來發聲。志於推廣性別平權的倡議份子孔杜(Sudarshana Kundu)表示,「保持沈默是印度的常態。很多組織為了自己的形象著想,都會勸說女性員工私下解決就好,不要舉報。」

歐洲:帶來正向影響

在英國、北歐,「#MeToo」運動帶來了相當正向的影響,包括迫使深陷性騷擾醜聞的英國副總理及前國防部長下台,與督促瑞典政府草擬法規,確保人們在發生性行為前,已取得對方的同意等等。

英國前國防部長法隆(Michael Fallon)深陷性騷擾指控,黯然下台。(美聯社)
英國前國防部長法隆(Michael Fallon)深陷性騷擾指控,黯然下台。(美聯社)

向來被視為是浪漫天堂的法國,情況則有所不同。《美聯社》指出,法國人對「#MeToo」運動抱持著相當複雜的情緒。一方面,法國政府正在草擬法案,計畫對在街頭以言語或肢體騷擾女性者罰款,但另一方面,多名政界高層與娛樂圈名人遭到性騷擾指控後,卻仍能保有他們的工作和地位。就連法國女權領袖之間,對這股風潮的看法也相當分歧。法國影壇巨星凱瑟琳丹妮芙(Catherine Deneuve)1月簽署公開信,與「#MeToo」運動唱反調,批評參與者過於「禁慾主義」,便招致許多批評。

拉丁美洲、非洲:性暴力嚴重 但響應人數仍不多

《美聯社》指出,許多性犯罪頻傳的拉美、非洲國家,未能提供完善的支持體系,保護勇於舉報的女性,導致「#MeToo」活動的響應人數不多。以巴西為例。這個以火辣的嘉年華會享譽國際的國家,其實有著全球最高的女性被謀殺率。今年嘉年華會上,許多巴西女性穿戴寫著「我的胸部,我的原則」的衣服、頭飾,抗議性騷擾頻繁。但除此之外,「#MeToo」活動並沒有在該國形成風潮。

巴西性暴力頻繁,女性在嘉年華會上透過表演、穿著表達抗議。(美聯社)
巴西性暴力頻繁,女性在嘉年華會上透過表演、穿著表達抗議。(美聯社)

在性暴力也相當猖獗的南非,曾涉入性侵害、性騷擾的知名人士,至今仍未受應有處罰。對此備感挫折的女權主義者Shaazia Ebrahim在一則線上評論中指出,「除了需要更多的標籤與矚目之外,我們更需要採取行動,並向加害者問責。如果我們容忍性別歧視的發生,那我們就不該對性暴力數據感到訝異。」

「#MeToo」活動的未來

而「#MeToo」活動是否可以繼續在世界各地發揮影響力?戈策指出,關鍵在於這項活動是否可以跨越各族群間的藩籬,「這個活動的宗旨,在於團結各種不同的人們,不論貧富、種族與國籍。一旦有一群人願意參與活動,他們不僅會受到其他參與者的保護,更能顯示出這是一個真實存在的問題。」

在美國克拉克大學(Clark University in Worcester)教授性別研究的學者恩羅(Cynthia Enloe)則表示,隨著越來越多開發中國家的女性取得工作權,「#MeToo」活動將會繼續發揮影響力,「或許這個標籤會退潮,但確保女性在工作場合獲得尊重的精神,將會延續下去。」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舒晴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