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代表處在立陶宛掛牌:中國與歐盟關係是否會進一步生變?

2021-11-24 11:40

? 人氣

就立陶宛而言,馮儒莎解釋,該國戰略是在今年退出中國外交部在2012年成立的「中國—中東歐國家合作」機制(17+1)之後,回到從前的歐盟(27+1)機制與中國來往。她提及,立陶宛認為17+1機制,是中國用來在歐盟拿到地緣政治利益的工具,而且該機制承諾的基礎建設補助也沒有成功交付。」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馮儒莎亦強調,立陶宛此刻的強硬態度並非是「反華」,而是反對威權體制或價值。她說,該國這幾年抗衡的不僅是中國還有俄羅斯,因為基於被前蘇聯併吞的慘痛歷史,該國在90年代初爭取獨立成功後,這個小國一直強調自由獨立生存的重要性。

中國政府宣佈將與立陶宛的外交關係降至"代辦"等級。
中國政府宣佈將與立陶宛的外交關係降至「代辦」等級。

司馬安洲則告訴BBC,確實不僅是立陶宛,而是整個歐洲對北京的態度正在轉變:「譬如歐盟最近表示,不會漠視台灣面臨的軍事威脅,便是給中國的一個重要信號,稱在台海發生的任何軍事行動,歐洲不可能不會受到影響或無動於衷。」

他認為,而像立陶宛這些歐洲國家,其實並不需要北京的支持才能生存,換句話說,北京若真的提出經濟制裁也無法將立陶宛的經濟搞垮。不過,司馬安洲也說,即便如此,歐盟仍在「一個中國」框架上與北京斡旋。

司馬安洲稱,歐盟整體仍較為謹慎,但越來越多地將中國視為系統性競爭對手,並認為在台灣問題上,歐盟也需要集體採取更明確立場,給予立陶宛等其他會員國予以支持:「一些歐盟大國認為與中國維繫良好的合作渠道更為重要,但也不一定會介意立陶宛對台政策的重新界定。」

2020年12月30日,習近平通過視頻連線和歐盟領導人及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馬克龍舉行會晤,中歐共同宣佈完成了投資協定談判。
2020年12月30日,習近平通過視頻連線和歐盟領導人及德國總理梅克爾、法國總統馬克宏舉行會晤,中歐共同宣佈完成了投資協定談判。

馮儒莎也同意中國與立陶宛的這場摩擦,應該不會升級到歐盟「27+1」機制上,尤其年底歐盟與中國的峰會就要到來,屆時峰會還要討論是否「解凍」中歐貿易協定以及其他議題。她補充說:「歐盟也認為與北京重新平衡好關係對歐盟利益也很重要,因此你看到布魯塞爾表示立陶宛的舉措沒有偏離一個中國政策。」

冬奧前夕與北京回應

早在今年夏天,傳出立陶宛同意台灣代表處掛牌的消息之後,北京的反應一貫強烈。在台灣代表處掛牌後,北京最新的政治報復是將與立陶宛的外交關係降級。

中國官媒《環球時報》環球時報在周一(11月22日)的社評中表示,中國過去較為重視「場面和諧」,但「在中國大陸實力快速增長的時代哪裏有立陶宛這些微不足道力量引領西方世界衝擊一中原則的機會?」

該社評又稱,「立陶宛就是個蕞爾小國,它也配找中國碰瓷攪局?這個國家的人口還沒有北京的朝陽區多,它就是打架的大象腳底下的一隻老鼠,甚至跳蚤。這樣的無良小國,中國就算與它斷交了,讓它去與台灣『建交』,也不過是中國外交大鍋裡多一塊或者少一塊『蚊子肉』的事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