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解決少子化不能靠濫用公共化口號包裝的現金補助政策

2018-03-06 06:00

? 人氣

20171129-幼兒園,幼兒體能活動,幼兒表演,幼兒勞作,「友善城市‧幸福臺北~臺北市螢橋、黃鸝鳥及實踐非營利幼兒園」。(陳明仁攝)
現金補助只能製造幼兒送托率提高的假象,但幼兒送托率提高不代表家庭的育兒成本就減低。(資料照,陳明仁攝)

現金補助政策無法提升幼兒照顧品質

托育環境高度市場化表示,高額利潤成為私幼業者競逐目標,〝違法超收幼兒〞和〝壓低人事成本〞就成為獲利最快速的方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17年台北市政府1-9月抽查全市141家幼兒園進行聯合稽查,就發現〝超收學生〞、〝師生比不足〞、〝師資未具教保資格〞是違規的主要樣態,其中也包含像何嘉仁、蒙特梭利幼兒園、吉的堡英格幼兒園等等收費高昂的連鎖幼兒園,可見高收費不見得買的到優質的照顧品質。

全國教保產業工會2017年7月份彙整自全國教保諮詢網102至105學年度幼兒園基礎評鑑結果發現,未幫員工投保勞健保或高薪低報、未幫員工提撥6%勞退、師生比例不符、2歲至未滿3歲幼兒違法混齡,這4項也是主要違規指標。

即使通過教育部評鑑的幼兒園並不表示照顧品質就受到保障,就2016年和2017年這兩年,被檢舉嚴重超收幼兒的園所,台北市私立何嘉仁三民分校–嘉維、嘉勝兩家幼兒園、新北市私立惠文領袖幼兒園、台南市私立禾群幼兒園,以及被檢舉任用未具教保資格老師、未給予老師加班費的台南市私立朝陽幼兒園,這些都是通過教育部基礎評鑑的園所,可見,教育部這八年來想藉由補助對私幼品質的控管機制是失靈的。

私幼業者一面拿政府補助,一面違法超收幼童,同時壓榨教保服務人員的薪資待遇。長年三高(高情緒勞動、高工時、高流動率)和三低(低薪、低福利、低保障)失衡的勞動條件,再加上超量的照顧比例,導致教保服務人員壓力負荷過大,情緒不夠穩定,無法久任,流動率非常高,幼保科系畢業生外流至新加坡、馬來西亞,或不敢踏入教保職場,以致托育人力出現斷層,這都會直接影響幼兒照顧品質。

現金補助無法解決偏遠地區家庭托育的問題

私立幼兒園有一定成本與利潤考量,所以許多偏遠鄉鎮未有私立幼兒園(參見附件一),再加上公立幼兒園的設置是以學區為主,設置的區域對於部分家長並不便利,且在幼托整合的過程,許多鄰里公立托兒所被迫關閉或整併,都影響到偏遠地區托育服務量的不足和不便,這些問題不是政府加碼給予當地家長津貼補助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依據教育部全國教保資訊網的資料,從2014年教育部開始設置非營利幼兒園,至2018年2月共80園,設置最多為台北市共22所,其次是高雄市9所,再來為新北市8所,就設置的分布而言,還是以都會區為主(參見附件二)。這是因為非營利幼兒園的設置規格成本高,適合設置在都會區,再者,人口數也往往是政府資源分配考量的重點。以至於長期托育服務量不足和不便的偏鄉區域,依舊得不到改善,雖然《幼兒教育及照顧法》第10條明訂,離島、偏鄉於幼兒園普及前,得採社區互助式對幼兒提供教保服務,但至今教育部並未編列任何正式預算去推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