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手一機的年代,誰還需要公用電話?英國為了這個原因,保留5000個紅色電話亭!

2021-11-10 19:10

? 人氣

紅色電話亭在2015年被選為英國史上最偉大設計之一。(AP)

紅色電話亭在2015年被選為英國史上最偉大設計之一。(AP)

英國通訊管理局9日宣佈保留5000座象徵「英倫精神」的紅色電話亭,希望確保意外事故受害者,以及有自殺傾曏者,在行動網路覆蓋率較低,或容易發生事故的地區,仍能使用公用電話向外求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英國通訊管理局 (Ofcom)接發部門主管查達(Selina Chadha) 向《衛報》表示,儘管有些電話亭使用率偏低,但是隻要能即時地幫助到一位苦惱的孩子、一位意外事故的受害者、或者某個打算自殺的人。那麼這些電話亭,就是他們在危急時刻的「生命線」。

每年15萬通緊急電話、7萬通生命熱線

Ofcom統計,英國目前總計有近2萬1千座電話亭。光在2019年5月到2020年5月間,就有高達500萬通電話透過電話亭撥出, 其中有近15萬通撥打緊急電話,2.5萬通撥給專為19歲以下兒童與青少年提供諮詢的Childline熱線,4.5萬通撥至自殺防治機構撒瑪利亞會(Samaritans)。

根據Ofcom正在研擬的規定指出,電話亭只要符合以下四個標準之一,則不得拆除:不在國內主要行動網路服務範圍;位在容易發生事故與自殺事件的地區;過去12個月裡,該電話亭撥出超過 52 通電話;該地具有設置公用電話的特殊必要性。

查達向《衛報》表示:「我們這麼做,是希望在農村等低行動網路覆蓋區的民眾仍可以撥通電話,未來我們也計畫推出有免費Wi-Fi和充電功能的新型電話亭。」

英國通訊管理局 (Ofcom)11月8日宣布研擬新法保護 5000 座紅色電話亭。(AP)
英國通訊管理局 (Ofcom)11月8日宣佈研擬新法保護 5000 座紅色電話亭。(AP)

手機普及後,電話亭乏人問津

隨著英國電信業私有化和行動電話的興起,英國成人的手機普及率升至96%,投幣使用的公用電話的通話量更從2002年的8億分鐘降至2020年的700萬分鐘。面對產業的快速變化,全英最大電信業者英國電信集團(BT)不得不將公用電話陸續淘汰,包含具有英國文化象徵意義的紅色電話亭。

英國紅色電話亭最早出現於1920年代,2015年更被評為史上最偉大的英國設計之一,超越英國米字旗以及倫敦雙層巴士,成為人人心目中的經典「英倫標誌」,影響力更擴及馬爾他、百慕達群島、直布羅陀等前英國殖民地。

英國電信集團 2008 年起發起「認養電話亭計劃」,開放在地社區與慈善機構,以1英鎊(約 元新台幣)認養電話亭。(翻攝自BT官網)
英國電信集團 2008 年起發起「認養電話亭計劃」,開放在地社區與慈善機構,以1英鎊(約38元新臺幣)認養電話亭。(翻攝自BT官網)

為「時代眼淚」賦予全新意義

面對富含文化意義但實用性不高的電話亭,BT除了拆除部分使用度低的電話亭之外,更在2008年起發起「認養電話亭計劃」(Adopt a Kiosk Scheme)」,開放在地社區與慈善機構,以1英鎊(約38元新臺幣)認養電話亭,並在保留裝置原有外觀的前提下,改作其他用途。據《衛報》統計,截至目前為止,已有超過 6500 座電話亭,透過「認養機制」成功轉型為迷你圖書館、社區藝廊、自動體外心臟電擊去顫器(AED)放置站等另類空間。

在Ofcom宣達禁拆令後,BT強調將認真履行官方要求。在拆除任何電話亭之前,會嚴格遵守Ofcom所制定的指導方針,並在適當情況下徵求地方行政機關同意。同時,期待能與監管機關Ofcom進行建設性合作,滿足更多大眾需求。

臺灣第一部公用電話設置於1900年日治時期,限高雄與臺南通話。1947年4月,臺北、臺中、臺南、嘉義、花蓮、高雄等6個電信營業處所裝設公用電話機,開始開放市內公用電話業務。臺灣目前仍保留公用電話,依機型不同,可提供投幣、IC電話卡、信用卡、電子票證卡(悠遊卡、一卡通、iCASH 2.0)等付費方式使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