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華觀點:習近平20大前後的頭疼事─台灣是迴避不了的目標

2021-10-27 05:50

? 人氣

在外交方面,習近平領導的中國政府在西方國家的信任度越來越低,其最大表現,體現在西方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樣的寬松地向中國技術轉移,尤其是那些敏感技術。換言之,今後跟西方政界的關系將會越來越差,以至於以往那種政治信任似乎今後幾年也很難再度扳回。當然,習近平自己也知道,中國還是一個大市場。中國的制造工業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所以中國必須不斷地放出些誘餌,即慢慢地向外開放一些領域。但即便這些誘餌,也許能換到一些西方實業界繼續留在中國,並在自己的西方政府那裡去為中國游說的可能。但這也無法換回習想要的關鍵的東西:高精尖的技術。因為即便西方實業資本也明白,如果我的技術給你了,明天靠什麼吃飯?換言之,西方政府是從安全角度考慮,從而收緊對中國的技術轉移,而西方資本和實業界則是從今後的競爭著想,也不想把自己的最拿手的一招奉獻給中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而正是這樣,問題就來了:儘管中國自我研發能力自然令人贊賞,但一旦中國無法再像以前那樣通過順利地獲取西方高精尖技術,要達到工業和經濟升級的目的,至少也許不能在習近平接下來的一二個任期內實現,即2022-2032年。 而如果是這樣,中國的經濟單靠自己的力量大幅度升級的幾率很小,而在這個基礎上的共同富裕,只能通過提高稅收等手段來實現。而這對本來稅率已經很高的中國百姓來說,不是一件好事,而對富人階層來說更可能是一種剝奪或者是「被共享」。

跟胡錦濤不同,習近平是一個雄心壯志、不斷要表明自己始終是能成功的人,這也許不僅是一種本能,而更是一種壓力。因為權力越集中,這種壓力也越大。那麼,在2022年他連任成功後,可以設想,未知數和不穩定因素太多。 一旦出現長期的經濟滯長,「制度的優越性」體現不出來,這將是習近平連任後更頭疼的事。而為了扭轉此困局,轉移視線就成了必然,而台灣是一個迴避不了的目標。儘管在近3年內武力奪回台灣成本依然太大,但拿下台灣佔領的東沙群島,可說是一舉兩得,因為這樣一方面可對台灣威懾、顯示中國的實力、另一方面也會中國南海對鄰國和西方各國起敲山震虎的作用。與此同時,中國將進一步強化對台灣的壓力,制定一系列台獨人員和機構的黑名單,以圖迫使台灣就範。

總之,不管是連任前還是連任後,習近平頭疼的事不比世界其他政要少。

*作者為徳籍華人政治學者,在德國生活三十余年。他曾就讀於德國法蘭克福大學,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此後曾執教於柏林自由大學等高校。現為法國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 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