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震症」百年謎團 科學家腦部破解

2015-01-18 18:29

? 人氣

英國軍人於阿富汗5日一個自殺汽車炸彈客的爆炸地點(美聯社)

英國軍人於阿富汗5日一個自殺汽車炸彈客的爆炸地點(美聯社)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仍困擾至少8萬名退伍軍人的砲彈創傷症候群「彈震症」(shellshock)在過去百年間,並無醫學上的定論。近年於伊拉克與阿富汗爆發的戰爭,使得這樣的創傷後症候群再度受到醫學研究的關注。借助現代病理學工具,美國研究團隊在爆炸倖存者的腦部發現特殊損傷模式,這個突破可能解釋了彈震症的部分成因。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特殊的腦部蜂窩狀損傷


美國巴爾的摩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主導的研究團隊,解剖了5名曾受爆炸攻擊,但後來因其他原因喪生的遺體捐贈者。並將結果與另外24名因車禍與心臟病等其他因素死亡者比較。結果在4名爆炸倖存者的腦部發現特殊的損傷模式。


研究員追蹤一種稱為類澱粉前驅蛋白(APP)的蛋白質,它通常透過神經軸突(axon)在神經細胞間移動。如果軸突受傷斷裂,APP與其他蛋白質就會堆積在斷裂處,造成腫脹。在因車禍身亡者的腦部中,這樣的腫脹呈球型、且體積較大,過量使用止痛藥者的腫脹則很小。


(左至右)車禍造成的大球型腫脹、爆炸造成的中型腫脹、麻醉藥過量的小型腫脹(Vassilis Koliatsos)


在4名爆炸倖存者的腦部中,腫脹尺寸中等,且常呈蜂窩狀。研究主導者、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神經病理學家柯利亞特索斯(Vassilis Koliatsos)表示,「我們沒有在其他種類的腦部損傷中見過這樣的形態。」


這個損傷位於腦部的重要位置,包括額葉(frontal lobe)部分;這是控制決策與推理的區域。科學家因而認為,這個隱匿的損傷可能是爆炸後神經創傷的病因所在,與退伍軍人表現的社交與心理問題有所關聯。


百年來成因無定論


「彈震症」這個詞首見於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1915年2月的一篇文章中,該文章探討一戰中曾受爆炸攻擊的英國軍人產生失眠、視野變小,與喪失味覺、聽力與記憶的問題。第一次世界大戰於1914年8月爆發,到了12月,已經有10%的英國軍官受這種當時稱為「神經與心理衝擊」的症狀所苦。


View image | gettyimages.com 英國諾丁罕郡的砲彈工廠


其症狀包括焦慮、臉部抽搐、常生噩夢、失眠等,現在比較常見的稱呼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但過去對其了解很有限。許多長官認為這是缺乏骨氣的表現,部分患者也因怯戰受到處決。


早期,彈震症被視為腦部受到震波影響的結果,最多人接受的理論是震波透過脊髓液影響大腦。但隨後醫生們發現部分患者看似沒有其他外傷,且有些沒有上前線的士兵也產生類似的症狀。而逐漸傾向認為這是一種精神衰弱造成的心理疾病。


在阿富汗一個爆炸現場的英美軍人(美聯社)


這個轉向使得後續的醫學研究者不再從物理傷害的角度探究這項病症,而以軍人受到的心理創傷解釋。但在伊拉克與阿富汗戰爭中,大幅增加的PTSD患者再度引起醫學關注。根據英國關懷退伍軍人心理健康的慈善組織「戰鬥壓力」(Combat Stress)估計,大約有5萬名離開伊拉克與阿富汗戰場的軍人受到心理問題所困擾。


柯利亞特索斯表示,醫生治療爆炸倖存者時,通常會注意到他們具有的焦慮、憂鬱、創傷後壓力、以及藥物濫用與適應不良的情況。這項研究是首次以現代病理學的工具,檢視這個在100年前首度發現的病症,以及爆炸對大腦造成的長期傷害。這應該可以協助醫生了解到,至少部分的成因是來自於腦部的神經損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