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思鍾觀點:戰與和,都在蔡英文與習近平一念之間

2021-10-18 07:00

? 人氣

至於「戰犯」案例,比較知名的是日本戰時首相東條英機,二戰之後,在遠東軍事法庭,他侃侃而談,述說「大東亞共榮圈」,對亞洲人民如何美好,美化了日本的侵略。可當法官問他,如何面對死亡的數百萬軍民?他無言以對。東條英機,被法庭以戰犯定罪,處以絞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旦台海發生戰爭,兩岸犧牲的軍民家屬,都可能把引發戰爭的政客與名嘴,告上法庭,讓他們以戰犯受審,大陸已經指出方向。

「戰犯」其實是非常嚴厲的指控,絕對不是輕罪,可是政客與名嘴,少讀了歷史,聽不懂這些。

其四,大陸認為,主張台獨者,倚美謀獨,台獨氣焰高漲,已難以扼止;而對於民進黨修改教材歷史課綱,已經被培養成逢中必反所謂「天然獨」的台灣下一代,大陸更是不存和談指望,因此長痛不如短痛,積極進行武統準備。

其實,問題的核心,就在政客與名嘴,嚴重觸及台獨和誣蔑大陸領導人這兩條大陸的紅線。

主張台獨的人,認為有美日撐腰,現在是二戰結束以來,台獨最好的時機。

我則認為,這是1912年中華民國建國以來,最危險之時刻,台灣人民可能一覺醒來,發現山河已經變色,中華民國已成過去。此絕非危言聳聽!

大陸其實並不想戰,而台灣的政客與名嘴,嚴重低估台獨的風險,正一步步逼著大陸動手,已經置台灣於極惡險境而不自知。

以史為鑑,台灣人對台獨不必心存幻想

就我對兩岸現狀和中國近代史的暸解,我認為,台灣人其實不必對台獨存有幻想。讓我們回顧兩岸的歷史。

1683年(康熙22年),清廷派鄭氏降將施琅,自明末遺臣延平郡王鄭成功後人鄭克塽手中,攻取台灣,台灣從此入清版圖。彼時清朝國力,傲視全球。

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百餘年來,中國積弱,列強侵凌,無有寧曰,割地賠款,幾至亡國,每一個中國人,心中都有難言的傷痛。

1894年,中日甲午之戰,次年,戰敗的清廷,被迫簽定「馬關條約」,喪權辱國,割讓台灣。

1945年,蔣中正領導的中國,以3000萬軍民的死傷,結束8年抗戰(大陸的說法是14年),依據「波茨坦宣言」,台灣歸還中國。

同年,中華民國政府指派陳儀,於10月25日,在台北中山堂,接受日治台灣總督安藤利吉投降,收復台灣。

1952年,中華民國政府與日本簽定中日和約,再次確認了台灣戰後主權,歸屬中華民國。

可是,二戰之後,國共內戰,1949年,國民政府自南京退守台灣,同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建政,兩岸自此分治,互爭中國的正統,戰和多年。

1987年,經國先生開放大陸探親,兩岸漸趨緩和。

1992年,台灣海基會和大陸海協會在香港會談,是兩岸自1949年分治以來,第一次政治接觸,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都認為自己是中國的惟一正統,彼此爭論不休,惟一有共識的是,兩岸都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這就是日後所謂的92共識。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