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助語言、促進溝通、回憶詞語、塑造思想,比語言歷史要悠久的人類手勢歷史

2021-09-05 19:00

? 人氣

2021年8月24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羅斯福廳發表演說,說明目前的阿富汗局勢。(美聯社)

2021年8月24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羅斯福廳發表演說,說明目前的阿富汗局勢。(美聯社)

人類的手是可以輔助語言、促進溝通的工具,也可以幫助回憶詞語,塑造思想,甚至可以改變人們所聽到的聲音。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即使是天生失明的人在說話時也會做手勢,所以人們可能會認為,人類所做的手勢是可以被普遍理解的。但事實並非如此。

「豎起大拇指」可能是很多文化中以及當代社交媒體上一種很常見表達感謝的常見方式——真棒、太好了!但是在歐洲和中東的一些地區,這個手勢可能具有冒犯性。澳洲拉籌伯大學(La Trobe University)的語言學家高恩(Lauren Gawne)就警告說,手勢很常見,但不一定是普遍的。

豎起大拇指

手勢的含義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改變。2003年的新聞報道稱,美軍在伊拉克旅行時,伊拉克人豎起大拇指歡迎美軍。當地人是在支持外國軍隊還是表現粗魯?據美國國防語言研究所(一家為美軍提供外語培訓的機構)稱,中東人在第一次海灣戰爭後就採用了西方對中東人豎起大拇指的做法,作為支持中東人的象徵。

也許他們並不像有些人想的那樣粗魯。最近對中東的外交訪問也表明,西方的使用很普遍。但即使是在西方,豎起大拇指也不一定都是同一個意思。例如,戴水肺的潛水員用大拇指朝上表示「我要到水面上去」。

豎起大拇指手勢的起源是有爭議的。有些人把它歸因於角鬥士戰鬥的高潮,這場戰鬥中決定了失敗鬥士的命運。大拇指朝上或朝下是否意味著生死,或者是否豎起任何大拇指都是好事,這是有爭議的。高恩說,向別人伸出大拇指的手勢比拉丁語口語存活的時間還長,這令人印象深刻。顯示了一種姿態跨越文化和時間的力量。但是,手勢的起源很神秘,用法也從表示生死變成了「一切都好」或一些下流的意思,這說明手勢可能不會永遠都有相同的意思。

就像伊拉克人問候美國人一樣,一個手勢可能同時表示兩件事,或者兩個手勢表示同一件事。「在地中海的部分地區,土耳其、希臘和意大利南部,你有另外一種說『不』的方式」,芝加哥大學認知科學家庫伯萊德(Kensy Cooperrider)說。你可以搖一搖頭,也可以把頭縮回去,從另一個說話者身邊拉開。「所以你可能會同時在社區中得到這兩種姿態。」

手勢和語言

另一個有不同意思的是手的指向。悉尼大學語言人類學教授恩菲爾德(Nick Enfield)認為,手指是語言的前身,對早期人類交流至關重要。但在每一種文化中,指指點點所代表的意思是不一樣的。在美洲、非洲、東南亞、澳洲和大洋洲的部分地區,用頭、鼻子或嘴唇指向身體是很常見的。庫伯萊德認為,這些地方的文化可能會在狩獵等情況下重視而謹慎。能夠在不引起別人注意的情況下巧妙地傳達目標的方向,這是很重要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