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帝國的變質─從共主邦聯走向民族國家:《皇帝的家書》選摘(3)

2021-09-08 05:10

? 人氣

戊戌變法。
戊戌變法

儘管如此,仿效日本推動近代化的方針並未改變;甲午戰爭翌年的1896年,清朝派遣13位留學生前往日本,其後的每年,也都派遣為數甚多的留學生至日本學習。日俄戰爭翌年的1906年,每年前往日本留學的清朝學生已經多達9000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就在日本幾乎已經篤定贏得對俄勝利的1905年9月,中國廢止了持續1000年以上的科舉制度。1906年,清朝頒布《宣示預備立憲論》,廢止傳統的六部。1908年,頒布《欽定憲法大綱》,發表憲政施行前的日程計畫,根據這份日程計畫,1916年將頒布憲法,翌年召開議會。然而,這些都只是清朝政府的虛應故事,實際上不過是滿洲政權企圖苟延殘喘的手段而已。

大清帝國的實權已經從滿洲人轉移至人口佔絕大多數的漢人手中。鎮壓太平天國之亂和伊斯蘭教徒叛亂的功臣並非八旗軍力,而是中國南方的漢人將領及其私人軍隊。作為大清帝國國軍的八旗兵,並不是設定來對付南方或海洋敵人的軍隊。日俄戰爭後,清朝首次任命並非出身滿洲八旗、而是隸屬漢軍八旗的趙爾巽,擔任奉天將軍的職位,負責戰後事務的處理。接著在1907年,清廷終於放棄對滿洲的軍事統治,在奉天、吉林、黑龍江設省,與中國內地採取同樣的行政措施,並在各省設置地方長官──巡撫。除此之外,還設置統括軍政與民政的東三省總督,也就是現今中國東北三省的起源。

革命後的教育、文化、官僚制度變遷 將中國拉向近代化

1905年廢止科舉制度後,清朝採用許多留學生擔任官僚職務,而其中擁有最多中國留學生的國家,就是日本。日本自1868年明治維新以來,已經走過了30年的年月,為了表達歐美的新事物,開發了新的文體和語彙。日本人把江戶時代尚未出現的術語,以漢字重新組合,創造出新的語彙。這些新漢語,則是被中國留學生加以學習、攝取和吸收。就算是留學歐美諸國的中國人,想要傳達新事物,也只能藉由日式的文體和語彙作為傳播的工具。日籍教師和留日學成歸國的人們,在中國全境廣泛設立的新式教育學校中,將這些新漢語加以推廣應用。

日俄戰爭的另一個直接影響,就是大清帝國軍隊的日本化。中國為了推展近代化,首要之務就是強化軍隊的力量。在清朝留學生之中,除了到國外學習法律、成為官僚的文官之外,還有許多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的軍官種子。在當時的日本,考量到想要進入士官學校的留學生們,於是設立「振武學校」這間預校,歸屬陸軍管轄。進入振武學校後的1年間,學生先學習日文,然後再前往日本各地的部隊,擔任為期1年的實習軍官。其後若是在服勤單位表現良好,就可以獲得推薦,進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從士官學校畢業後回到中國的留學生,清廷會將他們編入各省的師(鎮)或是旅(協),迅速進行新式軍隊(新軍)的編組。

日俄戰爭後,不只是在俄國,就連在日本也開始流行革命的思想。在清廷派出的留學生之間,對於究竟是要仿效日本、建立以清朝皇帝為中心的君主立憲制,還是要打倒清廷、採取共和制的作法,彼此唇槍舌劍,不時展開激烈的議論。最後,曾留學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軍官們,帶領新軍揭竿起義,這就是1911年爆發的辛亥革命;翌年,也就是1912年,大清帝國迎來滅亡的命運。接著,奪取政權的人物,就是領導最大、最強新軍兵力的軍閥──袁世凱。

20210903-《皇帝的家書》立體書封 (八旗文化).jpg
《皇帝的家書》立體書封 (八旗文化)

*作者岡田英弘(おかだ ひでひろ)曾任東京外國語大學亞洲與非洲語言文化研究所教授、東京外國語大學名譽教授。2008年獲得蒙古國頒發之北極星勳章。2017年過世。本文選自作者著作《皇帝的家書:康熙的私人情感與滿洲帝國的治理實相》(八旗文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