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成也英文,敗也英文

2021-09-27 05:50

? 人氣

英語為國際語言,不少學生自小便要學習英語。(資料照,柯承惠攝)

英語為國際語言,不少學生自小便要學習英語。(資料照,柯承惠攝)

現教育部如火如荼推行的雙語教育政策裡,英語為目標語。目前在國小階段僅藉由一週上兩節英語課,把語言當成一門獨立科目來學習是不夠的,而是要以目標語言來學習其他知識,天天接觸,常常使用。基於此,針對雙語教育的「課立優」(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CLIL),結合學科與第二語言於是產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課立優」最開始就是用在小學的雙語教育裡。小學一年級開始的「課立優」,在沉浸式的學科課堂上,教師使用第二語言教學生學習學科內容,同時也因為學科內容習得了第二語言。

主要學科涉及的英文難度較高

換言之,用第二語言學科目,用科目學第二語言,並不等待學生的二語能力達到足夠的程度才開始。實施「課立優」教學最大的關鍵,不在於學生的目標語水平,而是老師與教學材料的語言水平。「課立優」又可分為以學科內容為導向的「硬式課立優」,比較像是專業課程的英語授課;或是強調語言為主的「軟式課立優」。

據一名資深的國小英語老師的經驗,相較於「課立優」,專業課程英語授課在小學階段實施雙語教育的可行性極低,除非是在國際學校或雙語學校。在小學階段,目前有些公立學校已經開始試辦「課立優」。通常實施的年級較低,課程通常是非主要學科,如低年級的生活課程、綜合、藝術、音樂與人文等,原因是和課程相關的專業知識和相對應的英文的程度有關。

年級越低,相對課程內容所用的英文愈是簡單、基礎的。主要學科(如數學、自然、社會)牽涉到的專業知識較多,涉及的英文難度較高,實施上就較為困難。也就是具理解性的核心科目,因教學上老師須一再確認學生是否理解,較不適合。低年級學生的「課立優」在非核心科目上比較適用,但台灣不具備英語成熟環境,師資和教材都是問題。有的學校會請外師授課,有的學校則是英語老師和任課老師協同教學。

有別於軟、硬式的「課立優」主張完全以目標語授課,台灣小學課堂的「課立優」允許說中文,採用跨語言實踐策略,是名符其實的中英雙語模式。有一位南部的英語老師分享,她使用英文結合自然植物,例如讓學童在一張紙上畫出一棵植物,在上面以英文標出root, stem, leaves, fruit等字。學生英文程度若好,可在教詞彙時套入簡單句型,搭配科普繪本或影片,而評量方式可採作業、展示並講述發表。她覺得「課立優」很實用,可以提升學生英語學習的興趣。

不過,因為她服務學校的學童目前還無法使用全英語,課堂說英語大約20%-30%,並沒有每一堂課都使用。顯然,學生使用「課立優」的課堂上幾乎沒什麼機會互相溝通,這在培養說和寫的能力造成很負面的影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