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讚國觀點:「論文門」—蔡英文的學位争議

2021-08-22 06:50

? 人氣

總統蔡英文曾遭學者質疑其學位、論文真實性,一度鬧得沸沸揚揚。網路搜尋引擎結果中,至今為止,每日平均仍至少有2000多則以上在流傳。(資料照,顏麟宇攝)

總統蔡英文曾遭學者質疑其學位、論文真實性,一度鬧得沸沸揚揚。網路搜尋引擎結果中,至今為止,每日平均仍至少有2000多則以上在流傳。(資料照,顏麟宇攝)

不論是台灣或其它民主國家,表面上看,學術與政治似乎互不相干,其實經常糾纒不清。學者和政客不時指責對方危言聳聽或極端反智,有時還惡言相向,口水四濺,霸凌對方,自以為站在道德高地,俯觀四方,足以指點萬物蒼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面對政客的反科學宣傳與恫嚇,專家、學者與科學家所能做的是,持續發掘事實、證據與追求真理,並在知識上提出一套足以令人信服的宣稱,而非趨炎附勢。跟所有人一樣,學者生活在象牙塔之外一個較大的現實世界裏。事實不會自己説話,學者的社會作用與使命是透過反思,結合個人經驗與知識,以批判性的態度積極參與社會生活。

在1987年解除戒嚴後,台灣的學術自由大致不受外在政治力量的無理干涉;從1996年總統普選起,學術與政治場域往往相安無事。不過,不管是否基於事實,藍綠之間所謂御用學者的爭論,卻從來沒有停止過。2020年總統大選倒是例外,一個蔡英文1984年的學位真假驗證,竟然攪起一陣政治塵埃,弄皺一池春水。

在相當程度上,參與争辯的學者就算没有學術以外的政治動機(例如阻止蔡英文連任),他/她們對相關問題的辯證,卻多少受到意識形態的侷限,思緒與邏輯又過於浮面粗糙,意氣用事,未嘗不是整個過程中的敗筆,留下為反對而反對的印象。

30多年前,蔡英文到底有没有於英國倫敦大學政治經濟學院取得博士學位,在2020競選期間,不僅成為選舉新聞中的一個插曲,甚至還越演越烈,變成所謂的「論文門」事件,攻撃的一方更自認立於不敗的道德高地。選舉過後,當事人雙方對簿公堂,把原本是學術真偽的辯證問題,轉化為法律争端。

由於藍綠政治立場的左右,台灣媒體對蔡英文學位/論文的新聞和評論多少會有程度上的差異,其實是信者恆信,幾近宗教的狂熱。根本關鍵在於,作為相關文獻的一部分,蔡英文的博士論文並未出版成書,内容好壞一般人難以判斷(她倒是自稱難得之作),至於是否算得上原典,一直是争執的焦點之一。

以「蔡英文論文門」為關鍵詞,透過Google的網路搜尋(結果會隨時間增減),在2021年8月19日為準(在4月初還有600多萬則),共有167萬項(1,670,000),數量相當龐大,包含各種媒體對正反雙方的報導與其它評論(有些是轉貼或複製)。如果以2019年5月賀德芬提出質疑為起點,到2021年8月,網路上有關蔡英文博士學位的文章,平均每天至少有2000多則以上在流傳,在在顯示這件公案所引起的社會關注。

一些學者與記者在評論時,以「論文門」簡稱蔡英文的論文紛争,不僅語不驚人死不休,更帶有價值取捨和判斷。「論文門」的概念可以上溯至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監聽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的水門大廈總部,事後又企圖掩飾的政治醜聞。作為一個濃縮符號,「水門案」已是美國政争與政府濫權的腐敗代稱。

蔡英文論文的真偽被貼上「論文門」的標籤,可能也有點日本「羅生門」電影的味道,背後所暗示的,當然是台灣政府與倫敦政經學院相互勾搭的某種陰謀,目的不外在隱瞞一個跨國的政治與學術醜聞。始作俑者,無疑直指蔡英文本人,除了在自傳《洋葱炒蛋到小英便當》中類似開玩笑的誇大(一個半博士學位),偏偏在時間次序上,她的回應與過往的相關文件留下一些前後不一致的矛盾和邏輯解釋。

蔡英文是否獲得博士學位,只有她自己與倫敦政經學院最清楚。除非握有第一手證據,其他人根本無從定奪,更别提這是學術誠信與倫理操守的辯證。一個不争的事實是,倫敦政經學院從來没有否認授予蔡英文博士學位,相關文獻也確實記載她在1984年獲得學位。

僅管原始事實如此,一些國内外學者、記者和評論家(如賀德芬、林環牆、曹長青、彭文正、徐永泰、林保淳、歐崇敬和邱毅等),加上175個博士組成的「華人博士團」,卻一再質疑,有時甚至捕風捉影,拿著雞毛當令箭,鐡口直斷,堅稱蔡英文的論文造假,不可能獲得博士學位,要求她公開原始文件,澄清一切。

20210430-台大法律系名譽教授賀德芬30日出席「大學法、教師法、教育人員任用條例、學位授予法修法學歷認證、教職聘用」公聽會。(顏麟宇攝)
台大法律系名譽教授賀德芬等人曾指控總統蔡英文1984年未在倫敦政經學院(LSE)完成論文、取得博士學位。(資料照,顏麟宇攝)

他/她們都是原告,拿不出定罪的證據,卻要被告證明清白,依據「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無疑本末倒置。在國立中正大學教授羅世宏看來,「簡直是匪夷所思」。

博士學位的取得屬於學術探討的範籌,驗證的途徑必須從事實出發,尤其是歷史事件。假定1984年蔡英文獲得博士學位的事實,並非如文件中所記載的,任何質疑的人就得提出證據,直接反駁或推翻政經學院當時認定的事實,從而指出真正的事實是什麽,也就是説,替代事實是否存在,又存在於何處。對事實的挑戰,並不等於事實不曾發生。

純粹從學術辯證的原則看,這些學者、記者或名嘴都犯了心理學與行為經濟學中主張的認證偏差,分不清事實、判斷與推論基本上並不相同。一方面,他/她們不承認官方的事實宣稱,以陰謀論打發可以驗證的既存事實;任何事情一旦扯上陰謀就永遠說不清了,因為正反雙方都可以是陰謀的一部分,無關事實或證據。另一方面,他/她們堅信自己的推論經得起檢驗,以推論取代既成事實。換句話説,他/她們的主觀事實否定了客觀事實。

依Richard Thaler在Misbehaving: The Making of Behavioral Economics(2015)中的看法,認證偏差是心理學與經濟學裏的一個重要理論假設,基本論點是,人們在尋求證據時,會有一種自然傾向,只搜尋確認自己是對的證據,並排除推翻自己看法的反證。

認證偏差的傾向多少涉及報告(reports)、判斷(judgments)與推論(inferences)三種陳述之間的交互作用。報告是可以驗證的事實(房間的温度是攝氏35度),判斷是一種價值取捨(房間太熱了),推論則是從已知事實猜測其它或未來(明天大概也會很熱)。只要分清陳述類别,蔡英文論文引起的争議就不至於各説各話,毫無交集了。

如果蔡英文不是現任總統,或者不競選連任,她的博士學位不會有多少人在意,大概也不會成為2020年選舉期間的一個争論話題。在從政之前,由1984年到2000年間,她在國立政治大學與東吳大學先後擔任過副教授與教授,從最初聘任到後來升等,學經歷資格無疑要通過教育部與相關單位的認證。這些也全是客觀事實,有案可查。

就算客觀事實都經不起檢驗,蔡英文的學位争論頂多是個人麻煩(原始博士學位證書丢了,或圖書館的論文不見了),質疑者卻認為是社會問題(總統的誠信不足以領導國家)。前者是微觀(個人層面),後者是宏觀(社會層面),由微觀到宏觀,兩者之間的一個邏輯關係一旦成立,台灣的學術問題就兹事體大,特别是新聞媒體從旁煽風點火,其中又以統獨意識形態最能代表正反立場的指標。

中廣新聞網2019年12月3日以「蔡英文連政大教職也是假的?獨派提證據嗆政大是共犯」為題,報導旅美學者林環牆指控政治大學是蔡英文教職作假的共犯,要政大與教育部出面交代清楚。標題以「獨派」表明林環牆的政治立場,除了在新聞報導中注入意識形態,更暗示他的指控可信(證據來源是獨派,而非統派),政治企圖與學術辯證也就糾纒不清。

林環牆的用意大概不過是想把原本是一個私人問題,提升到更高的一個社會層面。他的推斷大概是,只要政大與教育部都參與掩飾蔡英文的缺失,她的學位争辯便不再是個案,而是公衆議題。依這個脈絡推展下去,既然是衆人之事,蔡英文作為總統候選人的誠信與資格,便值得選民認真檢驗或進一步評價。官官相護,確是台灣政界與學術界的特殊現象。

没有人可以一手遮天,由正面角度看,學者、專家與記者窮追猛打,不斷質疑蔡英文論文/學位的真假,追求的是水落石出的終極結果(真相只有一個),亦即真理的宣稱。依據美國社會學家Robert Merton的論點,不論是局内人或局外人,有關對方真理宣稱的評估,必須透過對實質(最重要部分)或邏輯結構(部分之間的關係)的調查,而非憑藉個人的好惡。

就學位來説,蔡英文與倫敦政經學院無疑是局内人(只有她與大學最清楚學位的授予),所有非當事人自然是局外人(他/她們都不曾參與蔡英文論文的審核)。蔡英文既然表示「真的假不了,有學位就有論文」(這是她的真理宣稱),反對她的學者就應在實質(學位記載)或大學和蔡英文的關係(邏輯結構),提出不存在的事實反證,進行辯駁,否則越描越黑而已。

往負面角度看,整件事的原始事實記載於倫敦政經學院的文件裏,在無法否定白紙黑字的情况下,任何後續的解讀都是事實如何産生的臆測,不僅無損事實的真實存在,對房間裏的一隻大象視而不見,更找不到一把「冒烟的槍」(a smoking gun),讓對手難以狡賴。從頭到尾,「論文門」難免有點無理取鬧。

吵架,示意圖。(取自pixabay)
作者認為,「論文門」的爭論中,没有道理要求被告,也就是總統蔡英文拿出證據澄清自己當初没有做假。(示意圖/取自pixabay)

當既存研究(文獻記載)在未被新研究(最新發現)推翻或取代時,學術辯證的一個基本原則,至少學者應有的謹慎態度,是接受既有證據的知識宣稱,直到新的事證出現,而非毫無實據,單憑臆測,透過話語,企圖改寫文獻。已經發生的事實不會因時空變遷而改變或失效,例如1984年倫敦政經學院的蔡英文博士學位記載。

在「論文門」的争論中,當官方的原始公告/事實/宣稱無法被證實為偽時(倫敦政經學院捏造事實),原告只能接受最早文件的真實性和效度,没有道理要求被告拿出證據澄清自己當初没有做假。至於以利比亞强人格達費兒子曾經花錢買到政經學院的學位,影射蔡英文的博士學位也可能是捐錢買來的,就有點牽强了。在某種層面上,學者拒絶向事實低頭,又曲解事實,多少是一種學術墮落。

*作者曾任大學教授。本文改寫自作者新書《墮落的學者:知識技藝、學術與社會》(2021)第一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

張讚國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