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詠翔觀點:「喬丹到處都有」的共騙結構,讓我們難以解決政治問題

2021-08-15 06:20

? 人氣

結果你在書上、在媒體上、在各種地方看到聽到的,都會讓你覺得「政壇喬丹」到處都是,甚至有一種不是喬丹等級的人別來政壇混的誤會,而掌權的人已經入戲到有人誠實點出他不會是喬丹,就會覺得被污辱的程度。等到事情出錯,大家就開始指責政壇上的人「為什麼不是喬丹」,然後覺得錯都在「他不是喬丹、他騙了我們」,最後換上另一個假裝自己是喬丹的人,問題始終沒有解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擁有全台最多農地的台南市,被認為「以拖待變」遲交地方國土計畫。(林瑞慶攝)
季風亞洲每年重覆的耕作規律,讓人有一種未來是設定好、可以預測的錯覺。(資料照,林瑞慶攝)

田中芳樹撰寫的歷史架空小說《銀河英雄傳說》是很多人的政治啟蒙教材,不過其中有一段記得的人應該不多,主角萊茵哈特為了遷都,任命了一位天才擔任工務省尚書(大概等於我們的交通部+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這位天才被任命後賣命地工作,有一天病了,由次長接手工作一陣子,等他病癒回來後沒多久,次長向萊茵哈特請辭。

萊茵哈特聽到次長說自己在尚書大臣生病的時候,把省內業務弄得一團亂,等大臣回來之後,一切又井井有序,認為自己才能不足,希望請辭負責後,先是慰留他,然後等他離開辦公室後,交代幕僚大臣病假期間次長沒處理好的事務,未來全部從工務省移除。

組織和法律設計要把人性弱點考慮進去

原因很簡單,天才難尋,一個部會如果以天才主掌為前提來設定業務範圍,最後很多事情根本沒辦法辦理──並不是你把法規設計好,就會自然出現辦得到的天才去運行。而次長是認真確實做事的普通人,要找這樣的人才不會太難。

如果我們能認清每個人都不會全知全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缺點和弱點,在組織和法律的設計上,把這些設計進去,組織和法律才會「真正的」好好運行。

舉例來說,大家當然都希望執法者可以大公無私、大義滅親,問題是先別提人本來就有自己的親疏情慾,當你派一個執法者去法辦他的至親,無論他怎麼做其他人都會覺得他有私心(辦出來的結果無罪就說他包庇、辦出來的結果重罰就說他為了升官連自己的至親都不放過、根本是個沒人性的畜生....),根本不是他「大公無私」就可以解決的。

20200204-新北市霹靂小組2日在三重發起攻堅,當場逮捕涉案4人,警方也將攻堅影片上傳臉書,展現強勢執法作為。(取自新北市政府警察局臉書)
許多國家的警察執法,都會有「迴避」的設計,避免執法者陷入兩難。示意圖。(資料照,取自新北市政府警察局臉書)

所以法律上有一種叫做「迴避」的設計,當涉嫌的人和執法的人有關係時,法律會「強制」執法者迴避,交給別人去辦。讓執法者不用去面對自己的人性弱點,讓其他旁觀者沒有機會去猜疑執法的結果。如果沒有這種普遍而強制性的迴避,「個案」被要求迴避的人一定會覺得自己被污辱,「你是覺得我會循私嗎?」

籃球隊的教練要相信你手下的球員就是沒人可以像喬丹一樣打球,民主社會的我們,也要有人無法全知全能、人有個性上弱點的認知,設計組織和法律的時候,對政治人物權力者有所要求的時候,要把這些缺陷考慮進去。

勇敢承認人類都有缺點才能確實解決問題

當我們認知人性貪婪,就不會把一堆錢堆到人面前期待他超越人性「清廉」;當我們認知人有私心、甚至相信有私心的人才像人,我們就不會故意讓執法的人陷於公私兩難的境地;當我們認真大家都是肉身之軀,會受傷、會怕痛苦、需要激勵,我們就可以利用處罰、激勵等手段,去降低這些畏懼和貪婪的影響;當我們認知人有做不到的事情,就不會把這些做不到的事情成為我們組織運作的必備要素,造成組織和法規的運行必定失敗。

從「人有弱點」出發,才能設計出好組織和好制度,讓我們不會陷入出問題就指責別人不夠聖,然後問題永遠無法解決的困境當中。

*作者為媒體工作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