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日武觀點:東奧的另類省思─戴資穎的悶,你看到了嗎?

2021-08-15 07:00

? 人氣

頂級運動員的訓練強度是一般人很難想像的。圖左為本屆奧運男籃賽MVP杜蘭特。(資料照,美聯社)

頂級運動員的訓練強度是一般人很難想像的。圖左為本屆奧運男籃賽MVP杜蘭特。(資料照,美聯社)

早在60餘年前,楊傳廣在羅馬奧運為我們拿下第一面奧運獎牌,歸國後獲得英雄式的歡迎,戴著花圈站在吉普車上,接受大量民眾夾道鼓掌與歡呼,但他應該還是感受到一些東西,從而爆出「金牌禮讓給師兄」的無頭公案。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時至今日,我們在東奧運獲得兩位數的獎牌,可能會像2017年世大運一樣,再度舉行集體英雄遊行。而在此之前,搶下一面銀牌的戴資穎已經因為情況特殊而獲得軍機護送、機場迎接等殊榮。按理,她已經在金牌戰之後調整過來,可以平靜的面對一切,但她卻很快的在IG上說出重話:「站在場上的不是你,覺得我失誤太多,可以不要看我打球。」顯然,她真的是悶到不行。

奧運獎牌的主要功能在於「大內宣」

為什麼會出現這類怪現象呢?我只能想到四個字:體制壓力。楊傳廣和戴資穎兩人和奧運金牌都只有一步之差,都是雙方實力相近但最後我們落敗,而體制上對運動員的要求卻是「不能輸、不准輸,否則就必須付出代價」。

自問一下,你覺得運動員的主要貢獻是什麼?如果你和許多人一樣,說出「為國爭光」或「讓世界看見我們」這類的主張,那麼你就是上述體制壓力的來源,而這種壓力原本是毫無必要的。

雖然奧運奪金可以獲得國際媒體的報導,但正如台灣的狀況,媒體對本國運動員的報導遠多於外國,而且除了少數特例之外,通常只是簡短平淡的指出某國的某位選手奪得某個項目的金牌。這是媒體的本質,將有限的篇幅或時段集中在最受閱聽眾關注的事項上,即使是奧運相關報導也不例外。

因此,政治人物言論和一般民眾想像當中的「爭光」或「看見」其實幾乎不存在。對政治人物而言,奧運獎牌的主要功能其實在於「大內宣」,讓民眾覺得「我們很強」,並且從而衍生「政府施政得當」的印象。不服氣的話,想想牙買加、克羅埃西亞、和古巴這三個國家,他們在里約奧運都獲得5面或6面的金牌,但他們奪金的光芒何曾照耀到我們的眼睛?

2018年7月12日,克羅埃西亞內閣全穿上格子軍團球衣,為國家隊加油。(AP)
克羅埃西亞內閣全穿上格子軍團球衣,為國家隊加油。克羅埃西亞在里約奧運、法國世足賽都有精彩演出,國人卻很少知道這個國家。(資料照,美聯社)

對一般民眾呢?和運動員的親友一樣,那是一種「與有榮焉」的感覺,只不過並非出自於血緣或友誼的羈絆,而是來自於強烈的國家民族意識。從早年棒球小將在威廉波特爭金,台灣民眾徹夜在電視機前守候,就不難瞭解民眾瘋奧運的根源何在──有學者將這類情緒稱為「民族自豪感」。

在主政者始終把奧運參賽成績當作施政重點,而出生之後始終受到洗腦卻不自知的民眾,受到國家民族意識的強烈影響之下,自然而然的就把「為國爭光」這類的期待壓在運動員的身上。但如果只是這樣還無妨,運動員在奧運失利只是未能達成民眾的期望,並不算重大罪過。

糟糕的是,傑出運動員的培育需要大量資源,而政府運用納稅人的血汗錢來培育運動員,並且在獲得優異成績時給予高額的獎勵。這就讓民眾對運動員的角色產生錯覺──你們是國家培養出來的,有義務為國爭光,做不到的話就是對不起國家,對不起全國民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