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橋和無冰走廊:《諸神的足跡》書摘(3)

克洛維斯文化是北美洲一種史前的古印第安人文化。最特別的是他們擁有特定的工具來獵殺大型哺乳動物。克洛維斯文化據信於13000年前出現,維持了約200-800年。(資料照,取自Pinterest)
克洛維斯文化是北美洲一種史前的古印第安人文化。最特別的是他們擁有特定的工具來獵殺大型哺乳動物。克洛維斯文化據信於13000年前出現,維持了約200-800年。(資料照,取自Pinterest)

在一九四○和五○年代,克洛維斯的名聲愈來愈響亮,但仍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在最初的克洛維斯文化出現的更早之前,也就是約一萬三千四百年之前,北美洲有任何人類活動;說得更精確一點,至少沒有被考古學界接受、認可和證實的證據。

考古學界中雖然有些不同意見,但大家不久就達成一個共識,那就是美洲不可能會出現更古老的文化。這個共識現在被稱為「克洛維斯第一」(Clovis First)觀點。這個觀點正式「誕生」的日子是一九六四年十月,它的催生者就是考古學家萬斯‧海內斯(C. Vance Haynes)。目前是亞利桑拿州立大學榮譽退休教授,和美國國家科學院資深會員的海內斯,當時在《科學》期刊發表一篇影響深遠的論文,它有個簡單明瞭的標題:〈凹槽投擲矛頭:它們的年代和傳播〉(Fluted Projectile Points: Their Age and Dispersion)。論文中提出一些重要觀點,論述也很有說服力。

海內斯提出的第一個論點是,由於冰河時期海平面下降,目前被白令海淹沒的很多區域在當時都是陸地,而目前的白令海峽在當時是一片凍原,連接著西伯利亞東部和阿拉斯加西部。雖然這裡的環境很惡劣,但海內斯認為對已經在西伯利亞凍原稱霸的遊牧獵人而言,這裡「並不構成阻礙」。他們一定曾跟著成群的野牛、鹿和猛瑪象,一起越過這個陸橋。

但海內斯認為,這些遊牧獵人越過陸橋後,不可能太深入美洲,因為他們面對著由科迪勒倫(Cordilleran)和勞倫泰德(Laurentide)冰蓋構成的天險。當時,這兩個冰蓋是合併成一個無法穿越的山塊,北美洲的北半部多半被這個山塊覆蓋著。

遊牧獵人在山塊的阻隔下,便無法到達更南的地方。結果在末冰河時期的這個階段,北美洲南部出現了「很適合大型食草動物的環境。人類可以像克洛維斯時期一樣獵捕這些動物,但我們完全找不到人類在當時存在的證據。」

海內斯表示,這種局面在一萬四千一百年前左右發生變化。當時全球氣候暖化,科迪勒倫和勞倫泰德冰蓋間因此出現一個無冰走廊。這是人類數千年來,首次能來到南方沒有冰河的肥沃平原,平原上還有大批獵物。

約在七百年後的一萬三千四百年前左右,這些平原的地層紀錄中開始出現克洛維斯文物。海內斯的說法是:「這些文物的突然出現,證實克洛維斯人的祖先是穿越加拿大來到北美洲南部。克洛維斯矛頭在短時間內就分布在各處,由此可見他們也引進製作凹槽的技術。」

我稍早提過,從沒有克洛維斯矛頭在亞洲被發現過。但海內斯於一九六四年在《科學》期刊發表的指標性論文中,很正確地指出在阿拉斯加的「地表」發現了四個矛頭,在加拿大的育空也有一個矛頭被發現,這幾個矛頭都未經年代檢測;而在冰蓋南緣出土的矛頭中,最古老的年代也不超過一萬三千四百年。海內斯認為這些發現「就是釐清一連串事件先後順序的關鍵。釐清順序後,一切就豁然開朗了。如果克洛維斯人的祖先曾由走廊穿越加拿大,在之後七百年間散布在冰蓋以南的美國各地,那他們也許在到達加拿大前五百年,就已經來到阿拉斯加。阿拉斯加的凹槽矛頭,也許就是他們在當地活動的證據。它們可能就是克洛維斯矛頭和刀刃的原型。」 

這篇論文獲得考古學家的一致好評,他們多半原本就是「克洛維斯第一」觀點的信徒。這個原本只稱得上言之成理、條理分明的一家之言,幾乎在一夜之間就成了新的正統學說。更糟的是,它也變得很刻板褊狹,就像海德路加時的正統學說一樣。在之後數十年中,它一直掌控著考古學界的研究主題,和所有考古學家的發展。考古學界受到的箝制就像海德路加時代一樣嚴密。

就像是歷史重演,如果有人反對「克洛維斯第一」觀點,或膽敢提出可能比克洛維斯更古老的遺址,「他們可能就會斷送自己的學術生涯。」到了二○一二年,「克洛維斯第一」理論遊說團的霸凌行徑已經太囂張了,讓《自然》期刊的編輯都注意到此事。他說:「關於美洲最早人類的論戰,是科學界最激烈和最徒勞無功的一場論戰。有位剛涉入這個主題,但已經對其他爭議性主題鑽研多年的研究人員對《自然》期刊說,關於美洲最初原住民的論戰,是他看過最水火不容的學術論戰。」 (相關報導: 心累、壓力大?用小習慣設計你想要的成果 《設計你的小習慣》書摘(1) 更多文章

*作者為英國人,曾任《經濟學人》東非地區記者,後周遊世界各國,從事調查旅行與寫作,而成為全球暢銷作家暨古文明遺址探險家。

因為你,我們得以前進,你的支持是我們的動力
現正熱映中
更多文章
蘇育平觀點:地球的反撲會否造成人類物種滅絕
觀點投書:游錫堃的台美建交夢
觀點投書:美國在阿富汗的西貢時刻
觀點投書:羅智強為什麼破音,綠營人為何要攻訐?
觀點投書:政府應重視身心障礙者選手参加帕運的困境
阿富汗淪亡頭號戰犯、「落跑總統」賈尼現身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據傳帶著鉅額現金逃亡
影評/《玩命關頭9》動作場面大幅減少,水準走下坡?他道出毀了經典的4個最大缺點
怕台灣變阿富汗!他提「兵役改回2年制」,網友看法幾乎一面倒
《脫稿玩家》影評/就算人生是場爛遊戲,依舊要活得漂亮!揭虛實交錯電玩世界暗藏的天大秘密
苗栗國民黨團提疫苗須國際認證 時力議員批:不只笨且壞透了
周玉蔻傳柯文哲將選高雄市長 藥師酸:別隨便找有黨證的2年拚4年
「台灣疫苗施打率全球排第96!」陳以信:國人出國難,旅遊業叫苦連天
若1945就沒有國民黨 陳柏惟:台灣早獨立,或成美國第2大州
林口寵物及生態公園全新登場  增設小朋友手腳並用波浪攀爬架
整體防疫作為九成縣民滿意 潘孟安用實際行動擊碎負面聲量
「亞洲技能線上競賽」新北全壘打 4名參賽全獲獎
首創多良車站即時觀光影像 AI追車欣賞零時差美景
2021東海岸大地藝術節 線上「月光·海音樂會」即將登場
新北兒藝節可愛「書本怪」邀親子共讀 即日起線上暢遊繪本樂園
確診者曾至屏市 縣府匡列4人居隔
中元普渡線上辦 環保防疫齊聲讚
金鐘主廚帥氣料理的秘密 萬用壓力鍋復刻經典台菜上桌
「非法漁業」黑名單榜上有名,台灣恐遭國際制裁
批《斯卡羅》編造史觀 高金素梅:為登世界舞台,就無視原住民犧牲?
阿富汗的大難民時代:喀布爾機場逃亡只是序幕,數百萬難民人口成歐洲隱憂
足跡遍布高、屏!印度返台確診女子活動史曝光 曾到屏東太平洋百貨、車站
當沖降稅將修法延3年 稅率維持千分之1.5
一窺兩千年前祭司古墓 考古發現龐貝古城迄今最完整人類遺骸
孫翠鳳變身草莓姐姐 新北兒藝節線上和風神寶寶跳怪獸舞
華爾街日報》神學士控制喀布爾的第一天:臨檢、宵禁、毆打、恐懼
越南臺灣形象展智慧高雄館吸金 後續商機上看1450萬美元
加強消防安全 投縣府規劃全縣免費裝住宅火災警報器
彰化縣府宣導中元普渡集中燒 落實防疫誠心不減
台南棒球場現確診者足跡!統一獅球團、啦啦隊快篩結果出爐
神學士重掌阿富汗 藍營口譯哥批民進黨洗腦民眾「美國會無條件挺台」
塔利班曾是美國戰友、阿富汗人民救星?一篇文回顧恐怖組織「神學士」的崛起之路
職場老前輩死守崗位,社會新鮮人如何擺脫低薪快速升遷?過來人最中肯建議讓你少走冤枉路
疫苗施打有志願性 劉和然: 拜託中央讓年輕人至少有二種選擇
中市府主動查察、預防監測 透地雷達發現異常點排除危機
台北捷運各站確診者足跡曝光!本土病例釀「4線33車站」淪陷,通勤族超憂心
被點名將參選桃園、高雄市長 柯文哲諷:等所有縣市傳聞出來再討論
捲入婚外情緋聞 桃捷總經理以「照顧重病家人」為由火速請辭
寧願不打也要堅持疫苗廠牌 特殊族群曝「攸關性命」的背後原因
神學士重掌阿富汗將考驗印度 南亞地緣政治將發生重大轉變
高中職以下學校9/1開學 盧秀燕:補助近4000萬採購防疫物資
拜登錯估阿富汗情勢?陳文茜揭密:7月曾有情報指事態危急但白宮無視
五倍券縣市拚加碼》觀光票券買1送1、綁定數位票證回饋千元...桃園6+1振興計畫搶先看
「美國對盟友的承諾神聖不可侵犯!」白宮國安顧問駁斥疑美論:對台承諾堅實不變
與侯友宜心結浮上檯面 朱立倫恐重蹈吳敦義覆轍成「悲情黨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