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綠能未必真減碳,節電才能救地球!」

2021-08-07 06:00

? 人氣

「靠天吃飯」之太陽能和風能的發電效率差,宛如「竹籃打水」,得不償失;得到的綠電,少於為了得到綠電而花費的總碳排,就如同為了回收便當紙盒,而用自來水沖洗一樣,水費及碳排足跡高於便當紙盒的回收價值;台灣某離岸風力發電機廠商,其機組製作的噴砂廠/噴漆廠,均需在恆溫濕空調室進行,其空調主機高達1500RT(冷凍噸),每日耗電1萬度,排碳5090公斤(0.509公斤/度),這筆「排碳量」要如何「碳中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的綠建築自1999年迄今已玩了22年,依內政部建研所2021.4.26的公告,綠建築平均每年可節電20%(21.38億度≒2020年風力總發電量22.9億度)、節水30%(1.04億噸水≒半座石門水庫),為何用電仍逐年上升?枯水期就限水?當然長官可以硬拗是「極端氣候氣溫高、新冠肺炎勤洗手」惹的禍。※節電才能真減碳,不要自欺欺人了!

現實版的《明天過後》何時演

減碳最高準則:「不用則零排,要用則減半」,因此,碳中和/碳補償只是在玩弄「統計操控」的數字遊戲而已。如果真正愛地球,學者專家們,從今天開始,請關掉冷氣改吹電風扇,並請蘇院長立即封存「中小學班班有冷氣」的政策吧!

科技不斷進步和生活水準提高是時代之潮流,「碳中和/碳補償」並無法真正的解決碳排放問題,唯有生活水平與地球人口回到2005年水準,才能真正的減碳排;工業國家如果不自我設限、減少碳排放量,而繼續玩「碳中和、碳補償」等文字遊戲的話,看來,「氣候危機」已是一條無法回頭的不歸路了,不知現實版的《明天過後》(The Day After Tomorrow)何時演?

*作者為斜槓作家,本文獲授權轉載自作者8月新書《數據會說話?做伙來找碴!》。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