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後新冠時代經濟火車頭:當巨量資金從美國噴湧而出,對全球經濟是福是禍?

2021-07-01 11:10

? 人氣

美國總統拜登。(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美聯社)

從美國經濟中噴涌而出的資金,正在世界範圍內形成漣漪效應,以其幾十年來最大的力度驅動全球經濟復甦,並讓企業有信心開展以滿足美國市場巨大需求為目的的投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經濟因價值近6兆美元刺激舉措的推出而動力十足,對世界各地的商品充滿渴求,經濟學家表示,美國目前類似於中國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扮演的角色。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這個全球最大經濟體的需求激增大體上為其他國家和地區所樂見,但美國經濟擴張的這股力量正波及金融市場,並在世界上引發一些混亂,比如東亞的航運瓶頸、匯率波動以及大宗商品價格的高歌猛進。

義大利眼鏡生產商Safilo Group SpA的首席執行官Angelo Trocchia表示:「我們看到一波通脹浪潮來襲。我們需要知道各央行會怎麼做。」該公司設在中國的工廠正滿負荷生產,並勉力應對塑膠等材料的價格上漲。

中國經濟,在北京街頭購物的民眾(AP)
中國經濟,在北京街頭購物的民眾(AP)

美國直到本世紀頭十年中段都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力火車頭,接下來,中國憑藉快速擴張成為了世界經濟發展的又一個驅動力,而且往往呈一馬當先之勢。眼下,中國經濟雖然仍在強勁增長,但經過從新冠疫情的影響中迅速恢復的階段之後,隨著中國政府尋求控制信貸,其增速料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放緩。此外,受消費支出疲軟拖累,歐洲的經濟復甦較為緩慢,也正起到抑制全球通脹和需求的作用。

相比之下,以刺激計劃規模佔全球GDP的比例衡量,美國已經批準的刺激支出規模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中國財政刺激規模的七倍左右。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簡稱OECD)的數據,單單是美國最近的支出計劃,預計就將在未來12個月給日本、中國和歐元區經濟產出帶來多達0.5個百分點的提升,給加拿大和墨西哥經濟產出帶來多達1個百分點的提振。今年5月份,OECD將其對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期上調至5.8%,為1973年以來最快增速。

「這些數字非常巨大。美國財政政策的規模是我們在和平時期從未見過的,」前英國央行決策者Adam Posen說。他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和歐洲的年增長率可能只有1%左右,甚至更低。「從某種程度上講,歐洲、中國和日本搭上了美國財政刺激便車。」

無論是現在還是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強勁的經濟增長對全球金融體系產生的漣漪效應都遠遠超過中國增長帶來的效應,因為中國的資本市場仍然相對封閉,而美元在國際債務市場和外匯儲備中佔主導地位。

美國紐約華爾街(美聯社)
(美聯社)

蓬勃發展的美國經濟一面惠及全球,另一面又埋下隱患。貿易激增讓其他國家從中受益,但許多國家也面臨通脹上升、美元走強和債券收益率上升風險,這反過來可能會抑制它們的經濟復甦。

自6月中旬聯準會官員暗示料在2023年底前加息以來,美元兌其他貨幣一路上揚。最近幾周,為抵消本幣貶值影響並抑制通脹,俄羅斯、巴西和土耳其的央行已多次加息。

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駐倫敦經濟學家Tamara Basic Vasiljev表示,新興市場現在最不願意見到的就是借貸成本上升。她說:「但如果你的經濟是美元化的,你就會被迫加息,即使這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到目前為止,聯準會的寬鬆貨幣政策一直遏制著流入美國的資金流動,但聯準會政策的任何變化都將給許多新興市場帶來風險,特別是那些經常帳戶赤字巨大的國家。

以聯準會為中心的全球加息步伐可能會扼殺一些地方的復甦態勢,尤其是在新興市場債務高企之際。國際金融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的數據顯示,新興市場的債務規模已升至逾86兆美元的創紀錄水準。

然而,如果聯準會繼續維持低利率,可能會引發全球資產價格泡沫。北歐和韓國的央行已經釋放出計劃收緊貨幣政策的信號,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抑制潛在的資產泡沫,尤其是房地產泡沫。

2021年6月13日,七大工業國(G7)領袖峰會聯合公報首度提及台海局勢(AP)
2021年6月13日,七大工業國(G7)領袖峰會(AP)

對美國來說,在中國經濟日益轉向內循環並在國際上面臨越來越多的政治不信任之際,美國的需求繁榮可能有助於加強與盟友的經濟聯繫。

雖然美國依然是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但其在亞洲的經濟和政治影響力已經被中國十多年來的崛起之勢削弱了。當北京方面為達到政治目的而限制或叫停某些商品的貿易時,澳洲和台灣等地更容易受到來自中國的經濟脅迫。

OECD預計,今年中國經濟將增長8.5%,到2026年的五年中,每年的增長規模相當於澳洲的經濟體量。

據OECD數據,美國經濟有望實現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最強勁的復甦,今年料增長6.9%。美國的復甦對世界經濟至關重要,因為美國消費者的購買力是支撐全球貿易的基石。據德勤(Deloitte)2017年數據顯示,美國在全球最終消費支出中佔比約為27%,相比之下,中國僅佔11%左右。

其他國家的經濟產出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美國的消費支出,據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數據,經通脹因素調整後,2021年美國消費開支預計將較上年增長約10%,創1946年以來最大增幅。

疫情期間,美國人的收入一直在增加。穆迪(Moody)將美國家庭2020年的行為與2019年進行比較後的一項計算結果顯示,美國家庭積累了2.6兆美元的「額外儲蓄」,並且他們在外國貨上開銷不菲。

據滙豐(HSBC)數據,預計到2026年,美國每年將增加約1,700億美元的額外進口,而中國此數據料約為1,400億美元。

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的數據,美國今年的經常項目赤字將達到創紀錄的8,760億美元,而中國的經常項目盈餘將為2,740億美元。去年中國的經常項目盈餘已經為全球最高,2021年中國第一季度出口比上年同期激增了近40%。

說到具有提供更多財政支持空間的經濟體,韓國也許是最顯而易見的例子。(美聯社)
(美聯社)

美國當前高企的進口需求水準與2008年金融危機後的情況形成對比,當時許多家庭的關注焦點是償還債務。

對美國的擴張將長達數年的預期,刺激全球諸多企業投資擴大產能。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預計,在經歷了多年不溫不火的增長之後,到2022年底,全球經通脹調整的投資將比疫情前的水準增加五分之一以上。

OECD認為,這對中國而言尤其重要,投資增長和強勁的出口需求將有助於抵消中國國內消費復甦相對緩慢的問題。

總部位於廣州的電動自行車製造商廣州美雅途助動車科技有限公司(Myatu Pedelec Technology Co.)的聯合創始人藺國愛稱,美國的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對該公司和所在行業無疑是個好事。

去年,該公司的海外訂單增長了80%以上,其中近三分之二的新訂單來自美國客戶。需求是如此強勁,以至於藺國愛表示,他並不擔心美國對中國產電動自行車徵收的25%關稅。該公司正斥資人民幣1.2億元(合1,880萬美元)建設一家工廠,將生產目前需從供應商手中採購的車架等自行車零部件。

德國工程公司觀察到,為向美國出口商品的亞洲工廠提供設備的需求大幅上升。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 2330.TW, TSM, 簡稱﹕台積電)已宣布大規模投資計劃,用於提高晶片產量,其中很大一部分面向美國市場。巴西等國的農場主正在訂購機械設備,助力向日益增長的美國市場供應石油等產品。

工業機器人製造商安川電機(Yaskawa Electric Corp., 6506.TO)的公共關係和投資者關係事務經理Ayumi Hayashida稱,各公司正在積極落實曾經推後的資本支出計劃。截至2月份的三個月裡,安川電機來自北美市場的訂單較此前三個月激增26%。

芬蘭管道製造商Uponor Oyj為美國新住房市場供應約三分之一的管道產品,最近該公司在明尼蘇達州收購了一家工廠。其首席執行官Jyri Luomakoski表示,美國住房市場繁榮促使該公司在新收購的工廠「以工程師能夠調試的最快速度」增加新生產線。今年第一季度,該公司的北美銷售額同比增長22%,而歐洲銷售額僅增長約8%。

A.P.穆勒-馬士基集團(A.p. Moller-maersk A/s, AMKAY)、法國達飛海運集團(CMA CGM SA.)和赫伯羅特(Hapag-Lloyd AG, GD-HPL)等航運公司得到的豐厚利潤正促使它們擴大船隊。海事數據提供商VesselsValue Ltd提供的數據顯示,2021年1-5月的新貨輪訂單幾乎是2019年和2020年訂單總和的兩倍。

加州環球影城6月15日已重新開放。(美聯社)
加州環球影城6月15日已重新開放。(美聯社)

與此同時,旅遊景點正熱切盼望美國遊客的到來。今年春季,歐盟宣布計劃允許接種過疫苗的美國遊客入境,該消息發布之後的兩周內,萬豪國際集團(Marriott International Inc., MAR)接到的美國赴歐盟旅遊預訂量增長了40%。

萬豪國際集團首席執行官Anthony Capuano表示:「美國遊客正在翹首期盼歐洲解除封鎖的消息。」

歐盟在6月18日結束了對美國旅行者實施長達一年多的嚴格限制,呼籲各國政府允許美國人進入歐盟,即使他們沒有完成疫苗接種,但決定權掌握在各國政府手中。希臘和意大利等以旅遊業為主的經濟體已經向美國人開放了邊境,而芬蘭等少數國家則仍然關閉。

達美航空公司(Delta Air Lines Inc., DAL)和美國阿拉斯加航空(Alaska Airlines)等美國航空公司已經開始向歐洲空中巴士(Airbus, ABI.YY, AIR.FR, EADSY)和巴西航空工業公司(Embraer)等外國製造商訂購飛機。隨著美國航班的復甦,這些航空公司開通了飛往歐洲和拉丁美洲的航線。

美國繁榮的涓流滲透到了移民向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家人匯出的錢裡。根據墨西哥央行的數據,該國去年接收的匯款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3.8%左右,高於2019年已經創下的高點2.9%左右。

電匯公司速匯金(MoneyGram International Inc., MGI)的首席執行官Alex Homes表示:「這些刺激性支票的到賬與資金直接流出美國之間存在巨大的相關性。」

宏都拉斯學生Javier Lopez稱,他的三個哥哥姐姐每月從美國寄給他800美元,他和祖父以及一個叔叔用這些錢買吃的,並支付他在聖佩德羅-蘇拉英語課程的學費。這名22歲的年輕人說,他住的房子是用姐姐在海外賺的錢建的。

「假如我姐姐沒有移民,我不可能有錢建房子,因為在這裏他們支付的工資只夠買食物,」Lopez說。

聯準會的寬鬆貨幣政策為各國政府、甚至是巴西這樣的高負債新興市場,以及全球的央行提供了藉口,使它們能夠用成本低廉的貸款和慷慨的政府支出打開自家經濟的閘門。

「得知聯準會將試圖在未來兩年內維持其利率水準,這給了我們很大的喘息空間,」墨西哥央行副行長Jonathan Heath在5月31日接受採訪時說。「在正常環境下,我們肯定要提高利率。」

然而,美國經濟反彈的規模正在全球範圍內引發壓力和緊張情緒。中國驅動的繁榮推動了原材料價格上漲,而美國正在推高一連串消費品的價格。

疫情期間人們對筆記型電腦、手機和電視機等電子產品的旺盛需求造成了錫的短缺,推動錫價逼近紀錄高位。歐盟以及墨西哥和巴西等拉美主要經濟體的家庭消費支出疲軟拖累了全球總需求。

惠普(HP)在過去一年上調了消費者個人電腦和印表機的價格。(圖片來源:AP)
惠普(HP)在過去一年上調了消費者個人電腦和印表機的價格。(圖片來源:AP)

受鋼價上漲影響,一些造船商要求買家為交付新船支付額外費用。英國供應商Wildlife World主要提供動物食品和住舍以及觀察野生動物專用攝影機,銷售經理Vanessa McDonald稱,這家公司將商品運往市場的成本已上漲了近五倍。

該公司將這些成本中的一部分以附加費的形式轉嫁出去。「每個人都在接受價格大幅上漲,」’McDonald稱。「我從來沒見過需求如此旺盛。」剛剛結束的財年裡,該公司在美國的銷售額增長了約90%。

中國無數家工廠正在受到原材料成本快速上漲的影響。石油、鐵礦石和金屬價格的飆升使中國5月份PPI同比上升9%,創近13年來最高漲幅。

價格上漲令巴西和俄羅斯等新興市場的政策制定者感到頭疼,這些國家的通脹率已達到多年高點。上述兩國今年已三次上調基準利率以支撐本國貨幣,此舉推高了借貸成本,儘管他們仍在與這場大流行做抗爭。即使短暫的通脹也會令投資者不安、迫使貨幣貶值,損害企業和家庭的償債能力;這些債務通常以美元或歐元計價。

巴西央行於6月16日將關鍵利率上調到4.25%,在加息的數小時前,聯準會官員表示他們預計將提前加息。八天后,墨西哥央行表示將把基準利率上調至4.25%,理由包括墨西哥比索不斷貶值和美國通脹上升等因素。

Heath說:「受資本流動和匯率因素影響,我們不能在無視聯準會動向的情況下加息或降息。」

「這讓央行的工作變得有些複雜,因為我們要為通脹負責,而通脹一直在上升,」他說。「我可以肯定一點,總體來說,墨西哥正受益於」美國經濟的強勁復甦。

在加拿大,美國強勁的經濟增長正在推動出口上升,推高油價,並推動加元兌美元匯率升至六年高點。目前加拿大通脹率已升至3.6%,創下十年來最高水準,這迫使加拿大央行縮減其非常規刺激措施的規模,儘管第三波新冠疫情料將拖累加拿大經濟增長。加拿大央行在4月份放緩了其資產購買計劃的步伐,成為七國集團(G7)中第一個這樣做的央行。

與此同時,歐洲央行在3月份加大了債券購買力度,旨在推動國債收益率下跌,並認為,「美國通脹預期和GDP增長預期」在一定程度上引發了全球範圍內的借款成本上升。歐洲央行的刺激措施幫助降低了借款成本,同時也壓低了歐元兌美元匯率,歐元匯率對高度依賴出口的歐元區來說至關重要。

兩個月後,歐洲央行警告說,歐元區住宅市場已出現估值過高跡象,市場回調風險加大。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