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茜專文:請掌權者放下拳頭,讓慈濟慈悲救世吧!

2021-07-01 06:50

? 人氣

總統蔡英文透過視訊和證嚴法師通話,並請指揮中心依照實際疫苗計畫需求,與慈濟進行討論,協助相關作業進行。(取自蔡英文 Tsai Ing-wen臉書)

總統蔡英文透過視訊和證嚴法師通話,並請指揮中心依照實際疫苗計畫需求,與慈濟進行討論,協助相關作業進行。(取自蔡英文 Tsai Ing-wen臉書)

慈悲沒有止境,沒有終點,慈悲更沒有先後順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自總統蔡英文女士與慈濟證嚴法師視訊那天至昨日,慈濟基金會一直沒有收到政府的授權及採購BNT所需的免責條款聲明書。

他們為民請命,他們也為民著急。

之後,無情的政治,給了答案。

日昨指揮中心回答如下:

了解慈濟在採購疫苗上面非常急迫,「他們為善」不落人後,這樣的「心」我們是「很感謝」,但指揮中心還是會按照自己的步驟,讓前面兩家公司先進行並明確走了,隨後接續做,「速度可能比較快」。

此外,陳時中認為,「現階段有不同的人都來採購」,「恐會進行不冷靜,」,「但非常歡迎慈濟參加,我們會做最好的安排」。

托爾斯泰寫「戰爭與和平」,士兵可以此刻是弱者,下一刻是強者。

陳部長的談話,一段是拒絕,一段是歡迎:一句是慈悲,一詞是不必了。他不是文學家,他只是疫情中悲哀的平庸官員,為了附和決策者的意志,他打起了太極拳、他選擇放棄衆生。

他並不冷血,但為了保官位,他重重加入了冷血集團。

這不只是他一個人的悲哀,更是這個國度的疼痛。

民主化二十八年後,民主政體的答案變成是少疫苗、不救人,只顧萬人擁戴領導人面子尊嚴的政體嗎?

陳部長談到不讓慈濟基金會加入採購的理由非常外行:

1)如果大家都去採購。會影響到其他人的採購。

2)言下之意,慈濟基金會的慈悲,會打亂甚至延誤台積電及郭台銘為台灣採購疫苗的進度。

簡單估算一下,慈濟、郭台銘、台積電,三大慈悲之機構,全部為台灣採購的BNT只有1500萬劑。

在此之前,同一個星期,泰國政府正式下單兩千萬,菲律賓正式下單3000萬劑⋯⋯根據巴倫週刊,BNT-輝瑞公司光在六月已接到超過一億劑的訂單,這裡頭還不包括台灣。BNT的商購訂單已經到了2022年,明年年底。

所有瞭解疫苗採購的人,都知道全球疫苗短缺,惟一突破的方式是:加價及採購量大,才能早點拿到疫苗。

這是以色列、新加坡、加拿大、澳洲、日本⋯⋯的共同策略。

他們採購的疫苗涵蓋了所有人口數5至6針,這是準備把自己的人民從活的打成死的嗎?

當然不是。他們只是一個思維正常的政府,為了救老百姓,只有高價、量大、早購,才能得到疫苗。

從去年至今年二月,我看到惟三個嫌疫苗多,把國際疫苗砍單(台灣AZ從2000萬,砍到1000萬的),或是出口,或是代理不用的國家。

這三個國家,剛好是台灣、印度和,哈!中國。

三個都是爲了扶植沒有把握或是防護力低的的國產疫苗。

往事不堪回首,我不想再提。但往前看。政府學到教訓了嗎?

當下的決策呢?

我看到的是自出生沒見過的現象,掏出60億台幣的慈善捐贈者,向政府請求同意。

請政府同意我們,讓我們幫這塊土地上的人,買疫苗。

而人民一票一票選出來的統治者心態,口氣,高高在上,沒有抱歉,沒有真誠的感謝。

苦民所苦的是民間,是企業家,是慈善機構:但依照國際疫苗採購的規定,他們的大良善,必須得到政府關愛的眼神,才能得到,才能獲准,才能「慈悲救人」。

20210630-指揮官陳時中30日出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指揮中心提供)
蔡英文總統視訊聖嚴強調會積極協議,中央防疫指揮官陳時中却担心各方都要採購「恐會不冷靜」。(指揮中心提供)

許多善良的台灣人,以為從此只要好好守在家中,一段時間之後,就會有1500萬劑BNT疫苗接種。

他們開始安心的過日子,承受當下的隔離。他們相信:明天會更好。

但實情之一是:總統府會面後九天(包括週末),購買BNT必需的政府授權書和免責條款聲明書,公文皆尚未送達。遑論慈濟。

實情之二:郭台銘天天努力協調,日以繼夜,他知道慈濟可以參與,非常高興。他和證嚴法師聯絡,希望一起合作,量大才能順利採購。因為郭台銘是正常人,他是真的想幫助自己的同胞。

實情之三:如果是純粹台積電及永齡基金會的商業購買,我們的順序不會比其他早訂、而且疫情嚴重的國家早點買到。這也是爲什麼柯建銘告訴外界,郭台銘願意加價搶單的原因。

實情之四:慈濟志工過去二十年默默在全球的救災,尤其中東、敘利亞難民的安置,慈濟基金會的名聲在當地幾乎等同於無國界醫生組織。而BNT的創辦人是土耳其移民。他們比台灣掌握權力的人,更知道慈濟這些年來,在地震、內戰中⋯⋯幫助他們的族人,鄰國的難民,陸續二十年做了多少事。

BNT的創辦人不見得認識台灣,但他們認得慈濟。

我對慈濟風格的瞭解,做事向來都是準備妥當才行動。如果沒有把握短期內可以買到BNT,他們不會急著由執行長及律師等,正式公開遞件,申請「政府同意」,並發表公開聲明,盼為台灣盡一份大悲大慈、救人救命的心力。

結果現實中最可能最快可以買到疫苗的機構,被「盡力協調」(蔡英文)「歡迎」(陳時中)地拒絕了。

這些掌權者如此外行嗎?

我的答案,剛好相反。正是他們害怕慈濟若很快購買到BNT,會打亂了不可説的佈局,並且重創他們的聲望。

救人,救命,不是他們的優先考量。

那天我無意中驚訝知道公文尚未送出時,剛好地震。

大地有鐘聲嗎?

曾經台灣的民主歲月像兔子般逃走,它們曾經駐在我們的心懷,二十八年:我們以為民主體制的政府再糟,也是保護人民的,不是和人民的生命做對的。

但民主或許已成古老世紀的花束,某些意識形態或是利益,征服了民主制度。它徒具外型,內已枯朽。

事實上臺灣當今的權力掌握者,一生不曾犧牲一天走在民主化的道路上。她也忘了,台灣的民主是多少人坐穿牢底、失業一生、窮困潦倒、失意落寞換來的。

我們以為謊言只會出現於某些時代,或是某些特殊為了選舉的政治操作。

但在噩夢的洞穴裏,我們第一次學到在執政者溫柔微笑的眼神中,關於人命的正義,可以被冷看,被丟棄。人民對活著的渴望,被鞭打,被從尖叫聲逼成呻吟聲再逼成沉默。

慢慢地,慢慢地,我們集體演出一齣實境默劇,共同觀看還有多少血液,在領導者的心,流動著。

在號稱民主的台灣,慈悲躲在權力的陰影裡,慈悲被監視,被推遲、被示意⋯⋯被叫停。

但我衷心相信虛妄,不是慈悲的對手。

無論明天或未來,時間會審判。

*作者為《文茜的世界週報》節目主持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