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劍虹觀點:英國為何阻擾中華民國參加對日和約?

2021-06-13 07:20

? 人氣

不過這也並不表示,英國完全沒有對美國和中華民國做出妥協。因為50年代的亞洲除了有朝鮮半島與中南半島的共產革命之外,其實統治馬來半島的英國也遭遇到馬來亞共產黨的挑戰。馬來亞共產黨90%的幹部由華人組成,打著反殖民主義旗號,相當受到馬來亞華人的歡迎,對英國而言為極大的威脅。在打擊馬共方面,中華民國又成為了英國的盟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為了不讓認同「中華民族」的馬來亞華人為馬共所吸引,美英兩國情報機構持續支持中華民國對馬來半島華人的僑務政策,同馬共背後的中共爭奪中華民族主義的話語權。而這一切又必須要在中華民國取得聯合國席位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實現,所以英國雖然反對美國不與中共往來的「一個中國」政策,但是在聯合國裡還是支持中華民國保有聯合國的一般會員國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席位。

照片中為蘇伊士運河危機時,從航空母艦老鷹號上起飛的皇家海軍海毒式戰鬥機。(許劍虹提供).png
照片中為蘇伊士運河危機時,從航空母艦老鷹號上起飛的皇家海軍海毒式戰鬥機。(許劍虹提供)

英美蘇三強鼎立的終結

導致英國與中華民國對著幹的原因,根據美國歷史學家李波厄特(Derek Leebaert)的研究,來自於英國沒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馬上從全球舞台退場。大英帝國雖然衰弱,卻還是有累積自往日的實力足以與美國爭奪西方世界領袖的地位。既然中華民國處處配合美國制約英國,那麼英國自然要在「中國問題」上和美國頑抗到底。

後來1954年九三砲戰爆發,回鍋出任首相的邱吉爾持續與美國作對,千方百計妨礙艾森豪總統協助國軍防禦外島。一來是為了報國軍騷擾英國商船的仇恨,二來是要讓美國人知道誰才是真正的老大。直到1956年蘇伊士運河危機(Suez Crisis)爆發,英國被美蘇兩國聯手逼出埃及,才宣告日不落國的時代結束,世界由三強鼎立進入美蘇兩極對抗的時代。

到了1958年八二三砲戰爆發,時任首相的麥米倫就與美國、中華民國採取更為合作的態度。當然英國的根本立場,還是反對美國使用核子武器協助台灣防衛外島,更反對艾森豪協助蔣中正反攻大陸。艾森豪沒有採到英國與大多數北約國家所不希望看到的這兩條底線,是英國願意放棄要求蔣中正從外島撤軍的根本原因。

得到美國和台灣支持的英國,也成功弭平了馬共叛亂,讓馬來西亞與新加坡得以非共產主義國家的模式獨立。1968年,英國正式宣佈從蘇伊士運河以東撤離所有部隊。一年後,毛澤東如邱吉爾等人所預料的和蘇聯翻臉,並且在珍寶島戰役中大打出手。隨即英國與美國先後和中共實現了「關係正常化」,中華民國退出聯合國,日本也順勢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

1978年,北京與東京簽署了《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此條約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承認,結束「中國」與日本戰爭狀態的和約。然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簽署《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的日本國,本身就是1951年9月8日《舊金山和約》簽署完成以後才誕生的產物。沒有《舊金山和約》,又可能會有後來的《中日和平友好條約》嗎?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25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許劍虹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