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疫情高峰未過,紓困4.0的2千億怕不夠了!

2021-05-28 07:30

? 人氣

疫情再起,這波對內需的衝擊超越去年,今年暑假的旅遊消費旺季恐怕難維持。(顏麟宇攝)

疫情再起,這波對內需的衝擊超越去年,今年暑假的旅遊消費旺季恐怕難維持。(顏麟宇攝)

行政院會周四快手快腳通過紓困4.0,再次框列2100億元的紓困預算;相較去年幾波紓困,出現不少無謂的浪費,依照目前情勢,這次2千億怕不夠了,因為真正重要的事未作好!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去年先後3波的新冠紓困預算總數為4200億元,這是直接來自政府預算的部份;如果加上其它貸款等部份,號稱超過1兆元、占GDP的5%以上,雖然不無膨風之嫌,但確實算是下重藥。去年台灣的經濟也非常爭氣,在所有國家都出現衰退時,台灣去年的谷底出現在第2季 而且仍能維持正成長─雖然只有0.35%,之後就快速反彈復甦、成長率持續上調,全年的成長率是上調到3.11%。

確實聽起來好棒棒,但最後的經濟表現與紓困效果毫無關係,而是與防疫成果密切相關。去年疫情初期,台灣有幾次短期、間斷性、屬民眾「自主性」的減少外出、旅遊,而且這些行為主要就是出現在第2季;但之後疫情緩和後,幾個大假期與暑假,國內旅遊與消費完全未受影響,甚至號稱出現「報復性」的消費與旅遊。另一個關鍵則是生產事業基本上未受影響,反而因國外需求大幅增加,出口暴增,成長率上修,大部份人到下半年後,除了搭捷運要戴口罩外,已不太感受到疫情的存在。

而從國外的案例也清楚了解,影響經濟的關鍵在疫情控制。台灣這波疫情再起,較之去年更嚴重數倍,全國進入3級警戒,如果原訂的5月28日後可解封,對經濟影響當然小;現在延長到6月14日,如果屆時疫情緩和到可解封,暑假的消費、旅遊等內需高峰期尚有指望,1個月的3級警戒也還可能藉著「報復性」消費回補一部份,但現在這個期望越來越遙遠、越來越不可能實現,因為,疫情高峰可能尚未過。

根據指揮中心周四公布的本土確診新增401例,雖然較17日的530例(校正後)低,但較前2日高、且預計「校正」後會再增加,從曲線來看疫情縱然未創新高但仍處高原期,尚未減緩走下坡,6月中解封希望越來越低。再者,即使官方宣布3級警戒解除降為2級,民間不會立即如斯響應、馬上恢復正常消費旅遊等,其中存在相當的時間落差,因此暑假的內需旺季折損再難避免矣。台灣短期取得足夠疫苗已無可能,專家已擔心8、9月死傷會更嚴重,甚至疫情會延續到明年。

如果出現這種算是最壞的狀況,2100億元是否足夠,大概就要再算算;不過,政府在遍撒金錢之前,還是應該作點功課,先想清楚政府對陷入困境的企業與勞工要支持到什麼程度,再來是確認那些是確實受疫情衝擊、沒有政府支持紓困難以為繼。重災區一定是觀光旅遊相關的內需產業,擴及各種運輸事業,餐飲在不能來店消費情況下,縱然有外送助陣,還是損失慘重,不少小餐飲店其實就直接關門不作生產;至於零售百貨,坦白說,每家情況可能不同,有能力及早轉進線上者損失較小,至於純線上的業者,反而該是大發利市吧,民眾縱然大幅減少出門購物消費,但許多基本的民生消費與必需品還是不受影響。

政府把這些搞清楚,知道那些產業、企業真需要紓困、那些影響小可自行吸收化解,同樣的錢才能發揮最大效益;去年的紓困其實有許多無謂的浪費,類似「依照紓困標準台塑也能領到數十億」這種事,最好不要再發生,之後台塑放棄未領取,否則爭議必然更大。

至於對經濟成長數字的影響,下修難免,但除非生產事業都受到影響而必須停班,否則經濟成長率在數字上的減少,不會太「戲劇化」,只要想想去年歐美如此嚴重的封城鎖國、經濟停擺,但對那些能最大限度維持生產的國家─如德國、後來的美國,經濟衰退幅度能大致在3-5%左右。

台灣目前狀況尚未如去年歐美一樣嚴重,早日控制疫情經濟就能早日復元;紓困有其必要,但不論直接補貼勞工個人或企業,都該花在刀口上,別如去年一樣浪費、糟蹋。當然,更重要的是還是專注防疫、解決疫苗問題、讓台灣疫情早日緩和,否則,以現在趨勢,2100億元的紓困金未必就夠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