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德仁觀點:啟動通訊診療保全醫院量能

2021-05-28 06:30

? 人氣

疫情升溫,醫護人員不堪負荷。(柯承惠攝)

疫情升溫,醫護人員不堪負荷。(柯承惠攝)

最近半個多月,本土案例量都是超過300例,死亡案例急速上升,每天達6例,甚至5月26日達11人,27日達13人,民眾塞爆醫院,醫院急診緊繃,台大醫院吳明賢院長在臉書呼救,台大收治COVID-19病人已經超量,連小兒科加護病房也都改裝讓成人使用,仍不敷使用。台北市聯合醫院扛專責醫院重任,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對外求救:量能已飽和。雙北市醫療量能是全國最完善的地方,在這波疫情中是最嚴重的熱區,一床難求,擠爆急診,指揮中心啟動「北患南送」機制,徵調全國醫學中心釋出十分之一急性病床,做為專著隔離病房,分擔雙北醫療量能。解決醫療量能困境,是大家要解決的急迫議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同時,雙北市啟動快篩機制,大量快篩陽性民眾,又是擠回醫院急診處,造成很大的醫療量能壓力。如果是輕症或是無症狀、沒有住院需求,而且居家環境可以一人一室,則返回住家隔離,等待檢驗報告。即使PCR檢驗結果出來,屬於陽性,症狀如果仍然是輕微或無症狀,將送集中檢疫中心隔離觀察,或繼續留在家裡隔離和觀察。這些居家觀察的病人,需要靠自己注意健康的變化,但是,最近發生很多在家裡死亡多日,或是持續發燒、呼吸喘促,求救無門,令人深深遺憾和婉惜。

其實,診所可以在社區防疫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健保署因應SARS疫情,進行醫療體系重建工作,2003年開始推動社區醫療群計畫,讓基層診所和合作醫院建立好分級轉診、分流防疫的體系。同時,台北市衛生局和台北市醫師公會合作,已經指定200餘家診所,提供通訊診療服務。如何依照居家隔離個案居住所在地,或是集中檢疫所所在的地區,作為專業的諮詢和轉介管道,媒合在地的社區醫療群診所醫師,啟動通訊診療,加上平日合作的醫院,共同照護病人。以家庭醫師的角色,每天和個案保持聯繫,進行健康管理和追蹤,若有健康變化,應用合作醫院的綠色通道,將病人轉到醫院,一方面避免之前居家隔離病人死在家中的憾事,也可以減少急診的爆量、醫院病床、照護人力的負擔。

我們一直在談超前部署,但是現有的不同計畫、服務模式,也應該經過這一次疫情的歷鍊,趕快整合成為真正可以實戰的國家醫療防疫網絡。

*作者為台北市醫師公會常務理事,COVID-19醫療緊急應變小組召集委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