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浩觀點:《開羅宣言》是國際條約嗎?-與馬英九商榷

2017-12-05 07:10

? 人氣

開羅會議期間蔣中正、羅斯福和邱吉爾合照,於1943年11月25日。(維基百科)
開羅會議期間蔣中正、羅斯福和邱吉爾合照,於1943年11月25日。(維基百科)

根據王寵惠會後給蔣介石的報告,1943年11月23日(星期三)晚,「委座與夫人與羅斯福總統僅口頭討論, 並未提出書面。美方惟霍普金斯在座。會商經過,至為圓滿。中美兩方一致同意於下列各點:(一)日本攫取中國之土地應歸還中國;(二)太平洋上日本所強佔之島嶼應永久予以剝奪;(三)日本潰敗後,應使朝鮮獲得自由與獨立。」羅斯福命令霍普金斯根據討論的內容起草公報。蔣介石也在當天日記中寫「談領土問題,東北四省與臺灣,澎湖群島應皆歸還中國,惟琉球可由國際機構委托中美共管,此由余提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1月24日下午四時,霍普金斯攜帶公報草案來見蔣夫人和王寵惠,當晚王將草案譯成中文,報告蔣介石。草案提到「日本由中國攫取之土地,例如滿洲,台灣,小笠原等,當然應歸還中國。」王告訴蔣,文中所稱「小笠原島」恐係澎湖列島之誤,「經委座指示修改後核定全文」。25日中午,王寵惠告訴霍普金斯中方對草案表示同意。

11月26日下午三時半,美國駐蘇聯大使哈立曼,英國外交部次長賈德幹,與王寵惠就英國對公報的修改意見進行討論。賈德幹提出將「日本由中國攫取之土地,例如滿洲,臺灣與澎湖列島,當然應歸還中國」改為「當然必須由日本放棄」。賈德幹說「英國國會或將質詢英政府為何關於其他被佔領地區並未說明歸還何國,獨於滿洲臺灣等則聲明歸還中國,上述各地固屬中國,但殊不必明言耳。」王答「如此修改,不但中國不贊成,世界其他各國亦將發生懷疑」。王說「日本放棄之後,歸屬何國,如不明言,轉滋疑惑。世界人士均知此次大戰,由於日本侵略我東北而起,而吾人作戰之目的亦即在貫澈反侵略主議。苟其如此含糊,則中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偕將疑惑不解。故中國方面對此段修改之文字,礙難接受。」賈德幹辩稱「本句之上文已曾說明『日本由中國攫取之土地』,則日本放棄後當然歸屬中國,不必明言。」

王寵惠,歷任外交總長、司法總長、國務總理、代理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第一任司法院院長、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等職務。(維基百科)
王寵惠,歷任外交總長、司法總長、國務總理、代理行政院院長、中華民國第一任司法院院長、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等職務。中圖為北洋政府時期,右圖為國民政府時期所攝。(維基百科)

王寵惠抗議說「措詞果如此含糊,則會議公報將毫無意義,且將完全喪失其價值。在閣下之意,固不言而喻應歸中國,但外國人士對於東北臺灣等地,嘗有各種離奇之言論與主張,想閣下亦曾有所聞悉。故如不明言歸還中國,則吾聯合國共同作戰,反對侵略之目標,太不明顯,故主張維持原草案字句。」哈立曼表示贊成王的意見,說「如措詞含糊,則世界各國對吾聯合國一向揭櫫之原則,將不置信。」他主張維持原文。討論結果,中美兩方主張不改,故維持原草案。最後,三人就草案全文達成共識後,去見三國領袖和蔣夫人,將草稿朗讀一次,三國領袖都贊成,遂作為定稿。

1943年12月3日,開羅會議新聞公報在重慶,華盛頓,倫敦同時公佈。蔣介石在當天日記中寫道「今後我國若不能奮發自強,則一紙空文有何足恃?」 蔣不幸言中,開羅會議後的10年,東亞國際關係與中華民國國情發生巨變,導致1951年簽定的《金山和約》和1952年簽定的《日華和約》又將臺澎的歸屬按當年英國人的意思改回來。不同於《開羅宣言》,《日華和約》第二條,依照《金山和約》的措詞,只寫明「日本國業已放棄對於臺灣及澎湖群島以及南沙郡島及西沙群島之一切權利,名義與要求」 ,卻沒提「臺灣、澎湖列島等必須歸還中華民國」 。為什麼蔣介石接受《金山和約》和《日華和約》這種措詞,需要另文解釋。其實,馬前總統沒提及的這兩個和約才是經過各國憲法程序批准的具有拘束力的國際條約,《金山和約》至今依然有效。《開羅宣言》作為會議的新聞公報表明了三國領袖處理戰後問題的意向,確實有它重要的歷史意義和影響,但說它是具有拘束力的國際條約,則是值得商榷的。

空投到台灣(時為日本殖民地)的宣傳,以開羅宣言勸降。(維基百科)
空投到台灣(時為日本殖民地)的宣傳,以開羅宣言勸降。(維基百科)

*作者為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學博士,著作《意外的國父》(八旗,2017),《冷戰中的兩面派》(有鹿,2014)。

喜歡這篇文章嗎?

汪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