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耀元專欄:徵召讓候選人變成黨的玩偶

2017-12-02 07:00

? 人氣

2018九合一選舉將於明年底展開,國、民兩黨紛紛著手布局。圖為民進黨29日召開「看好台灣幸福相連」2018執政縣市長連任記者會,提名9位地方首長參選連任。(顏麟宇攝)

2018九合一選舉將於明年底展開,國、民兩黨紛紛著手布局。圖為民進黨29日召開「看好台灣幸福相連」2018執政縣市長連任記者會,提名9位地方首長參選連任。(顏麟宇攝)

台灣兩黨提名制度看似一切訴諸民意,明眼人卻都知道,各黨還有另一種提名方式──徵召。這種做法讓兩大黨都維持了完整的形象,但這種制度的壞處也很明顯。

明年縣市長選舉的布局已經如火如荼地展開,各方人馬都摩拳擦掌地為了自己下一步的政治生涯做打算。雖然說民進黨已提供首輪的候選人名單,共有9位爭取連任的縣市長皆被提名(如基隆市長林右昌、桃園市長鄭文燦等等),但其他非民進黨執政的縣市大多都還是各家兵馬的競爭之地,可能要再過一段時間,候選人名單才會完全的明朗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的候選人初選(Primary Election)制度,是藉由選民自主登記自己的政黨背景,然後參與該政黨的初選;在初選中獲勝的候選人,如果沒有意外,就會被該政黨提名成為候選人(舉凡參眾議員、總統或州長候選人大多都是透過這種方式決定,當然每一州都還是有些許差距)。

台灣兩大黨國民黨與民進黨的初選制度,自然跟美國的做法大相逕庭,而且不見得每一次選舉都一樣。

以國民黨來說,上一次2014年縣市長選舉時,初選方式分別為不同比例的黨員投票加上全民調的支持率來判定哪位候選人出馬。其中,台北市長初選是以3比7的方式調配,而其他縣市多為全部依賴全民調來決定。民進黨則是組織「選舉對策小組」,以全民調的方式再透過黨內高層進行協調,藉以決定最後的候選人。一般來說,如果是要競選連任的候選人,除非他/她在地方上的民調支持率太過差勁,不然都會被提名競選連任。

雖然民調領先群雄,但藍營不少人對侯友宜仍有質疑。(柯承惠攝)
根據旺中集團最新民調顯示,新北副市長侯友宜在明年市長選戰中,以45.2%的支持度大幅領先前行政院長蘇貞昌、游錫堃,但藍營不少人對侯友宜仍有質疑。(柯承惠攝)

表面上看來,兩黨的提名制度都很民主,一切訴諸民意;其實明眼人都知道,台灣各黨還有另一種提名方式──徵召。很多地方候選人的提名,往往是在黨內高層的協商中誕生──也就是最後實質上,黨內只會提出一個候選人,其他有意參選的候選人可能都被搓湯圓搓掉了,而且選民也不得而知到底有多少可能的候選人。最後需要透過全民調被黨提名的黨內初選候選人,往往寥寥無幾。

徵召這種做法的好處在於,兩大黨在選民面前都維持了完整的形象,正所謂「家醜不外揚」,民眾最後只會看到一個具有向心力的候選人。但這種制度的壞處也很明顯。

首先,因為黨中央高層對黨內提名的決定權非常之大(如透過協商、徵召與勸退的方式),候選人當選之後往往只會變成該黨的玩偶,並沒有太多的自由空間;再者,這種各黨高層協商的黑箱作業,往往背離真實的民意,常常會有滑鐵盧的下場。

*作者為專欄作家。本文原刊《新新聞》第1604期,授權轉載。

➤更多內容請看新新聞

➤購買本期新新聞

➤加新新聞LINE好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

葉耀元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