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信觀點:告別人間四月天,留下深情凝視

2021-04-17 05:40

? 人氣

銘傳大學傳播學院院長倪炎元,四月六日因病辭世。(邱郁姿攝∕取自倪炎元臉書)

銘傳大學傳播學院院長倪炎元,四月六日因病辭世。(邱郁姿攝∕取自倪炎元臉書)

銘傳大學傳播學院院長倪炎元因病辭世,讓學界與業界都覺得驚訝與惋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炎元去年夏季學期結束後才發現罹患癌症,積極住院治療,質子治療、免疫治療雙管齊下,到了下半年時,正逢傳播學門系所評鑑,他還能親自主持接待評審委員,並且親自做了他主持的新傳系評鑑簡報,當時校長來打氣巡視時對於炎元能如此堅持並且抱病和傳院同仁一起打拚到底的表現非常敬佩與肯定。知道評鑑結果四系皆過關後,他才安心回家休息。

儘管生病休養,情況允許他一定會來校上課。新生盃合唱比賽,傳院是常勝軍,去年底因疫情稍緩學校繼續舉辦,原本以為他不會出席,沒想到他還是抱病前往,陪著學生到最後,看到他們又拿下冠軍。愛護學生盡心盡力。老學生都知道倪老師上課時有「三板」(寫黑板、講課時看天花板或地板)老師之稱,不少五專與三專的女學生就是喜歡看他這位英俊挺拔的帥哥上課神情。等到了職場,這些學生更加懷念與感激的就是他在課堂上的知識啟蒙。

今年二月正在放寒假過年時,傳出了炎元的兒女在FB上請院上老師和中時好友們為他集氣的訊息,全院能到老師共同拍了一段視頻來為院長加油!大家的心頭也有一點驚驚:不是穩定在做治療嗎?怎麼會要大家來集氣呢?還好病情控制住,炎元的家人說明動了一次手術,住在外科病房,等復原後再做下一步的癌症治療。他們也提到醫生說到沒見過像炎元這樣樂觀的病人,他在病床上看著院裡與友人給他的集氣視頻,還是表示要趕緊好起來,好回到學校繼續上課。

人間四月天時,清明過後一日炎元辭世,去看他最後一面是4/4晚,才打完針的他正在休息,家人輕喚他說我來了,他的眼微睜,我拍拍他的手,他有反應,口中說了三個字,家人幫忙說:「知道了!」,我的解讀是「拜託你!」我知道他放心不下的還是院裡的師生,聽氣息他的狀況還很平穩,事後倪夫人告知4/5急轉直下,4/6安詳回歸天鄉。我們那一面真的是訣別啊!

2008年金融海嘯,全球傳播界出現巨變,傳統主流媒體面臨「轉型」挑戰,若是不轉型只有走上熄燈一途。不少美國城市報紙紛紛停刊,留下都會記者轉戰電子報。然而轉型談何容易?不少報老板以為只要在既有的新聞專業上添加E化電腦就是轉型,可是產製流程根本還是老舊一套, 新聞經營還是傳統路數,E化不過是口號,真正在線的記者與新聞管理者根本不識網路為何物!這就是「+互聯網」思維,注定轉型無法成功。

2012年大陸開始推展「互聯網+」,炎元在李銓校長的敦聘下接掌銘傳大學傳播學院。對於傳院的發展方向,他抓住了新媒體的創新與發展契機。2014年318學運時,他的家中曾發生了孩子和媽媽之間為了要不要參與學運而出現了爭執,炎元無法表態支持任何一方,但是他看到了學生運用新媒體把傳統媒體給阻擋在立法院議場之外,同時運用「零時政府」平台自行向外發表多國語言的訴求主張,並且傳播學生動態度,讓傳統主流媒體根本無從發揮。炎元注意到學生的這個媒體新革命,機動地改變傳院的課程與實務操作的模式,逐步帶領傳院邁向新舊媒體整合融合的方向。

上任後全力帶動傳院四個系分系招生,各自發展出自己的特色,讓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整合融合工程融入課程與實作,並藉著實習與實作等實務操作課程,培養學生多元思維與多元能力,以適應未來業界的發展趨勢。九年來他讓銘傳傳播學院成為國內第一所朝新媒體融合整合發展的傳播學院。

他自己更是新媒體的重度使用者,平常行政會議、院會或媒體實務會議,若是他致詞完了之後(他曾自嘲自從當上院長之後,有「三多」:開會多、致詞多與簽名多,其實還有一多就是聽學生與老師的抱怨更多,應該是「四多」),就會拿出手機開始滑,可以想像一位老先生在重度使用FB與LINE的那種專注神情嗎?炎元就是那種在開會時也不浪費時間的新媒體的使用者。

有一回, 他在大陸公出時,參加了百度還是驣訊所舉辦的比賽,幾位大咖都在台上正襟危坐,各家媒體記者根本在忙著應酬,連主辦單位也沒有想到要發稿。只有炎元(記者本能反應)走到台下,拿起手機拍了現場照片,接著就回到台上發稿,馬上傳回在台灣的銘報。銘報指導老師接獲院長的新聞稿,馬上整理完發稿,不久即PO上網,大陸各大媒體看到此稿,紛紛轉發或轉載,當天他的這條獨家新聞成了發燒榜上第一名。讓大陸見識到《銘報》,同時也成了我在上課時和學生拿出來討論的教案之一。數提醒了學生新媒體重視載體平台整合已成為重要趨勢,不過,內容特別是有深度與廣度的內容還是閱聽大眾最想看到的!

銘報悼念倪院長。(取自倪炎元臉書)
銘報悼念倪院長。(取自倪炎元臉書)

《銘報》是銘傳大學傳播學院從1982年李銓校長創辦,發行主旨就是做「媒介中的媒介,新聞中的新聞」,報導傳播界、學界動態,發行迄今39個年頭,訓練銘傳學生精練人物寫作、專題製作與即時新聞報導,倪院長自己是《中國時報》出身,對於傳統媒體的產製與影響力非常熟稔,可是新媒體的操作模式呢?如何新舊媒體各自優勢如何整合而走出一條新路呢?

2012年亞馬遜的CEO貝佐斯曾預言「我非常確定一件事,平面印刷的報紙將在20年內消失。」然而他卻在2013年出乎眾人意料之外以個人名義買下已有136年歷史的《華盛頓郵報》,他以「彩虹計畫」來推動《華郵》的報紙轉型,炎元體會到傳統媒體在未來競爭的趨勢上壓力是愈來愈大,若是轉型不成功可能只有熄燈一途,但是若能成功呢?就有可能創造出新的發展模式,所以他特別建議《銘報》朝這樣的方向改造。邊走邊調整,2018年元旦,《銘報》正式轉型至網路發行,不再發行紙本(2021年4月9日2198期《銘報》,報導了倪院長辭世的新聞,我們特別從PDF檔交付印刷紙本出來,在4/17送別倪院長時送給參與追思彌撒的親朋好友,做為紀念)。銘報的改變採響應式網頁設計,讓user在手機上就可以看到銘報的PDF無紙化的新聞。在網路閱讀與手機閱讀愈來愈頻繁的時代,讓學生體驗傳統媒體的溫度與新媒體的快速!

2013年大數據(Big  Data)已經成了當紅的學術與業界議題,炎元為因應這個新趨勢,先是廣邀業界在大數據研究或操作上的名家來校演講,讓銘傳師生開始接觸這個新領域。2017年傳院引進OpView社群資料庫,供四系師生進行數據探勘與數據分析,《銘報》還結合了可視覺化圖像,開闢了數據新聞版,供同學練習與探索。2020年傳院再結合QuickseeK 快析情報數據庫,強化網路聲量研究與新聞報導。讓大數據進入傳播學院的課程與實務操作。

對於傳院的對外交流,除海青班與金門班的經營之外,在兩岸交流上,倪院長更是全力以赴,跟隨李校長沈校長與學校團隊奔走在大陸東北吉林、北京、上海、南京、浙江、福建等地,去招生更是去打響銘傳的名號。廈門理工三合一專班五年來辛苦經營,讓理工師生讚譽有加。河南第一學府鄭州大學聞名也特別來銘傳開設專班,讓碩士與本科生來銘傳交流。倪院長之所以會致力推動兩岸交流,著力不只是招生,更重要的還是開拓兩岸學生的視野,讓媒體的交流能夠從專業與全球華人的觀點來共同創造新的模式。

對於傳院的學術研究,是倪院長的最愛,除了科技部的年度計畫申請年年都有之外,他還擔任中華傳播學會理事長,多次承辦學會年度學術研討會,對於傳播學術交流與培養後進,不遺餘力。在他任內還出了兩本專書,最後一本是《台灣人意象:凝視與再現,香港與大陸影視中的台灣》(花了不少思來檢視影像影片,依此來論析大陸與香港影視對「台灣」的銓釋與看法,頗有新義)是他在病床上與家人共同完成的(4/17殯葬彌撒時出版),做為他告別人間最後的完美句點。也給學界和傳院最佳的研究典範。

最後,看到師生在追思板上的留言,充滿了感謝之情,對於倪院長,除了感謝之外,還是不捨,對這位報界前輩、文人風骨與謙謙君子的院長,我們以萬般不捨之情來送他回歸天鄉。

*作者為銘傳大學新聞系主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

孔令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