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三雄專欄:「竹刻少陵」周顥─用刀如筆不假稿本

2021-04-18 05:50

? 人氣

簡言之,本文以為「以畫入刻」、「以刀代筆」、「一刀而就」就是周顥刻竹刀法的三大具體表現。因此,吾人鑑覽其刻竹作品,要領首在細察其下刀、用刀之妙,及因「妙刀」所產生「竹刻如畫」的靈感而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周顥竹刻以刀為筆,以竹為紙。(作者提供/翻攝)
周顥竹刻以刀為筆,以竹為紙。(作者提供/翻攝)

二、葉型

竹石圖可以說是周顥竹刻作品中較為廣泛且隨心應手的題材。綜觀周顥所刻之「竹」,從其竹葉型式上略可區分為「長葉型」與「短葉型」兩大類:

所刻之「竹」,從其竹葉型式上略可區分為「長葉型」與「短葉型」兩大類:

(一)、「長葉型」:典型的長葉型可以上海博物館藏乾隆八年竹刻「竹石圖」筆筒、雙清館藏「虛白齋本梅道人畫意竹石圖」筆筒作為代表。其葉片用刀力度雖有深淺狹闊的表現,但因葉片狹長,故普遍以平刀施以陰刻、淺雕為主,方能維持刀工之靈動與葉片之活現。在畫面的佈局則多呈現簡約、稀鬆之感,飄逸的筆情盡顯其中。但具體而言,「一刀刓出」的精妙都可從片片長葉靜觀其美。

(二)、「短葉型」:較諸長葉,短葉型的葉片顯然稍顯短厚深邃,狀若飛絮,動感十足;雖同為陰刻,卻捨平刀輕披而稍偏斜刀深雕、力道短促,但仍不改一刀而就的寫意。而其畫面佈局則稍感相對細密,具有濃鬱的墨趣。試觀上海博物館藏「朝來雨洗娟娟淨,午后風餘細細香。為惜不除當路筍,炎天葉葉自生涼」芷道人款竹石圖筆筒暨美國鄭葉崇範女士藏「芷道人識」款竹石圖筆筒,即可略悟其精華。

不論葉型如何,事實上周顥運刀之妙,更在於善用竹葉的表現技巧,把春、夏、秋、冬四季的韻味,間接但卻生動的表達出來。黃玄龍具體指其「竹分四季之別,春竹之和煦,夏竹之爽逸,秋竹之蕭瑟,冬竹之風雪,各具情趣」;陶繼明則在《嘉定竹刻》謂之「恬靜的春竹、搖曳的夏竹、雨中的秋竹和雪中的冬竹,無不生動有致」。

二家所言,對於周顥以刀代筆,刻畫出四季不同風韻的竹姿所作的描繪,正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風格

論者或謂周顥之刻「竹」有兩種風格:「一是構圖簡約疏朗,以蕭疏清逸見長;一是刻畫緊密曲複,而以山水圖中繁密風格表現」。

管見以為,竹刻的「竹石」與「山水」事實上是兩種截然不同典型的構圖表現。按,山水畫本來就有「密體山水」與「簡筆山水」之分,而竹刻「山水」就是山水畫在整件竹器上「通體」布局的表現,故而在風格上的呈現自然和山水畫一樣有「繁」、「簡」的顯然差異。反觀「竹石圖」在竹刻作品中,通常只是「局部」圖案的寫意表達,即或竹葉有長、短、稀、密之分,秀石有皴擦披刓之別,似尚不足以「簡約」或「繁密」之對立風格勉強加以區分詮釋。

然而,因為長葉、短葉之工法不同,進而造成在視覺上不無疏密、稀濃的不同觀感。即便如此,平心而論周顥「竹石圖」竹刻的妙處就在展示他「以刀寫竹」的隨興意趣,重點端在呈現竹子的飄逸、悠閒、脫俗與氣韻;似乎不像山水畫,刻意以不同構圖風格入手,而講究全景布局之密集、簡筆與否。

*作者為國票證券董事長,同時寄情於文物藝術,主持「雙清文教基金會」,骨董收藏資歷逾30年。曾任國票金控董事長、寒舍董事長、「清翫雅集」暨「中華文物學會」理事長。現任中華文物保護協會副理事長、中華文物學會常務理事、中華印石收藏協會常務理事、紙風車文教基金會董事等。本文選自作者編著之《竹刻之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