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三雄專欄:「竹刻少陵」周顥─用刀如筆不假稿本

2021-04-18 05:50

? 人氣

中國竹刻為一門傲世的獨門藝術,而周顥在嘉定竹刻領域「首屈一指」的地位與「竹刻少陵」的造詣,同是何等崇高與精深。(圖/pixabay)

中國竹刻為一門傲世的獨門藝術,而周顥在嘉定竹刻領域「首屈一指」的地位與「竹刻少陵」的造詣,同是何等崇高與精深。(圖/pixabay)

中國竹刻作為一門傲世的獨門藝術,始於明朝中期,迨至明末嘉靖、萬曆之際方啟具有規模的流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金元鈺的《竹人錄》凡例開宗明義直分中國竹刻成兩派,一曰金陵,一曰嘉定。嘉定者,古之.疁城、練川、練水,今之上海嘉定區是也。通說認為明末「嘉定三朱」(朱鶴、朱纓、朱稚征)為「嘉定竹刻」工藝開啟較具影響力的先河,在代有傳人的接力下,從奠基、興盛到平淡,縱橫中國藝術歷史二、三百年。

按,金元鈺成於嘉慶丁卯年( 1807)的《竹人錄》,其所收錄的嘉定竹人共 68位,但據《嘉定縣續志》所載,其中「尤著者為南翔吳魯珍、周芝(芷)巖兩家」。吳魯珍即嘉定竹刻「薄地陽文」派始祖吳之璠;周芷巖則係「用畫法刻竹」派掌門人周顥。清書法家梁同書就曾指稱周顥「竹刻精妙不下於朱氏」。

周顥,字晉瞻,號芷巖(芷岩),又號雲樵、堯峰山人、芷道人、芷叟、樵叟,晚年自號髯癡。生於康熙 24年( 1685),卒於乾隆 38年( 1773),享年 89,一生橫跨康、雍、乾三朝盛世。

金元鈺在《竹人錄》中嘗謂周顥乃「朱沈一鐙隱隱相繼而又神明變通乎。其間二百餘年首屈一指矣」;他更以「詩派」評論嘉定竹人而譽之「惟我芷巖其少陵(杜甫)乎」。由此可見,周顥在嘉定竹刻領域「首屈一指」的地位與「竹刻少陵」的造詣,同是何等崇高與精深。

再者,清朝一代名儒錢大昕更曾為周顥撰立〈周山人傳〉,略謂「吾邑自朱松鄰父子以畫法刻竹,厥後有沈兼、吳之璠、周乃始諸人皆精其藝。山人(指周顥)更出新意..當時以為絕品」。王鳴韶撰《嘉定三藝人傳》,周顥三居其一,傳中並有如此描述:「顥之所刻,出於意想所不及..俱非他人所能及。於松鄰父子、吳之璠、沈兩之之後,別樹一幟矣!」

根據上述資料闡述,周顥在嘉定乃至中國竹刻工藝的歷史中,委實獨具無以取代的重要地位,理當為研究竹刻藝術與技巧之人,所特別留神關注與深入探討者。

周顥的書、畫家背景

大致而言,嘉定竹刻自朱氏以降,一般刻竹者多為竹人兼畫家,蓋因刻竹需先畫稿本故也。但周顥卻獨獨有異於此,他原本就是一個畫家,相當精於字畫,錢大昕謂之「讀書不應科舉,而於畫獨有神解」、「用刀如用筆、不假稿本」,所以他的最大特色就是畫家而兼竹刻家,乃「以畫法施之刻竹」第一人。

清人撰寫之畫人傳錄,如蔣寶齡所著《墨林今話》及馮金伯所撰《墨香居畫識》皆將周顥歸入畫家之列。雖然他名享畫家經傳之列,但實際上卻「名為刻竹所掩」,在後人的心目中,只留下「竹人」美名,反而鮮少詳其畫家才藝也。因此,當吾人讚嘆周顥高超的竹藝成就之際,不能不先了解他原有的書畫造詣背景。

據《墨林今話》所載,周顥自幼即問業於清初四王之一王石谷(王翬),不僅「得其指授」,所臨王翬「枯樹圖長卷」甚至不亞於原本而有青出於藍之勢。再者,其「山水秀潤」,尤最擅於仿元四家之一王蒙(黃鶴山樵)之作,金元鈺謂其「臨摹宋人諸名家俱得神髓」、「仿黃鶴山樵(王蒙)最工」;王鳴韶則稱之「山水於諸大家無所不有,臨撫可以亂真」。於此應注意的是,王蒙、王翬皆是南宗畫派的佼佼者,周顥既師法王翬與王蒙,此二大師之畫風與畫法對周顥繪畫風格的建立,自有相當深遠的影響,尤其當他「以畫法施之刻竹」,更能在他竹刻的工藝上起到左右的效果,容後再述。

他竹刻的工藝上起到左右的效果,容後再述。

至於畫竹,周顥尤其擅長。《嘉定三藝人傳》中明白指出「識者謂畫竹一派,近在崑山夏太常(夏昶),而顥之奇縱變化,有前人所未見者」。按,夏昶(1388-1470)明江蘇昆山人,「畫墨竹師王紱能得其妙,時推第一,名馳絕域,爭以金購之。有『夏卿一個竹,西涼十錠金』之謠」。

縱觀周顥畫竹,確深具夏昶之風,卻又有「筆到興隨之妙」,亦即王鳴韶《嘉定三藝人傳》所謂「風雨雪月,短長欹側,皆入逸品」是也。蘇東坡嘗言:「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正此之謂。論及書法,《竹人錄》對周顥更有如此描述:「行草跌宕奇偉,師蘇長公(蘇軾)而多自得之趣」,坊間似乏周顥的書法藏品,茲擷取其畫作中之書法用供對照比較。

周顥畫也是一絕。(作者提供/翻攝)
周顥畫也是一絕。(作者提供/翻攝)

再說,一般人較少注意到周顥的篆刻技藝,在《中國古代閑章拾萃》一書中,收錄其所刻印章共五枚,石章有「山水有清音」、「四時蒼翠」及「遊戲翰墨」。牙印則有「知余懶是真」與「開卷一樂」。均可謂「排字勻稱、篆法嚴謹、刀法圓熟」。

奧妙的竹上刻「竹」

周顥的竹刻作品,就其紋飾內容而言,大體上主要可區分為「竹石」與「山水」兩大類。

周顥是個愛竹、甚至畫竹、刻竹高手。他愛竹,可從他曾在一幅墨竹圖上鈐印閑章「不可一日無此君」句中知其一二。他擅畫竹已如前述。但他在竹上刻「竹」,更是將畫竹藝術躍然於竹上的高超表現,而且其竹刻作品通常的主要題材都以「竹石」圖呈現。茲試析述之:

一、刀法

黃玄龍在〈清清琅玕引興長〉一文中,對於周顥的刀法有如此畫龍點睛的描述:

「嘉定竹人世襲舊法,以北宗畫派入竹刻;芷岩一洗前製,合南北宗為一體,首創以南宗畫派入竹刻,所製山水樹石圖,纖細曲折,坳突抑揚,刀法變化多端,平刀直入,薄刀輕披,刀中皴法,濃淡生動有致。尤善製竹石圖,山石之皴擦,多以一刀刻出,闊狹淺深,長短斜正,無不如意;..竹葉以刀鋒一剔而就,狀若屈鐵,竹枝則刻泐更深,蒼勁之中兼顯力度。」

簡言之,本文以為「以畫入刻」、「以刀代筆」、「一刀而就」就是周顥刻竹刀法的三大具體表現。因此,吾人鑑覽其刻竹作品,要領首在細察其下刀、用刀之妙,及因「妙刀」所產生「竹刻如畫」的靈感而已。

周顥竹刻以刀為筆,以竹為紙。(作者提供/翻攝)
周顥竹刻以刀為筆,以竹為紙。(作者提供/翻攝)

二、葉型

竹石圖可以說是周顥竹刻作品中較為廣泛且隨心應手的題材。綜觀周顥所刻之「竹」,從其竹葉型式上略可區分為「長葉型」與「短葉型」兩大類:

所刻之「竹」,從其竹葉型式上略可區分為「長葉型」與「短葉型」兩大類:

(一)、「長葉型」:典型的長葉型可以上海博物館藏乾隆八年竹刻「竹石圖」筆筒、雙清館藏「虛白齋本梅道人畫意竹石圖」筆筒作為代表。其葉片用刀力度雖有深淺狹闊的表現,但因葉片狹長,故普遍以平刀施以陰刻、淺雕為主,方能維持刀工之靈動與葉片之活現。在畫面的佈局則多呈現簡約、稀鬆之感,飄逸的筆情盡顯其中。但具體而言,「一刀刓出」的精妙都可從片片長葉靜觀其美。

(二)、「短葉型」:較諸長葉,短葉型的葉片顯然稍顯短厚深邃,狀若飛絮,動感十足;雖同為陰刻,卻捨平刀輕披而稍偏斜刀深雕、力道短促,但仍不改一刀而就的寫意。而其畫面佈局則稍感相對細密,具有濃鬱的墨趣。試觀上海博物館藏「朝來雨洗娟娟淨,午后風餘細細香。為惜不除當路筍,炎天葉葉自生涼」芷道人款竹石圖筆筒暨美國鄭葉崇範女士藏「芷道人識」款竹石圖筆筒,即可略悟其精華。

不論葉型如何,事實上周顥運刀之妙,更在於善用竹葉的表現技巧,把春、夏、秋、冬四季的韻味,間接但卻生動的表達出來。黃玄龍具體指其「竹分四季之別,春竹之和煦,夏竹之爽逸,秋竹之蕭瑟,冬竹之風雪,各具情趣」;陶繼明則在《嘉定竹刻》謂之「恬靜的春竹、搖曳的夏竹、雨中的秋竹和雪中的冬竹,無不生動有致」。

二家所言,對於周顥以刀代筆,刻畫出四季不同風韻的竹姿所作的描繪,正有異曲同工之妙。

三、風格

論者或謂周顥之刻「竹」有兩種風格:「一是構圖簡約疏朗,以蕭疏清逸見長;一是刻畫緊密曲複,而以山水圖中繁密風格表現」。

管見以為,竹刻的「竹石」與「山水」事實上是兩種截然不同典型的構圖表現。按,山水畫本來就有「密體山水」與「簡筆山水」之分,而竹刻「山水」就是山水畫在整件竹器上「通體」布局的表現,故而在風格上的呈現自然和山水畫一樣有「繁」、「簡」的顯然差異。反觀「竹石圖」在竹刻作品中,通常只是「局部」圖案的寫意表達,即或竹葉有長、短、稀、密之分,秀石有皴擦披刓之別,似尚不足以「簡約」或「繁密」之對立風格勉強加以區分詮釋。

然而,因為長葉、短葉之工法不同,進而造成在視覺上不無疏密、稀濃的不同觀感。即便如此,平心而論周顥「竹石圖」竹刻的妙處就在展示他「以刀寫竹」的隨興意趣,重點端在呈現竹子的飄逸、悠閒、脫俗與氣韻;似乎不像山水畫,刻意以不同構圖風格入手,而講究全景布局之密集、簡筆與否。

*作者為國票證券董事長,同時寄情於文物藝術,主持「雙清文教基金會」,骨董收藏資歷逾30年。曾任國票金控董事長、寒舍董事長、「清翫雅集」暨「中華文物學會」理事長。現任中華文物保護協會副理事長、中華文物學會常務理事、中華印石收藏協會常務理事、紙風車文教基金會董事等。本文選自作者編著之《竹刻之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