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生態本相─岷江上游村寨之社會現實:《毒藥貓理論》選摘(1)

2021-03-21 05:10

? 人氣

書中寫道,婦女在一種社會「文化」的影響下,自動或身不由己地負擔起家中大部份的農事、家事,因此離不開村寨。(示意圖,AP)

書中寫道,婦女在一種社會「文化」的影響下,自動或身不由己地負擔起家中大部份的農事、家事,因此離不開村寨。(示意圖,AP)

岷江上游地區是青藏高原東緣的一部份。青藏高原東緣,北起甘肅西南、青海東部,經川西至雲南西北。這是遠古兩個大陸塊相撞擊、擠壓,造成隆起之青藏高原與四川平原中間折皺般的高山縱谷地帶。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岷江流域的高山縱谷位於青藏高原東緣中段。河谷高度約在 1200-2200 公尺之間,山巔則經常超過 4000 公尺。一條溝(河谷)最低下的河壩,過去一般很少人住,更沒有寨子。這是由於過去河壩容易遭水淹,加上河壩是進出一條溝的通道,住這兒容易遭搶。現在則因水患基本已被控制,治安更無問題,所以陽光較好的壩區反而是理想的蘋果、花椒種植園地。溝中兩邊山腰上的緩坡處,是山田及村寨所在;只要有理想的坡地,村寨以建在很高的地方。因此一條溝,由溪水上游往下走,以本地人的空間區分概念,有內溝、外溝、溝口,而內溝自然遠高於溝口。一條較長的溪河必然有些支流,因此主流兩岸常被人們稱為「大河正溝」。在溝的每一區段,寨子間的高低落差也很大;最高的寨子其位置可能超過 3000 公尺,最低的約在 1500 公尺左右。溪的兩岸山坡,因日光照射方向又分為陰山、陽山;早晨曬得到太陽的坡面是陽山,對面則是陰山。高寒與日陰都對植物不好,因此在生產條件上,一般來說,內溝不如外溝,高山不如低山,陰山面不如陽山面。由於自然環境與生產條件有如此密切的關係,以及本地人群間緊張的資源競爭,因而無可避免的,自然環境空間被人們分類及價值化(如前面提及的陰山、陽山、內溝、外溝及它們所喻示的生產條件),以及被擁有及邊界化(我們的溝與他們的溝)。

一條溝中,成片的森林多分佈在海拔 2500-3500 公尺的山上,高山上多為松木林或楊角花林(野杜鵑林),低山地區則為雜木林。松林下產各種菌、菇、藥材類植物;春天至夏初,年人入山採摘,乾製後賣到市面上去。由於本地近高原,森林上方山頂處常為高下起伏的緩坡,高度約在海拔 3500-4500 公尺之間。這兒由於高寒,冬季積雪,只有零星分佈的松木林。然而到了夏季,由於日曬充足,這兒成為豐盛的草場;這是村寨民眾放養旄牛與馬的地方。森林下方的山腰緩坡處,如前所言,是人們種糧食的階梯狀山田。缺乏大片緩坡的高山村寨,每一階田地之間常高達兩三公尺。在過去,種糧食,採菌、菇、藥材賣錢,放養旄牛及馬,到成都平原打工,都是村寨人群的主要收入來源。

寨子一般就在田邊,戶數多寡不一。1990 年代時,最大的寨子約有 200 戶,最小的只有 3-5 戶人。經歷了大集體之後,人們一般以漢話(四川話)稱寨子為「組」或「隊」。幾個鄰近的寨子,兩三個到八九個不等,形成一個村寨群,一般稱「村」或「大隊」。較小的溝,如松潘小姓的埃溪溝,只有一個埃溪村,包含三個寨子。其中的二寨可以說是由兩個寨子構成,白哈與梁嘎;後者又稱上寨,只有五戶。較深的溝如黑虎溝就複雜了。位於茂縣的黑虎溝分五大空間人群,人們說是「黑虎五族」,或五個大隊。五族中的「矮紫關」有三個隊,其中的二隊內有王氏寨、白石寨等五個寨子。無論有多少層次的大隊、隊、寨子,簡單說,人們的空間人群認同是一層層的。如在過去,若要對付三龍溝的人,整個黑虎溝五族的人會團結起來。若「爬地五坡」的人與王氏寨的人有糾紛,那麼整個「矮紫關」的人就會幫著王氏寨。所以,敵人可能在某情境下成為朋友或盟友,而朋友、盟友也經常成為敵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