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別讓「疫苗護照」變成倫理炸彈

2021-03-05 07:30

? 人氣

疫苗護照可能引發的倫理問題引發討論。(資料照片,AP)

疫苗護照可能引發的倫理問題引發討論。(資料照片,AP)

建立「疫苗護照」的聲音日益高昂,與此同時,圍繞著疫苗的爭端與問題也日益浮現,台灣是否也該未雨綢繆,開始思考如何因應疫苗護照問題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所謂的「疫苗護照」,基本上是針對國際旅客為主,對原本應該是可自由進出各國邊境的歐盟公民,歐盟計劃提出「數字綠色通行證」的建議,在通行證中註明持證人是否接種過疫苗等相關資訊。中國與歐盟都已表示要推動「疫苗護照」,美國則尚未確認是否要把接種疫苗與否納入旅行規定中。

去年新冠肺炎的全球大流行,不僅全球已有上億人感染、死亡人數已達256萬人,大部份國家都因此經歷過國家封鎖、經濟停擺的過程,號稱是上世紀經濟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全球經濟衰退。去年第4季各國趕製的疫苗陸續問世,部份國家也開始分發接種疫苗,疫情可望逐步緩和,因此今年經濟都看好。

不過,現實的是:疫苗數量既患寡又患不均,大部份人都認為年底前不可能全面恢復正常,要達成全球性有效的群體免疫,甚至可能要2-3年;因此,如果有疫苗護照,許多因疫情中斷的經濟、旅行活動都可恢復,經濟與社會可逐漸回到接近常態。

聽起來相當有道理,也是務實的方式,但如果看疫苗的取得與接種情況,則未必就如此有道理,因為疫苗取得與分配存在著嚴重的不平衡。那些優先搶到足量疫苗給民眾注射的國家,當然是先進、富裕國家或是大國、強國,許多時候,這些國家也正是研發出、也有能力生產疫苗的國家,前者如歐美日國家,後者如中國、俄羅斯等。

例如,美國購得的疫苗量已足夠全國民眾使用,預計夏末秋初完成全國民眾的注射,也就是說,美國有可能在8月底實現90%人口的群體免疫;而中國則是以7月底前為4成人口接種疫苗為目標。專家認為屆時中美兩國就可「優先解除雙方旅行限制」。

但其它未購得、甚至無力購買足量疫苗的國家,在疫苗護照制下,將成為被各國封鎖、隔離的國家─白話文講是等於「被世界遺棄的國家」,這些國家當然多半是發展程度、平均所得都較低的所謂開發中國家,其中又以非洲國家為多。

這就是一些專家所擔心的「倫理問題」:高所得國家彼此開放、彼此經濟都受惠,但低收入國家被切斷與高所得國力間的來往,等於被切斷維持經濟和社會繁榮的資源和聯繫,結果造成世界更多的不平等。

甚至疫苗護照在一個國家內,可能帶來的倫理問題,都成為專家憂心的重點。因為,如果參加大型活動、進出公共場所、甚至去賣場購物,這個「疫苗護照」都成了通行證,不必懷疑,即使是如美國號稱已購買足夠全民注射疫苗的國家 那些最先取得疫苗護照者,一定是以高知識、高所得的專業族群為主,甚至萬一疫苗護照延伸到徵才用人上,其可能造成進一步的不平等,是有讓人擔心之處。

也難怪研究公共衛生倫理學的專家,即使肯定疫苗護照可望讓人們回到正常的社會與經濟生活,但只要想到「疫苗在種族、階級和國籍上的分配不平等」,仍不得不說「疫苗護照是否合乎道德並非顯而易見」,《紐約時報》會出現「疫苗護照,新冠時代的下一個政治衝突引爆點?」的專文,也有其憂慮之因。

台灣在千呼萬喚後,終於有疫苗運來─雖然數量只有11.7萬劑;但前瞻來看,台灣取得疫苗的情況並不理想,島內要達到群體免疫的注射量,還不知到何時可達成;因此如果全球主要國家推疫苗護照,萬一國內取得的疫苗仍少,雖然因國內防疫成功,內部不平等問題不會因疫苗問題惡化,但對外方面,台灣該如何因應、避免被「孤島化」,卻必須先有所規劃。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