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藻礁公投連署升溫,國民黨表態支持公投,府院黨連日大動作回應,網路上也出現不少聲音批評環團,藻礁爭議儼然成為滲入藍綠鬥爭因素。對此,觀塘三接案的環評委員、中研院生物多樣性中心研究員鄭明修直言,「真正的環團,誰跟你藍綠?誰跟你中共同路人!」
臉書粉專「珍愛桃園藻礁」27日在臉書轉發鄭明修對於藻礁公投的看法。鄭明修認為,藻礁運動的意義已不在於公投,環保運動的意義一直都是人性,考驗人對孕育萬物的大自然的心。
鄭明修直言,公共議題必然政治化,但政黨可以有顏色,稱職的公民卻不應隨之起舞,不以人廢言、不妄貼標籤,唯有願意探求訊息的真實面相的公民素養與行動實踐,才是真正成熟民主社會的理想。
鄭明修認為,每一場公共議題的政治化,都是整體國家社會學習成長的測驗,你我要成為政黨宣傳下的傳聲筒,還是做自己的主人,做成熟民主社會的基石,就在於自己對於訊息判斷的決策行動了。
鄭明修提到,站在支持藻礁運動的保育本質立場,他已經是簽了公投連署,因為這是一場疼惜自然,人類生存不能自外於自然的態度表白與彰顯的行為,而且在2個月前就提交。
至於缺電疑慮,鄭明修強調,回到世代正義、環境正義的本質思考,這場保育運動,就如同反核電本質是反核廢料無法有效處理的正義問題、反國光石化本質是犧牲彰化海岸生態與增加大量空汙的風險、反阿塱壹古道公路案本質是不缺一段公路但恆春半島的自然生物需要一段活路,「套用這無限上綱的保育思維,那缺電怎麼辦?」
鄭明修說,正如經濟部所言,在多方權衡下,必然會有犧牲的一方。差別在於,在權衡的過程中,政府真正有做好「全面評估」工作嗎?從核電、國光石化、阿塱壹,乃至於近年的風電圈海、太陽能圈地,開發計畫「射箭再畫靶」的政府決策行為不應換黨換人執政而有不同,這才是每一場環保運動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