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其實不應該舉行的投票》澳洲同婚合法化戰役 進入關鍵決勝時刻!

2017-10-28 07:00

? 人氣

澳洲針對同性婚姻應否合法化,舉行全民通訊投票,同運人士極力為「Yes」陣營催票(Twitter)

澳洲針對同性婚姻應否合法化,舉行全民通訊投票,同運人士極力為「Yes」陣營催票(Twitter)

同性伴侶婚姻合法化是全球先進國家大勢所趨,繼台灣的大法官違憲判決之後,國際社會將焦點轉向澳洲。但是澳洲因應這個重大社會議題的方式相當特別,不是法院判決(如美國),不是國會表決(如德國),不是全民公投(如愛爾蘭),而是……通訊投票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具法律約束力,蓄積國會修法動力

澳洲政府印製的1600萬張選票上只有一個簡單的問題:「你是否贊成修法容許同性伴侶結婚?」這場通訊投票真可說是曠日廢時,9月12日開始寄發選票,選民可以拖到11月7日才寄出寶貴的一票,結果預計11月15日出爐。擺出全民公投的規格,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然後呢?無論支持抑或反對,投票結果不具法律約束力,僅供國會參考。

澳洲針對同性婚姻應否合法化舉行通訊投票,選票上的問題是「你是否贊成修法容許同性伴侶結婚?」(ABS)
澳洲針對同性婚姻應否合法化舉行通訊投票,選票上的問題是「你是否贊成修法容許同性伴侶結婚?」(ABS)

當然,屬於保守派但支持同婚的澳洲總理騰博(Malcolm Turnbull)表明,只要投票結果是「Yes」過半數,他就會力推國會修法,讓澳洲在性別平權、婚姻平權之路大步邁進,與其他先進國家比肩並行。正因如此,「Yes」陣營與「No」陣營近來都卯足全力催票。

同是催票,手法不同。「Yes」陣營比較低調,電視宣傳廣告只有「No」陣營的1/5,名人表態背書也相對節制,主要仰賴志工登門、電話拜託、社區活動這類比較草根的作法。

「政治正確」成了反同陣營污名化標籤

光明正大的訴求為何低調進行?這不能不說是「No」陣營的成功。後者頭號代言人、前總理艾伯特(Tony Abbott)如此定位這場通訊投票:「如果你厭惡同性婚姻,就投反對票;如果你擔心宗教自由受侵害,就投反對票;如果你厭惡政治正確(political correctness),就投反對票。唯有投下反對票才能遏阻政治正確。」

艾伯特這段話的關鍵詞顯然不是「同性婚姻」,而是「政治正確」,以虔誠天主教徒自居的艾伯特訴諸近年盛行歐美國家的(極)右派民粹歪風,其潛台詞如下:我們為什麼要被所謂的「普世價值」、「進步價值」制約?為什麼不能大剌剌地歧視(甚至迫害)少數族群、弱勢族群?

因此澳洲同婚議題的「Yes」陣營選擇鴨子划水、小心翼翼,避免被貼上「意識型態菁英霸凌」的標籤,畢竟大部分民調都顯示「Yes」會勝出,穩紮穩打才是王道。

「Yes」民調領先,但同運陣營不敢大意

但民調真的可靠嗎?「Yes」陣營當然會擔心,去年英國脫歐(Brexit)公投與美國川普當選總統,都是怵目驚心的教訓。11月15日的最終計票結果,「Yes」不但要贏,而且要大贏,才能夠蓄積足夠的國會修法動力。然而從通訊投票啟動之前的8月到現在,「Yes」支持率從63%滑降到59%左右,翻盤的隱憂揮之不去。

根據澳洲統計局(ABS)25日發布的消息,1600萬選民已有1190萬人寄回選票。74.5%的比例雖然不低,但另一項民調指出,最保守的65歲以上族群投票率也最高──74%,最挺同婚的18歲至34歲族群則只有57%已經投票,有待「Yes」陣營加把勁動員。

攸關基本人權、基本尊嚴,不應交付公投

其實這場類似全民公投的通訊投票原本是反同陣營的緩兵之計,早在2015年就被提出來,當時澳洲的同運團體強烈反對,理由當然不是怕輸,而是攸關基本人權、基本尊嚴的議題根本不應付諸公投;「同性伴侶可以結婚」並非恩賜、優惠、讓步,而是天經地義。「同性伴侶可以結婚」不宜交付公投決定,正如同種族隔離制度、限縮女性權益不宜交付公投。

這樣的公投等於是迫使同志向社會「求情」,冀望過半數的投票者明白他們與異性戀者是平等的。這樣的公投也讓反同者以「公共政策辯論」之名大吹法螺,拿著傳統道德倫理的招牌大肆搧動歧視與仇恨、散播假新聞與偽知識。2015年愛爾蘭首開先例舉辦同婚公投,這樣的戲碼已經上演過一次。

本身是蕾絲邊的同運人士唐納森(Sophie Donaldson)寫道:「見識過2年前愛爾蘭的同婚運動之後,我無法相信澳洲的政客要讓LGBT(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族群與其家人承受同樣的經歷。許久之前被掃到地毯下面的偏見,如今以公平辯論之名四處散播。社會的脈絡紋理先是遭到磨損,然後分崩離析。」

近來就有一個鮮明的惡劣案例,反同陣營宣稱「同志伴侶家庭的孩子的健康較差,各項福祉也不如『正常家庭』的孩子」。澳洲兒科專家對此忍無可忍,日前在《澳洲醫學期刊》(Medical Journal of Australia)發表專文,引經據典將反同者謬論大卸八塊,標題更是當頭棒喝:〈孩子沒問題:會傷害孩子的不是同志家長,而是歧視〉(The kids are OK: it is discrimination, not same-sex parents, that harms children)

論文作者之一、墨爾本皇家兒童醫院(RCH)歐伯克萊德(Frank Oberklaid)教授進一步指出,當前關於婚姻平權辯論的負面、歧視訊息,正在傷害澳洲的兒童與青少年。他說:「LGBTIQ(LGBT+陰陽人、酷兒)的年輕族群比同儕更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自我傷害與自殺行為。讓人難過的是,最主要原因在於社會對他們的騷擾、污名化與歧視。」

如今澳洲的同婚通訊公投已進入最後階段,傷害已經造成,同運陣營只能期望11月15日的計票結果是一聲響亮的「Yes!」鞭策各主要政黨清除國會修法障礙,儘快催生「同婚合法化」的正面效益,嘉惠同志伴侶家庭與LGBTIQ族群。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