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山觀點:緬甸政變─民主化的考驗

2021-02-09 07:10

? 人氣

中共不願得罪緬甸軍、民任一方

拜登強調人權和民主,緬甸政變不但提供拜登強化理念的機會,並可藉此凝聚盟邦的向心力。在美國登高一呼下,英國、歐盟等西方盟國紛紛響應,譴責緬甸軍方的舉動,並要求釋放翁山蘇姬,否則將隨美國採取制裁行動。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António Guterres)稱緬甸軍方的舉動為「對民主改革的沉重打擊」。聯合國安理會也特地為此召開閉門會議,共商因應對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東南亞國家包括柬埔寨、泰國、印尼和菲律賓等,認為政變是「該國內部事務」,不願批評緬甸軍方。上述國家的反應並不讓人意外。泰國及柬埔寨現由強人統治;印尼及菲律賓雖是民主國家,但被認為「民主規範和價值正逐步被削弱」。

日本的反應比較特殊,因為緬甸近年來大力發展與日本及印度的關係,外界認為緬甸是為了降低對中共的依賴。日本首相菅義偉對政變延後回應,引發媒體關注;防衛副大臣中山泰秀(NAKAYAMA Yasuhide)接受《路透社》專訪時則指出,「如果我們停止防衛交流,緬甸將加強與中國軍方的關係,並進一步疏離美國、日本、英國等民主自由國家。我認為那會對區域安全構成風險。」顯然日本與西方盟國的考量不同,不願得罪緬甸軍方。

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今年1月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會面。(美聯社)
緬甸國防軍總司令敏昂萊(左)今年1月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右)會面。(美聯社)

針對緬甸軍事政變,中俄立場相同之處,是不隨西方的強硬調子起舞、不贊成聯合國安理會對緬甸軍方採取過激行動;不同之處在於,俄羅斯避免評論,中共則是不得不表態。中共起初未明確定調「政變」,僅以緬甸「正在發生的事情」含糊帶過。隨後中共外交部發言人表示「希望各方維持政治及社會穩定」,呼籲「在憲法和法律框架下妥善處理分歧」。由於緬甸對中共具有重大的地緣政治價值,中共對這場軍事政變的反應相當謹慎小心,不願得罪緬甸軍、民的任何一方。

外界關注中共的反應,是因緬甸為中共外長王毅今年1月11日至16日東南亞四國之行的首站。因此有傳言指出,王毅此行與緬甸政變有關,但立即遭到中共否認。實際上,中共和緬甸軍政府有長期交往;另一方面,雖然中共與翁山蘇姬的政治理念不同,但緬甸民主化後,中共同時與緬甸軍方和文人政府維持良好關係,王毅本次出訪也分別會見翁山蘇姬和軍方領袖。

中國是緬甸的第二大投資國,僅次於新加坡。2019至2020上半年,中國大陸是緬甸的最大貿易夥伴,緬中貿易占緬甸貿易總額的33%;另被視為中共「一帶一路」旗艦項目的「中緬經濟走廊」,就是在翁山蘇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政府任內簽訂的。

「軍隊國家化」知易行難

2020年1月,習近平對緬甸進行國事訪問時,表達對打通中國在印度洋門戶的期待。中共援建的皎漂(Kyaukpyu)深水港,是緬中油氣管線的起點,終點則位在中國重慶。這項建設將使中國得以繞過麻六甲海峽,更快連結到印度洋。

在開發中國家,軍人干政常被作為政治學個案研究的對象,所謂「軍隊國家化」是一件知易行難的工作。記得曾任泰國總理的政治學者譚寧(Thanin Kraivichien)說過,開發中國家的民主化並非一蹴可幾,必須先孕育民主的政治文化,以及建立民主的政治結構。緬甸政變後,數以萬計的民眾已走上街頭示威抗議,在國際社會矚目下,這次事件能否和平落幕,看來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作者為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亞太和平研究基金會、遠景基金會首席顧問。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