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德霖觀點:建築樣式大風吹,總統府究竟是什麼風格?

2017-10-15 06:50

? 人氣

愛德華巴洛克風格建築在許多近代中國大城市,如北京、哈爾濱、上海、天津、漢口、幾乎都可見到。典型個案如上海理查飯店(建築師待考,1910年)(圖5)。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圖5:理查飯店,上海,(建築師待考)。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圖5:理查飯店,上海,1910年(建築師待考)。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脫亞入歐」,第一代現代建築師就直接受英國影響。愛德華巴洛克風格風靡之時,也正是日本在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中先後獲勝,民族自豪感空前高漲之時。作為第一代建築師之一的辰野金吾(1854-1919)曾師從於英國教授康德(Josiah Conder),1879年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之後赴英國倫敦大學留學,回國前還曾赴法國和義大利旅行。他回國後的設計,如東京日本銀行(1890-1896)反映出法國巴洛克風格的影響。他在晚年又將這種風格結合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時期著名建築師理查 ‧ 諾曼 ‧ 蕭(Richard Norman Shaw,1831-1912)的紅磚建築設計,在巴羅克風格基礎上發展出紅磚與白灰條帶相結合的個人風格,被日本建築界稱為「辰野式」。代表建築為日本生命保險株式會社九州支店(1909)(圖6)、東京驛(1914)等。辰野式採用了許多巴洛克建築元素,如穹窿、開底山花、吉布斯門窗框緣、角隅石、牛眼窗,甚至戴克里先窗。但其總體效果以從英國原型強調的體積感又增加了色彩對比。

圖6: 辰野金吾:日本生命保險株式會社九州支店,福岡市,1909。圖片來源:yokanavi.com。
圖6: 辰野金吾:日本生命保險株式會社九州支店,福岡市,1909。圖片來源:yokanavi.com

隨著日本在華勢力的擴張,結合了愛德華巴洛克特點的「辰野式」建築也在中國一些大城市以及台灣地區廣為流行。著名的實例有橫濱正金銀行大連支店和北京支店(妻木賴黃,1907-1909年、1919年)、奉天驛(滿鐵工務課建築系,1908-1910年);上海日本人俱樂部(建築師待考,1914年);天津日本員警署和民團事務所(建築師、建成年代待考); 台灣總督府(長野宇平治、森山松之助,1906-1919年),台灣總督府專賣局(森山松之助,1913-1922年),臺北帝國醫院廳舍(近藤十郎,1914-1924),鹿港辜顯榮宅(1919年),以及台南地方法院(森山松之助,1912年)(圖7)等。後者採用的語彙除穹窿外,還有牛眼窗、開戴克里先窗的山花、楔形券石、吉布斯門窗框緣和間錯突出的方石立柱, 愛德華巴洛克特徵極為明顯。

圖7: 森山松之助:台南地方法院,台南,1912年。圖片來源:台南地方法院提供。
圖7: 森山松之助:台南地方法院,台南,1912年。圖片來源:台南地方法院提供。

具體說總督府,也即今天的總統府,它受愛德華巴洛克風格影響的建築元素有:柱廊和鐘樓頂部間錯突出的方石柱和門窗框(即「吉布斯框緣」,鐘樓頂部的圓弧形開底山花,鐘樓和角隅塔樓上的牛眼窗、角隅塔樓山花部位的半圓形「戴克里先窗」、發券採用楔形券石(圖8、9)。而這一風格最常見的粗毛條石基座在這座建築的處理上變得平整,而二層的白色石條帶在紅磚的襯托下變得十分醒目。愛德華巴洛克建築英國原型所強調的體積感在此被整體的線條感所替代。

圖8、9:長野宇平治、森山松之助:台灣總督府(今總統府)鐘樓和角隅塔樓細部,臺北,1906-1919年。來源:作者攝,2014年。
圖8、9:長野宇平治、森山松之助:台灣總督府(今總統府)鐘樓和角隅塔樓細部,臺北,1906-1919年。來源:作者攝,2014年。

總體而言,總督府建築採用的立柱、拱券和山花都是源於希臘和羅馬的「古典」語彙,但它的構圖中心卻沒有採用文藝復興以來,古典系建築青睞的穹窿,取而代之的是高聳的鐘塔。鐘塔是西方另一支重要建築體系——哥德風格——常見的要素。克里斯托佛・倫在其建築師生涯中就曾試圖將哥德式鐘塔用古典語彙轉譯,使之成為英國文藝復興風格的重要組成部分。台灣總督府(今總統府)延續了這一探索,但採用了更多愛德華巴洛克風格德要素。

*作者為美國路易維爾大學(University of  Loisville)美術系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