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教育》學習歷程檔案的「驚奇」歷程

2021-01-25 05:50

? 人氣

曾經認真做過專題探究實作的學生都知道,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通常會產生許多的想法或疑惑。(示意圖/pixabay)

曾經認真做過專題探究實作的學生都知道,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通常會產生許多的想法或疑惑。(示意圖/pixabay)

為搭配108課綱而改變的111年大學考試、招生諸多措施中,「學習歷程檔案」一直深受矚目,也因教育部國教署和大學招聯會遲遲未能一次講清楚,而備受爭議。歸納輿論及教學現場師生的想法,大概有五項關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一、升學壓力更大:三個學年的學習歷程中,起碼有五個學期得孜孜不倦,勤做檔案,累積多種成果,負擔相當沉重。

二、上傳系統不穩:從國教署到縣市教育局處的上傳系統在第一年(108學年度)頻頻出錯,迄今還無法掛保證沒問題。

三、審查標準不明:對於什麼是「好」學習歷程,檔案應優先涵蓋哪些內容,各學系審查尺規重點何在,目前的資訊仍然抽象。

四、社經背景凸顯:臺灣的家庭或城鄉社經條件、文化資本的差距其實是在拉大中,多元表現很可能變成「多錢」表現,資源多寡決定成敗。

五、補習風氣更甚:「學習歷程檔案」創造新商機,不少補習班已提供套裝服務,甚至量身打造,志在必得,情節宛如韓劇【天空城堡】。

以上的諸多關切,其實透露出濃濃的憂慮,因此才會出現有學校要求老師必須讓學生交出足量的檔案件數,部分老師為達成績效,竟以記過威脅學生一定要做出成果,而一些學生迫於壓力,只好找人代寫,或尋求補習班的協助。此外,還有不少學生積極報名聽演講、參加營隊,而且一定盡心盡力爭取跟講師拍照、索取簽名,以便充實檔案。部分頂尖大學或熱門科系的大學生、研究生也來分一杯羹,投入規劃相關研習活動或工作坊,儘管所費不貲,高中生或者他們的家長仍趨之若鶩。

學生、讀書、考試、上課、書櫃、圖書館、書架。(圖/pixabay)
部分老師為達成績效,竟以記過威脅學生一定要做出成果,而一些學生迫於壓力,只好找人代寫,或尋求補習班的協助。(圖/pixabay)

在一片慌亂當中,大學招聯會終於在109年12月7日公布大學審查學習歷程的「三重二不」原則,包括:重視基本素養展現的核心能力、重視校內學習活動為主、重視資料真實性及學生自主準備;以及,不是學系所列每個項次都要具備,不是以量取勝,而是重視學習過程的反思等。

就在這樣的時機,或許是為了安撫人心,高教司長進一步強調,面臨新制大學考招的學生仍可選擇像舊制一樣,等到高三下學期才做一次性的努力,彙整上傳全部的備審資料,雖然少了教師認證,但無礙於資料的送審。只是這一強調,立即讓先前費力對學生「提醒兼恐嚇」的學校或教師,瞬間裡外不是人。

「三重二不」原則確實是很好的提示,至少有針對一些較為乖張的現象做出導正、廓清的行動,但原則畢竟是原則,無法滿足師生、家長對於具體細節或重點的渴求。

實際負責審查的大學各校系教授,在先前累積多年的審查經驗中,設法提供了一些建議。首先,他們未必鼓勵大家都寫小論文,也不太會期望高中生做出什麼偉大作品,相反的,如果作品太過完美,將會啟人疑竇,而根據以往經驗,這些作品確實多有「捉刀」、「抄襲」或「過度指導」之嫌。其次,既然稱為「學習歷程檔案」,審查重點應該是:持續改變或進步的紀錄,以及成果完成後的自我回顧與分析。換言之,大學端想看到的主要是學生能否就自己專長的領域逐步發展出「界定及解決問題的態度、觀念與能力」,並能就這樣的學習歷程進行省思、檢討。

喜歡這篇文章嗎?

諄筆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