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餘專欄:文言文教育過來人談「文白爭議」

2017-09-18 07:10

? 人氣

比起論文及散文,中國古代的許多詩詞更是易讀易記,冠絕中外,集優美雋永之大成。像高中國文選出的蘇東坡《念奴嬌》《水調歌頭》就是傑作(另一首短詞《蝶戀花》更令人情思無限,一如李白《長相思》)。但其他如選周邦彥、姜夔、張先的詞,為何不選更佳的柳永《八聲甘州》及《雨霖鈴》(前者以對瀟瀟暮雨灑江天起句,後者以寒蟬淒切起句)?長詩方面,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都是絕唱,前者尤值正在摸索情思的中學生一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而元曲及明清傳奇中,特別該選出的是孔尙仼《桃花扇》全劇尾聲的《哀江南》,從「山松野草帶花挑」,到「謅一套哀江南,放悲聲,唱到老」,亡國之痛,感人至深,堪稱舉世無雙,既讓人悵思南明的內鬥加劇外患,又讓人憂慮(警惕)台灣即將重蹈故轍。

高中文言文比例該降低,且該精選各方公認清新易解的「經典之作」,而不是專家自認可以傳承固有文化的「道德文章」。原因很簡單,現代及未來比古代更重要,古代主要是「歷史教訓」價值,而非「垂範未來」價值;同時死文字除非經過融合重整,無法適存於當代。更別說高中是獨立自我成長及學習績效大開階段,現在學生要學的東西很多,不能像幾十年前的我們,被迫在「故紙堆中」打轉,青春及智力被太多無益又難解的文言文窒息、耽誤了!

*作者為時事評論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