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臺灣稱得上是富裕而先進社會嗎?

2020-12-23 06:50

? 人氣

悶經濟使台灣被世界認定為「已開發國家」還有一段距離。(示意圖/取自Pakutaso)

悶經濟使台灣被世界認定為「已開發國家」還有一段距離。(示意圖/取自Pakutaso)

當臺灣人均所得突破30,134美元,就能夠得上是世界級高所得的「富有國家」?甚或臆想臺灣之能成為全球「先進國家社會」已在咫尺之遙?臺灣能否成為全世界「富而先進社會」(advanced developed country, ADC),更是今天當朝掌政高官乃至一般社會普羅大眾平民的一致想望與期待;不過,就今天國際現實與臺灣的主觀情境態勢的評量,臺灣距離這一理想境地之路,似乎還相當遙遙難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臺灣執著人均所得將破30,134美元的迷思,映現出了臺灣特有「社會蒼白症」。

「偽預測」大內宣給予社會的幻覺

2020年11月10日中央主管部會公開發布:2021年臺灣人均所得可破30,134美元的利好訊息 ,引起社會普遍關注與驚奇;主要是因為,這一訊息與全民百姓的現實體感身受以及社會情境態勢氛圍,極不襯配。

行政院主計總處2020年8月所預測2021年臺灣人均所得(即每人GNI)可以達到29,502美元,主要是依據前一個月即2020年7月國發會委員會所正式通過的《四年國家發展計畫(2021~2024)》的未來規劃目標值,乃依據第一二季臺灣經濟向下大幅度緊縮態勢及當時新台幣的匯率均價1美元兌29.5元予以折算,因此,國發會預計2024年底臺灣人均所得應該可以達成3萬美元總體計畫目標;主計總處也就據此直接用當年新台幣匯率價格29.5元的「舊規劃值」為基礎,改用2020年第三季匯率28.5元予以換算,而得到原本國發會設算預定2024年乃能達成的預測性「突破值」,即可以輕鬆提前到2021年底就可以順利達陣。

國發會也就趁主計總處「以舊常態預測了新常態新態勢大前瞻」之勢,又硬拗係以第三季以後匯率為準重新計算,乃於2020年11月9日正式對外公開宣稱說,2021年應該可以達成30,134美元,使原規劃《四年國家發展計畫(2021~2024)》的2024年政策性設算目標值,得以提前三年在2021年達標,並大膽咬定臺灣每人GNI「確實將在」2021年升逾3萬美元,並藉此「偽偽預測值」抹粉飾朱地大大美化起蔡英文綠政府的國家經濟治績;綠色網軍及名嘴則「藉勢大內宣」。

行政院主計總處與國發會這一連環相套的計算,箇中所存在的最關鍵迷思正是,讓整個社會都誤以為「新台幣升值帶來的意外喜訊」,事實卻祇是「趁勢利用」匯率變數巧門,帶給全國百姓的「空幻誤會」罷了。

但是,真正的迷思盲點卻是:這祇是{沒有納入「貿易戰衝擊」與「Covid-19疫災衝擊」的兩大世界級變數效應} 的絕對必要考量所致;當然,會造成極大誤導與謬論。

虛妄以為高所得國家就是已開發國家

回顧臺灣人均所得於1992年升逾1萬美元,過廿年於2011年升逾2萬美元,若是這次祇經過十年時間的2021年,臺灣人均所得能再晉一級突破3萬美元,按世界銀行標準,當然已經是可以真正列位國際級的「高所得國家」之林,映現臺灣經濟發展邁入一個嶄新里程碑;自然值得所有國人額手稱慶。

今天全世界既有81個國家人均所得突破三萬美元大關已位列「高所得國家」,亞洲也早就有了14個高所得國家,倘若臺灣也能在2021年晉升「高所得國家」,似乎祇能算是亞洲後半段的高所得國家,即使硬拗這還是所謂「遲來的正義」,則似乎也未免太過「勝之不武」。

「悶經濟」及「悶國際地位」都將持續延燒下去

許多論述認為臺灣之所以到今天仍然距離被世界認定為「已開發國家」如此遙遠的根本原因是:臺灣淪陷於「中等所得陷阱」的時間越來越長也越來越久所致。

臺灣摔進「悶」經濟渦漩中已經超過30年,是個典型沉淪在《中等所得陷阱》社會,自從2003年人均所得被60年宿敵南韓所超越之後,就一直沒能在超越南韓,且落後南韓幅度達1萬美元以上。

以過去半世紀一直是臺灣經濟發展歷程中競速成長的「宿命大敵」韓國來說,用以比較台韓經濟發展的步伐與速度,早在1990年代之前,韓國人均所得其實一直都處在僅及於「臺灣的三分之一」地位,但竟能在2004年人均所得超越臺灣以來,就一路領先於臺灣,到了2017年就已提前突破36,160美元,成為真正的列位國際級的「高所得國家」之林,在時間上,整整比臺灣提早了五年之久;甚且,卻能在1997年遭遇亞洲金融風暴重創,甚至幾乎有被全方位打趴之虞後,反得快速翻轉且跳脫「中等所得國家陷阱」,甚至於得以一舉晉身高所得國家,並被OECD先進國家俱樂部所認同與認可,很順利就成為「合格的已開發國家」;而相對的,原本長達臺灣半世紀一直領先的臺灣,卻直呆到今天,猶還祇能坐在旁觀席上擔任「OECD俱樂部的最資深觀察員」。

持續低級化服務業的「經濟返童危機」

兩大經濟社會重病的纏身癰癱化,是臺灣邁向國際級的「高所得國家」之林,乃至於成為「合格的已開發國家」途程的莫大障礙:一是「經濟結構返童危機」,另一則是臺灣搶先罹患的「富裕社會經濟病」。

臺灣型「經濟結構返童危機」,幾乎都集中在國際指標「工業化水準」一項,其中最為嚴重的恐怕是短時間內,臺灣無法改變「服務業占比總偏低於50%」的經濟宿命。

最近,臺灣產業經濟主軸部門的電電公會會員,包括所有電子、資訊、電機等類項的主力構成廠商的普查資料顯示,目前產製工廠既有的實際運作中重心產能,有超過六成以上是在中國大陸而不在臺灣,這種「製造業虛脫現象」所映現的是,整個國家經濟硬實力的嚴重頹落,整體社會的真實經濟成長動能,必須仰賴於國民消費部門的撐持。

然則,直到今天為止,包括所有高科技產業製造業廠商在內的「硬性工業部門」,在國家經濟總量體的GDP份額占比,仍然超過了60%以上,表示自從1990年以來,國家經濟發展主政部會所規劃制訂「服務產業占比超過70%」的治國目標,根本是「從來就是落空的政治支票」。

臺灣服務產業部門的小與弱,基本上,是臺灣經濟的阿基利後腳跟之最脆弱,也難怪聯合國經社發展委員會早自1990年代後半開始,就一直提醒臺灣當局:「臺灣是全亞洲僅次於泰國的唯二國際服務業貿易常年赤字國家」,但似乎迄無多大改變也未具體改善。

然則,臺灣服務產業部門的對內發展上,所出現的「經濟結構返童危機」或者說是「經濟結構低級化危機」更是危殆得不得了:今天臺灣經濟社會的內需消費,幾乎九成以上消費是以「低端消費為主」,意即是以低價低素質的實物貨品為主體的消費交易,高素質的科技性消費及高端高價值服務產業的專業服務產品消費,實質數額及其結構性占比,都並稱「極其低落」「極其本土隨俗而低廉」,即便是covid-19衝擊的自我封鎖政策下,也未能撼動如此牢不可破之「向下消費型態」的經濟市場結構樣態。

凡此無非顯示臺灣國民消費數量與素質,都不能成為「高生活素質」經濟社會,或即便是「高端服務業主導」的經濟社會;是則,臺灣經濟又怎可能真正成就為國際級的「高所得國家」或者是世界級的「已開發國家」呢。

臺灣已搶先罹患了「富裕社會經濟病」

臺灣猶在「中等所得國家陷阱」渦漩中糾葛難解的當口上時,卻已經搶先罹患了《富裕社會經濟病》(Syndrome in the Affluent Society)。

《富裕社會經濟病》的最關鍵特徵有三:一是,公共生活與私人生活標準間的資金與行動分配不均;三是,環境問題因「富裕社會習性」而惡化;三是,通貨膨脹及大量失業一直對整體社會基本福利構成強勁威脅。似乎這三大問題都正在臺灣滋生滋長,而且正在日趨惡劣化之中。

在「既然已是的富裕社會」或者「即將會是的富裕社會」乃至於像今天臺灣主政當局一般樣地「自己主觀認為或自許為的富裕社會」,最容易受到「工資持續調漲」以及「民生經濟產業產品價格迭迭上升」交互激盪作用,造成的通貨膨脹。

在臺灣,鼓舞「勞動權益至上」,激化「勞動自我保護主義」,以及強力鼓勵多元化工會組織談判議價條件能力「勞動權多元分散多極化」的極剛性《勞基法》,促使管理者和多元大量小型工會分別進行談判,其直接效應是「工資果然提高了」,部分原因是過去價格提高所致,部分原因則是當下民粹索求激烈,加上主管機關縱容暗助,所肇致的持續工資向上提增;隨之而來的是民生物資的市場交易價格出現了所謂「補償性上升」,接著價格上升,而「民生經濟產業產品物價」的迭迭上升,又產生了社會民粹高強激烈的「增加工資新要求」。

這個過程一旦出乎周而復始新常態,就會出現工資和價格的螺旋式上升運動。

在先進社會經濟體政府多用貨幣手段管控,並用財政政策手段的租稅調適措施;但如此做法,祇能夠控制投資者和消費者的實際支出,其結果才能充分發揮作用,進而減少產出,增加失業,最終才可以限制工資需求,導致物價持續在上漲。

今天臺灣問題正是政府當局並用貨幣手段管控、財政政策性租稅手段調適,以及經濟手段的壓制;但這種手段措施並用結果,壓制多年之後,最近開始出現「再也壓不住了」的極大反作用力。

可見這種解決方案,明顯要比《富裕社會經濟病》問題本身更糟糕。

連富有國家起碼的基線條件都無法達標

再看看臺灣經濟發展成長之遭遇宿敵南韓所超越課題,不僅臺灣「高所得國家」地位不及韓國,甚至於韓國更早在1996年就已經正式晉位「已開發國家ADC」,並正式成為OECD會員國,也成為亞洲次於日本、澳洲、紐西蘭三個國家之後,第四個進入「富有國家」行列者。

從全球格局來衡酌,今天純粹從人均所得看,美國6萬美元,澳洲5萬多美元,德英法日也都早已超越4萬美元以上,臺灣即使能從2021年「始達下限標準」,奮力起跑直追,恐怕也祇是「洵非易事」之舉罷了。

臺灣遲至2017得以「中華台北」名義被納受為OECD「觀察員或其他參與者」,但仍然不被國際社會認定為「富有國家地區」;這也可以非常積極映照出,即使臺灣能夠真正入列「高所得經濟體」,也並不就此成為真正世界級「已開發國家」。

實質「鎖國政策」肇致「有夢最美」臆想的破滅

倘若臺灣當政者還想更虛妄地再進一級成為類似於荷蘭、瑞士等相當國家一樣,晉升為世界一流「經濟大國」,則會有更具挑戰性且更加難以企及的重要指標:包括,夢幻的國際政治影響力、引領國際社會的可普世化價值觀、帶領全球市場貿易投資趨勢動向的系統性主軸經濟實力、統攝全球的軍事戰鬥力、帶動國際話說權的文化傳播力(文化冷戰霸凌威權);更非區區臺灣島嶼社會所可能達成。

原因是,凡能被國際經濟社會共識評比為「已開發國家」身份的經濟社會體,至少先得符合四指標的起碼標準:無非要有達標的{人類發展指數}、指標水準以上的{人均GDP}、足以超越世界平均值八成以上的{工業化水準}、可以達到有效高標以上的{生活素質}等四大指標。

即使在可預見的未來,臺灣之所以無法順利晉升到世界級「已開發國家」行列,即已清楚表示,除了「人均所得」之外,人類發展指數、工業化水準、生活素質,都尚未達標,表示臺灣還有很大可努力的空間。

更何況,自2000年「綠色主政」開展實質「鎖國政策」(即使中間夾個「八年馬英九無能執政」也實質被綠色政黨百分之百綁架而遂其所願地力行「鎖國政策」!),更加上2012年深綠蔡英文掌政,厲行「經濟大鎖國」「絕對親美反中」「低庸治國」「徹底撕裂族群」「切斷新世代歷史連結」「從根消滅反對勢力」「遏制言論自由」等國家自毀政略,絲毫不鬆口也絕對不罷休鬆手,當然其結果,臺灣經濟祇會為之更頹退落後,且持續不絕完全糾葛在「中等所得國家陷阱」中,展望不可測的大未來,臺灣經濟社會祇會越來越弱化,越來越劣化,越來越蒼白,益發不可能晉升到世界級「已開發國家」行列之虛妄臆想「有夢最美」的一天。

*作者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