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佔中》平等不再 港民絕望吶喊

2014-07-02 20:25

? 人氣

慶祝香港回歸、抗議中國統治的活動,1日在香港中環同時展開。(製圖:風傳媒鄭立瑋)

慶祝香港回歸、抗議中國統治的活動,1日在香港中環同時展開。(製圖:風傳媒鄭立瑋)

香港回歸中國屆滿17年,中共與港府1日照例舉行隆重儀式,慶祝「一國兩制」的成功,藉以暗示港人應感恩戴德。但不遠處51萬香港人陸續集結,用力呼求的卻是中國步步扼殺的自由與平等。北京承諾「港人治港」,同時嚴密箝制新聞自由與直接民主,自認帶來繁榮,香港貧富差距反而惡化到下一代無法翻身的地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回歸帶給香港人的,怕是深不見底的絕望

31歲銀行員陸卡蘿(Carol Luk)說:「我們最擔心的是如今居住的香港,已不是大家過去熟悉的香港。」她是這次「佔領中環」運動的義工,她跟朋友都擔心工作前景,房地產價格被地主炒得這麼高,大家也擔心買不起房子,種種憂慮讓她覺得應該站出來。

回想1970年代,香港經濟起飛成為亞洲四小龍,當時貧富差距並不高,吉尼係數(Gini Coefficient)只有0.43。這個數值越接近0代表社會越平等,數值若趨近於1,則代表完全不平等。1980年代,中國推行經濟自由化,香港市場逐步整合,貧富差距便逐步增加,如今吉尼係數高達0.537,排名東亞第一,也高於英國、新加坡、澳洲與美國。

1407021407

715萬人口的香港,3成居民棲身狹小、擁擠的「公共屋邨」(公屋)。若連公屋租金都負擔不起,只能選擇「籠屋」那樣的家,是長寬僅有單人床大小的鐵籠,高度僅容住戶坐立,比學生宿舍還窘迫。還有2成民眾生活處於貧窮線以下,幫助這些人脫貧,香港政府至少需要花288億港幣,比2009年水準多出34億港幣,意味窮人更多也更貧。

香港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系助理教授李鉅威受訪時表示,「1970、80年代,我們知到薪水會逐漸增加,明年可能會升遷,現在根本不是這回事,經濟根本沒有以前好。」

普選夢漸遠?


佔中遊行另一主題「民主自由」,其實與所得分配不均直接相關,北京承諾2017年開放香港普選,但特首、立法會候選人提名方式,仍將維持目前由中共欽點的假民主模式。但這樣選上的政治人物,表現難免像現任特首梁振英一般,對北京心懷感激。

梁振英選前承諾積極解決貧富差距,2012年當選後,却一面倒配合中國政策,住香港超過6年的美國人柯恩(Brian Kern)認為:「政府不在乎貧富問題的主因之一,就是這個政府不是人民選出來的。」

香港當局認為,貧富差距起因香港人口高齡化,貿易與服務業需要仰賴中國移入的低技術勞工,但除了香港勞力結構的改變,來自中國的經濟衝擊也無可忽視:滿街大手筆的中國豪客、店家嬰兒奶粉被搶購一空、婦產科都是赴港產子(為新生兒爭取香港身分)的中國孕婦等等,都是香港經濟失衡發展的原因。

為了要賺更多中國錢,香港當局不顧民意反對與激烈抗爭,硬推「新界東北發展計劃」,強徵6000農民與原住居民的土地,一心要蓋更多購物中心吸引中國觀光客。踐踏民意的種種霸道行徑,讓香港人更恥於自己中國人的身分,尤其是年輕一代。

當過公務員的黃姓民眾表示:「年輕人對於巨大的貧富差距更加敏感,社會正在轉變,越來越多表達不滿訴求的公民運動,是由年輕人所領導。」積極參與社會運動的人,甚至包括收入優渥的律師、學者與金融投資業者。陸卡蘿便說:「香港人都很務實,這麼多人都站出來,代表沉默的大多數都出來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