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能源轉型?誤會大了!

2020-12-11 06:10

? 人氣

總統蔡英文上任不久後提出能源轉型。圖為沃旭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陸上變電站,預計於2021年底試運轉。(沃旭能源提供)

總統蔡英文上任不久後提出能源轉型。圖為沃旭大彰化東南及西南第一階段離岸風場陸上變電站,預計於2021年底試運轉。(沃旭能源提供)

小英總統上任不久後提出能源轉型,行政院官網上說「為落實能源轉型,達成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達20%目標」,若果真能源轉型僅止於此,那就對提出「能源轉型」的始祖國德國的觀念,有嚴重的誤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德國在2011年日本發生福島核災後,驚覺核電之不可靠及其毀滅性,而石化能源又污染嚴重,遂提出「能源轉型」,意指反核以及脫油,而走向100%的再生能源。從一個本來重度依賴石化能源的經濟體,翻轉變成以綠色能源為主體,而且不是30%或40%,而是100%。

德國的100%再生能源目標,不只在發電部門,而是所有各部門,所有目前使用能源的部門不論是發電,熱能,交通,工業,都包括在內。

反觀台灣呢?

小英總統真的很有勇氣了,竟然敢在台電太歲爺頭上動汗毛,推動反核以及擁抱綠能,提出了要在2025年前達成綠能發電量達20%的目標。

台中火力發電廠驚險逃過停機。(台中市政府提供)
小英總統上任不久後提出能源轉型,行政院官網上說「為落實能源轉型,達成2025年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達20%目標」。圖為台中火力發電廠驚險逃過停機。(台中市政府提供)

這的確很令人敬佩,只是這還不是「能源轉型」,最多只能說是為 「能源轉型」熱身吧?既言轉型,就是翻轉整個體制,而不是做半套,更不是什麼達20%,就喜孜孜地說轉型了?

好了,我們不咬文嚼字,錙銖計較「轉型」的定義了。

現在看看各國減碳目標吧。

全世界主要國家,例如歐盟在防疫期間提出綠色新政,以刺激經濟成長,並為永續的未來打下良基(相較於台灣振興三倍券,政策立見高下),其中最重要的指導方針,就是在2050年前要達到碳中和,亦即不再排放二氧化碳。

歐盟未來將全力發展綠能。(AP)
全世界主要國家,例如歐盟在防疫期間提出綠色新政,以刺激經濟成長。(AP)

或許歐洲太夢幻遙遠,那我們把目光移回亞洲,連對岸的中國都訂出在2060年前要達到碳中和(天哪,我們小時候,政府不是告訴我們對岸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熱當中,怎麼他們在這減碳政策,竟比台灣還進步?)哦,中國是極權國家,那比比別人的民主國家,台灣一向喜歡和南韓競爭,南韓也提出在2050年前要達到碳中和﹔日本新首相一上任就主張在2050年前要達到碳中和。看來美國大選後,極可能上任的拜登總統也八成會接著跟進。

台灣呢?還陶醉在自己吸引了許多離岸風電國際大咖來台投資,還做著成為再生能源產業出口大國的春秋大夢。殊不知,在台灣自我陶醉之際,日本南韓已經因為有碳中和的明確目標,像磁鐵般吸引了大批的外國綠能企業以及投資客的注意了。

一個不留神,只怕這些外國綠能企業一呼嘯就離開台灣,揚長而去了。

台灣政府確實應該醒醒,好好思考如何,以及何時達碳中和的目標(例如2050年)。

台灣在溫室氣體減量法中規定的減碳目標,要在2050 年前達到減低2005年碳排放的 50%,如此鬆散的目標是在2015年,也就是小英總統當選之前,另一個執政黨(當時不論政府以及國會多數和現在都有所不同)所訂的法律,新的政府有不同的綠能政策,自然要訂立更有野心的目標。

現在隨著世界主要國家越來越看重氣候變遷的議題,這勢必會成為經濟議題,如同歐盟考慮課徵碳關稅,以保護歐盟境內企業,免於受到不公平競爭的不利,若歐盟果真開始課征碳關稅,別的設有類似碳中和目標的國家,例如中國,日本以及南韓就有可能跟進。若果如此,台灣這個以出口為經濟主軸的國家,就會叫天天不應囉。

台灣政府應該好好正視減碳議題,從發電部門開始去改變能源結構,是好的開端,因為畢竟發電部門對台灣的二氧化碳有近2/3的貢獻,但是達到20%綠能發電,還只是開始,而不是目標,幫幫忙,目標是100%再生能源好嗎?

拜賜去年大選,讓小英總統喊出了再加碼離岸風電10GW的口號,很好,離目標(100%再生能源)更近了一些些,不過也僅止於一些些而已。

政府應該全面地開放綠能的開發,為何要招標?為何要國產化?

招標是擔心綠能太貴,要替納稅人荷包把關,君不見2018年開標時,大大跌破經濟部諸公的眼鏡嗎?每度電2.2-2.5元,只有天然氣發電的一半而己,既然如此,還招什麼標,就直接依照台電的迴避成本(就是台電生產灰電的成本)收購得了。

世界能源展望報告:位於美國愛荷華州的風力發電廠。(AP)
政府應該全面地開放綠能的開發,為何要招標?為何要國產化?示意圖],圖為位於美國愛荷華州的風力發電廠。(AP)

為何要國產化?又是因為綠能太貴,所以既然要納稅人荷包掏錢,就至少能讓產業在台灣生根,有點肥水唄。這邏輯又不對了,因為這是一場誤會,或是說離岸風電在近幾年來的成本下降的迅速發展,台灣主事諸公還來不及反應以及跟上吧? 離岸風電並沒有太貴,為何要求設備國產化?台灣政府也從來沒有要求核能電廠設備,或現在台電如火如荼地在興設的天然氣發電廠,必須要國產化?

咦,這事蹊蹺了,天然氣發電在台灣政府的能源轉型目標下,是到2025 年要達到50%,要比綠能两倍半的比重,若果能此部份設備國產化,那少說也能創造至少两倍的工業產值吧?

本文認為,為了達碳中和的目標,為了全民健康(肺癌已躍居死亡原因首位,可不是燃燒石化能源之過?),為了出口企業不被制裁,政府應該卬足全力,發展綠能,全面開放,不要對離岸風電招標,陸域風電和太陽光電也沒有招標。

也不要對離岸風電要求設備國產化,而是讓台灣的企業家自行決定,若是某些企業經過內部評估,決定要放手一博,國家不必強迫,若市場夠大,夠穩定,相信會有公司願意參與。這可不正是:「殺頭生意有人做,賠本生意沒人做」的俗諺嗎?

反之,若政府老是綁手綁腳(在等待國產化跟上),眼光如豆,目標狹小(減碳目標),那到頭來,離岸風電的國產化達不成,減碳也沒做到,又因為距碳中和太遠,而出口企業被外國關稅或外國企業制裁,真是一步錯,步步錯,全盤皆輸呵。

*作者為科技業主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