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父母至痛:我養了一個殺人狂兒子

2014-05-31 22:02

? 人氣

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鄰近社區的重大兇殺案,讓受害者與加害者的家庭都破碎了。(美聯社)

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鄰近社區的重大兇殺案,讓受害者與加害者的家庭都破碎了。(美聯社)

美國加州大學聖芭芭拉分校(UCSB)鄰近的伊斯拉維斯塔(Isla Vista)23日發生重大兇殺案,一名有心理疾病的22歲青年艾略特.羅傑(Elliot Rodger)先持刀刺殺3人,再開槍射殺3人,最後飲彈自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6位無辜罹難者都是UCSB的學生,代表至少6個從此破碎、永遠悲傷的家庭。另一方面,兇嫌羅傑的父母,也從此進入痛苦、煎熬、不解、自責、悔恨的漫長歷程,無所逃於天地之間,大概一直要到自身生命的盡頭,才有可能卸下重擔。

凱薩玲.紐曼(Katherine Newman)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柯瑞格藝術與科學學院(Krieger School of the Arts and Sciences)的院長與社會學教授,曾經對美國校園槍擊案做了兩年研究,訪談過多位「少年殺手」的父母親

這些父母對於將他們推入煉獄的事件,往往和旁人一樣百思不解,一樣看不出事前的徵兆。1997年12月1日,肯塔基州西帕度卡(West Paducah)的希斯中學(Heath High School),14歲的卡尼爾(Michael Carneal)槍殺3名同學,射傷5人。

0320140531 michael_carneal

卡尼爾的成績名列前茅,雖然從小喜歡惡作劇,但是從來沒有人認為他是個危險人物。他的朋友經常邀他到家裡玩,他的父母親向來熱中參與社區事務。卡尼爾被判處無期徒刑,如今已30歲,要再過9年才能申請假釋。

1998年3月24日,阿肯色州韋斯特塞德(Westside)的韋斯特塞德中學(Westside Middle School),13歲的強森(Mitchell Johnson)與12歲的哥登(Andrew Golden)槍殺了4名女同學和1位老師,射傷10人。

6a00d83451b1b869e200e5500d105e8834-800wi Mitchell Johnson

強森一直被視為整個年級最有禮貌的學生,槍擊案發前2個月,他的母親葛麗卿接到一位老師來信,盛讚強森的品德,要她以兒子為傲。那個時候,強森為槍擊案已經籌劃了7個月。強森只坐了7年牢就獲釋,但出獄不到2年就回籠,目前還有16年刑期。

這些一步一步陷入瘋狂屠殺的年輕人,有的很善於掩飾自己墮落沉淪的嚴重程度。犯下UCSB血案的羅傑,策劃行動超過1年。他們很清楚自己問題叢生,但就是無法正視自己的失敗──大部分與異性(女性)相關,也經常來自男性同儕的排斥。

他們極力避免被眾人視為「問題青少年」,因此他們會做「行為模式轉換」(code switch):在雙親、其他成年人、學校師長面前是個正常的乖寶寶,對同儕卻會呈現陰暗的一面。當慘劇發生,這些同儕往往不會感到訝異。

0320140531-A 趙承熙 1

當然也有例外,有些「殺手男孩」早已被父母、老師鎖定為危險人物。羅傑是如此,2007年4月16日在維吉尼亞理工學院(Virginia Tech)槍殺32人的趙承熙是如此,1998年5月21日先殺害父母、再殺害兩位同學的金克爾(Kip Kinkel)也是如此。

這些養出殺人狂的父母,他們要如何才能克服自己的悲傷、平復失去兒子的傷痛、接受兒子原來如此不堪的一個人、面對兒子殺害無辜的殘酷事實?答案是永遠不能。公眾永遠需要口誅筆伐的對象,因此他們永遠沒有重獲新生的權利。他們要不斷懺悔,不斷讓公眾嚴格檢視他們最私密的經驗,希望如此能夠稍稍彌補,他們未能阻止一場滔天大禍的罪咎。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