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種醫師最容易被告?心理學家:關鍵在「對病人講話的方式」《決斷2秒間》書摘(2)

2020-11-10 04:30

? 人氣

醫生,醫院,手術,急診室。(Pixabay)
醫學研究者李玟森(Wendy Levinson)最近針對一群外科醫師與他們的病患,錄下雙方數百場對話,其中大約半數醫師從未打過醫療官司,另外一半醫師至少被控告過兩次。(示意圖,Pixabay)

醫學研究者李玟森(Wendy Levinson)最近針對一群外科醫師與他們的病患,錄下雙方數百場對話,其中大約半數醫師從未打過醫療官司,另外一半醫師至少被控告過兩次。李玟森發現,她只須憑藉這些對話資料,就能夠找出兩類醫師的明顯差異。從未挨告的醫師與病人談話的時間,平均比另一群醫師多出3分多鐘(18.3分鐘:15分鐘);他們也比較常運用「導向性」的言辭,例如:「首先我要為你做檢查,然後我們再仔細討論。」或者「我會空出時間來回答你的問題。」這些能幫助病患瞭解看診的過程,以及提出問題的適當時機。這類醫師也比較願意聆聽與回應,會以「繼續講,描述再詳細一點」之類的話語鼓勵病人;而且在看診時經常是談笑風生。有趣的是,兩種醫師給予病患的資訊,就質與量而言都不分軒輊;未被控告的醫師並沒有提供更詳細的醫療或病情資訊。雙方真正的差異完全在於他們與病人談話的方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們還可以進一步運用這些分析結果。心理學者安芭蒂借來李玟森的錄音帶,選出每一位醫師各與兩位病人的對話,再從對話中擷取兩段各十秒鐘的醫師說話,加起來總共是四十秒鐘的「薄片」。最後,安芭蒂將這些薄片進行「內容過濾」,移除讓聽者得以辨認個別字詞的高頻聲波,剩餘的部分就如同呢喃囁嚅,雖然有聲調、高音與節奏,但是聽不出內容。安芭蒂運用高特曼的分析方法,請幾位評審根據這些語音片段,為一名醫師的和藹、敵意、高傲、焦慮等特質評分。她發現只憑藉這些評分資料,就可以準確預測哪些醫師曾經吃上官司,哪些醫師全身而退。

安芭蒂表示,這結果令她與同事驚訝莫名,原因不難明瞭:評審對這些外科醫師的技術水準一無所知,也不清楚他們是老手還是新手、受過什麼樣的訓練以及平常執業的程序,甚至根本聽不懂這些醫師對病人說些什麼,預測的唯一憑藉只有醫師說話音調的分析。事實上還有更基本的規則:聽起來高高在上的聲音多半來自曾經被控告的醫師,比較帶有關懷意味的聲音則是沒有官司紀錄的醫師。還有比這更薄的「薄片」嗎?乍看之下,醫療過失應該是一個錯綜複雜、層面繁多的問題,然而歸根究柢,問題完全在於「尊重」二字,而說話的音調最能夠透露出尊重的程度。就醫師與病患的對話而言,最容易傷害病人的就是那種高高在上、不屑一顧的音調。安芭蒂是否需要完整分析某位醫師與病人的互動過程,才能夠發現那種音調?當然不需要,因為醫生對病人的問診其實就像高特曼所進行的爭論對話,或者大學生的宿舍寢室,這些情境最能夠彰顯某些特殊的印記。

下回你去看醫生,坐在診療室中聽他說話。如果你感覺這位醫師對你說的話聽而不聞,以高高在上的口氣對待你,缺少應有的尊重,你要傾聽那些感覺。這時你已經對這位醫師進行薄片擷取,而且發現他的問題所在。

《決斷2秒間》書封。(時報出版提供)
決斷2秒間》書封。(時報出版提供)

*作者曾任《華盛頓郵報》記者近十年,縱橫商業及科技領域,後來升任該報紐約分社主任。自1996年起為《紐約客》特約撰稿人。本文摘自《決斷2秒間:擷取關鍵資訊,發揮不假思索的力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