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化投資報酬率超越巴菲特,怎麼做到?傳奇經理人:我靠數學就能打敗整個華爾街

2024-02-11 11:20

? 人氣

投資大師吉姆.西蒙斯(Jim Simons)為現代投資圈當中績效最好的經理人之一。(圖/Math for America@ flickr)

投資大師吉姆.西蒙斯(Jim Simons)為現代投資圈當中績效最好的經理人之一。(圖/Math for America@ flickr)

我們想讓你知道:文藝復興科技公司(Renaissance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是一家相當低調而神祕的避險基金公司,而該公司的旗艦基金:大獎章避險基金,自1998年至今的平均年度報酬率高達66%。透過本書你將了解創辦人吉姆.西蒙斯(Jim Simons)是如何集結各領域人才,打造文藝復興科技公司的輝煌歷史。

吉姆.西蒙斯不停的打電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那是1990年秋天,西蒙斯坐在曼哈頓中城一棟大樓的辦公室,雙眼緊盯著電腦螢幕,螢幕上閃跳著全球金融市場的最新走勢。朋友們都不懂他為什麼還要這麼忙碌。

52歲的他,人生至此已經很圓滿,他所擁有的歷險、成就、富裕,已足以讓同輩實現人生抱負,然而,他卻還在那裡監看著一檔基金,在市場日常的暴起暴落中冷汗直流。

西蒙斯身高將近178公分,但略顯駝背的身型與一頭稀疏灰髮給人感覺比實際矮小、年老。棕色眼睛四周滿是皺紋,可能是戒不掉的抽菸習慣造成,也可能是他根本就不想戒菸。布滿皺紋、粗獷的容顏,再加上眼中不時閃現的促狹,讓朋友想起已故演員亨佛萊.鮑嘉(Humphrey Bogart)。

在他整齊不紊的桌上放著一個超大菸灰缸,等著他輕彈手上點著的香菸;在他的牆上,掛著一幅有點陰森可怕的畫作,畫著一頭山貓正在大啖兔子。不遠處,沙發和兩張舒適皮椅旁的咖啡桌上,躺著一份複雜難懂的數學研究論文,教人想起他在數學家同儕一片驚愕聲中拋棄的輝煌學術生涯。

到此時,西蒙斯已經花了整整12年尋找成功的投資方程式。一開始他的交易方式跟別人一樣仰賴直覺和本能,但是市場的起落搞到他噁心反胃,一度還垂頭喪氣到讓員工擔心他會自殺。西蒙斯延攬兩位知名而固執的數學家跟他一起交易,但是這樣的夥伴關係在虧損和爭執不快中崩潰瓦解。不過才一年前,西蒙斯的投資績效慘到不得不喊停,有人還以為他會就此結束公司整個營運。

現在,他處在第二段婚姻,事業合夥人換到第三個,他決定擁抱一種激進的投資方式。在與賽局理論家艾爾文.伯利坎普(Elwyn Berlekamp)合作下,西蒙斯建構一套電腦模型,能夠處理大量數據,並挑選出最佳交易,這是一套講究科學、系統化的方法,某種程度是為了排除投資過程中的情緒因素。

「只要數據夠多,我知道我們就能做預測。」西蒙斯告訴同事。

西蒙斯身邊最親近的人很清楚他的動力為何。他二十三歲就拿到博士,之後陸續替政府破譯密碼而備受稱道,接著成為知名數學家,然後又當上富有開創精神的大學行政官員,他亟需新的挑戰及更大的空間來揮灑。西蒙斯跟朋友說過,破解市場的古老謎團、征服投資世界,「一定很了不起」。他想成為用數學打敗市場的人,如果成功,他知道他就能賺進數百萬鈔票,甚至更多,或許多到足以影響華爾街以外的世界,有人猜測後者才是他真正的目標。

跟數學界一樣,交易圈很少有人在中年就獲得重大成就,但是西蒙斯相信他就快要做出不一樣的東西,甚至有可能創造歷史。西蒙斯兩根手指夾著Merit 香菸,伸手拿起電話,再一次打給伯利坎普。

「你有看到金價嗎?」西蒙斯問,粗啞嗓音的腔調透露出他的波士頓出身。

有,看到了,伯利坎普回答,接著說,不用,不必調整交易系統。西蒙斯沒有強逼他,客氣的掛上電話,一如往常。可是,伯利坎普被他一再的擾亂搞得很火大。嚴肅、瘦小、藍色眼睛藏在厚厚眼鏡之後的伯利坎普在美國另一端工作,辦公室距離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只有一小段路,他仍繼續在該校任教。每當伯利坎普跟柏克萊商學院研究生談起他的交易時,學生有時會嘲笑他和西蒙斯所採用的方法,說那是「騙術」。

「拜託,電腦怎麼比得上人類的判斷力。」一個學生告訴伯利坎普。    

「我們一定會做得比人類更好。」伯利坎普回應。

伯利坎普私底下能理解他們的方法為什麼被稱為現代煉金術,因為就連他自己也解釋不清楚為什麼他們的模型會推薦某些交易。

不只大學校園覺得西蒙斯的概念脫離現實。隨著傳統投資方式的黃金年代開啟,喬治.索羅斯、彼得.林區、比爾.葛洛斯(Bill Gross)等人變成神一般的存在,引領投資、金融市場、全球經濟的方向,憑藉聰明才智、直覺、老派的經濟研究與企業研究獲利龐大。西蒙斯與那些對手截然不同,他完全不懂如何估算現金流,不懂如何找出新的投資商品,對利率走向的預測也一竅不通,他反而開始挖掘大量的價格資料,在當時,這種牽涉到「資料清理」(data cleansing)、「交易訊號」(signal)、「回溯測試」(backtesting)等多數華爾街專家全然陌生的術語交易方式,甚至連一個適當的名稱都沒有。那是1990年,很少人使用電子郵件,網路瀏覽器還沒問世,就算有人知道演算法,也只知道那是一套步驟詳細的程序,讓艾倫.圖靈(Alan Turing)的機器得以在二戰期間破解納粹的訊息,如果當時有人說那些方程式日後會引導、甚至管理數億人的日常生活,或是有人說有幾個以前當數學教授的人將來會用電腦擊潰鼎鼎大名的投資老手,你就算不會斥之為無稽之談,也一定覺得難以置信。

不過,西蒙斯生性樂觀自信。他很早就看到他的電腦系統日後能成功的徵兆,並燃起了希望。再說,他的選擇其實也不多,他那一度興隆的創業投資已經不再有進展,而他又很確定不想回學校教書。

西蒙斯又很緊急打了一通電話給伯利坎普:「我們試試這套系統。我知道,明年我們可以提高到80%。」

一年80%?這真的太誇張了,伯利坎普心想。

報酬率不可能這麼高的,他告訴西蒙斯:「還有,吉姆,你真的不需要打這麼多電話過來。」但西蒙斯就是打個不停。到最後,情況愈來愈過分,伯利坎普就辭職不幹了,給西蒙斯一記新的打擊。

「算了,我乾脆自己來。」西蒙斯告訴朋友。

破解市場密碼

同一時間,50英里外的紐約州另一區,一位高帥的中年科學家盯著一塊白板,正在跟自己的難題奮戰。羅伯特.莫瑟(Robert Mercer)服務於IBM在希徹斯特(Westchester)郊區占地廣闊的研究中心,正在找方法讓電腦更精確的將口語轉成文字,甚至可以翻譯語言等。他並沒有遵循傳統的方法,而是採用大規模機器學習的雛形。他和同事正在餵電腦大量資料,多到足以讓電腦自己執行任務。可是,莫瑟在這家電腦巨擘已經待了將近20年,他和團隊究竟能做到什麼程度仍在未定之天。

同事們搞不懂莫瑟,就連跟他密切共事多年的人也沒辦法。莫瑟天賦異稟,但也古怪、不善社交,每天的午餐不是鮪魚三明治,就是花生醬夾果醬三明治,裝在一個用過的棕色紙袋裡。他常常在辦公室哼歌或吹口哨,通常是古典音樂,還一臉自得其樂的表情。

莫瑟的言談充滿智慧才氣,甚至深奧,但有時也很刺耳。有一次他跟同事說他相信自己能永生不死,同事覺得他是認真的,只是歷史先例似乎不站在他那一邊。日後,同事會發現莫瑟對政府有根深柢固的敵意,也會得知他激進的政治觀點,這些觀點主宰他的人生,也影響很多人的人生。

在IBM,莫瑟常常跟一個名叫彼得.布朗(Peter Brown)的年輕同事窩在一起,布朗是個有魅力、有創意、外向的數學家,他的墨鏡、濃密亂翹的褐色頭髮和動力十足的模樣,讓人想起瘋狂教授。他們倆並沒有花很多時間討論金錢或市場,不過,個人生活遭遇的動盪會帶領他們加入西蒙斯,西蒙斯看似不可能去追求破解市場密碼,帶領一場投資革命,也將成為他們的成就。

我們有辦法找出來

西蒙斯渾然不知前面有龐大阻礙等著他,也不知道悲劇緊緊跟隨著他,更不知道政治動盪會把他的公司搞得天翻地覆。

1990年秋天的那一日,從辦公室往外眺望東河(East River)的西蒙斯,只知道他有個困難的問題要解決。

「市場有規律存在,」西蒙斯告訴一位同事,「我知道我們有辦法找出來。」

《洞悉市場的人:量化交易之父吉姆‧西蒙斯與文藝復興公司的故事》
《洞悉市場的人:量化交易之父吉姆‧西蒙斯與文藝復興公司的故事》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天下文化《洞悉市場的人:量化交易之父吉姆‧西蒙斯與文藝復興公司的故事》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撰文/古格里‧祖克曼

責任編輯/周岐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