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張忠謀的「難題」:挺小英還是挺股東?

2017-08-10 08:00

? 人氣

雖然近1年多,國內為了缺電與否、核電要用不用、綠電是否能支應等爭執不休、也憂心不已,但對台積電而言,真正最大也最嚴重的問題與憂慮,是在未來而非今日,因為台積電的擴廠與用電需求增加快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積電目前全台各廠用電約110萬千瓦、佔台電供電的3.7%;全年用電約90億度左右;根據其估計,如果依計劃持續擴廠,到2022年時用電需求要增加85%。台積電確實是大胃口的吞電,以核一廠1部機組年發電量約50億度計,就算再憑空生出一座核一廠(核一廠有1、2號機組),發出的電也大部份就被台積電用光,更別提到2022年時,核一、二廠─或許連核三廠都可能─停機除役。台積電對電力供應的憂心,由此數據不難看出是其來有自。

政府說要窮盡洪荒之力幫台積電解決各項投資設廠問題,台積電碰到的問題是空污環保與電力供應問題─偏偏這兩個問題又已「掛在一起」。蔡政府要全面廢核,減少約16-18%的核電就以綠電取代;但綠電不穩定的特性,又讓蔡政府必須拚命增加火力發電。最後就形成一個矛盾又吊詭的結果:如果電力供應不穩、不足,當然不能投資設廠;但如果電力供應充裕,卻可能是環保與空污變更差(因為火電增加)。在投與不投之間,台積電終究難逃此難題。行政院長林全接受媒體訪問說出「台積電在台灣投資3奈米廠是必然的」─最好是真的,但林全的信心從何而來也讓人不解。    

為了留下台積電的投資,可以確定政府必然會答應台積電所有條件、要求;張忠謀也將面對另一個難題:要相信政府與官員的承諾嗎?先進國家政府對民間企業的承諾、支持,許多是寫成白紙黑字變成契約,也就是說政府如作不到,企業是有追索求償的依據。

台灣呢?從來沒有此傳統,總統答應你供電充裕、讓你不缺電,企業只能感謝皇恩浩蕩,高呼萬歲,可不能要求簽下契約,一旦政府未能完成總統承諾的不缺電而造成業者損失,企業可要求賠償。更何況,現在官員換手如走馬燈,民選總統也是4年1任,但企業投資設廠則是動輒十幾年的事,將來如承諾跳票,企業能找誰討公道?大概誰也找不到吧。

依照蔡政府目前推動的能源政策,未來幾年供電不穩、污染排放增加已在所難免;台灣的電力供應或許勉強足夠半導體現階段的使用,但以長期趨勢計算,顯然已是不足、不穩。張忠謀如以公司未來發展與股東權益計,要把這5000億投資放在台灣,其風險是高了一點,到美國反而是對公司與股東權益最佳、風險亦低的選擇。但對綠營與蔡政府而言,這樣就是「狠狠打臉」。

最後,張忠謀會如何抉擇?挺小英?還是挺股東與公司?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