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豐山專欄:怪哉!一個國家幾十種國語

2017-07-28 07:10

? 人氣

文化部研擬「國家語言發展法」,基於「語言平權」,要把台灣各『固有族群』所使用的自然語言以及台灣手語皆列為我國的「國家語言」。圖為文化部長鄭麗君出席民視二十週年活動。(顏麟宇攝)

文化部研擬「國家語言發展法」,基於「語言平權」,要把台灣各『固有族群』所使用的自然語言以及台灣手語皆列為我國的「國家語言」。圖為文化部長鄭麗君出席民視二十週年活動。(顏麟宇攝)

一、

報載,文化部正在研擬「國家語言發展法」。初步決定,基於「語言平權」,要把「台灣各『固有族群』所使用的自然語言以及台灣手語」皆列為我國的「國家語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語言平權」是一種進步思考,可是因為要落實「語言平權」,竟讓小小台灣有了十幾種或幾十種「國家語言」,實在是非常奇怪的政策。

二、

語言是文化。

語言既是文化,就有文化保持課題。據聯合國資料,世界各地的人類語言,不可計數。由於各種不同的原因,其中有一部分瀕臨消失命運;聯合國認為保存少數族群語言,不讓消失,是各國應該關注的文化課題。

聯合國的呼籲,使有能力保護語言文化的國家,把各少數族群的語言保存工作,列為施政項目之一,而其要領不外乎編列經費協助傳承。

三、

比文化更重要的是,語言是溝通工具。

一個多族群國家,要有效治理,必須有效溝通;要有效溝通就必須有共同語言和文字;此所以世界上大部分國家都只有一種國語。如果歷史背景特殊,最多兩種或三種,如瑞士;了不起四種,如新加坡;印度雖有二十二種國家語言,但事實上只通用一種。

如果我們將來有十幾種或幾十種國家語言,我們當然就變成世界第一。

廖國棟以母語阿美族話進行發言,引來現場包含立委、議事人員在內的笑聲。(蘇仲泓攝)
廖國棟以母語阿美族話進行發言,引來現場包含立委、議事人員在內的笑聲。(資料照/蘇仲泓攝)

四、

筆者希望政府再多推敲。

如果為了協助各族群保存母語,政府編列經費協助其事,這是進步施政。

如果不是,而是目前依照文化部網站上貼出的規劃內涵,那麼以下紛擾,現在就可預見:

(一)不管台語或客語,在語言與文字之間存在歧異。至於原住民語言只有羅馬拼音,而且各唱一調;雖然草案第七條說,「政府應明訂標準化之國家語言書寫系統」,但標準何來必先吵翻天。

(二)培養許多不同語言的說寫人才和解讀翻譯的人才,時間和經費都難以計量。草案第八條明定「各階段國民教育應將國家語言列為基礎或必修課程」,但落實時日難期。

(三)台灣各族群人民都是外來,只是時間先後不同;什麼叫「固有族群」?移入多久才算「固有」?近二十年來,台灣已有來自東南亞數達五十萬的外籍新娘。五十萬比台灣原住民總數還多,他們假使爭執「固有」,要求「語言平權」,也算天經地義。一定要劃明何年以前移入才算「固有」,必然又是一片紛爭。

(四)如果新移民可以要求「語言平權」,民國三十九年來台的舊移民,假如藉口不會講國語,只會講廣東話、西藏話、蒙古話或新疆語,那麼「語言平權」必須一體均霑,不是嗎?

(五)將來每一個不同語言背景的立委,如果屈從選民壓力,用母語質詢,立法院必須準備各種語言翻譯人才,否則行政院長和部會首長根本聽不懂,將如何答覆?現在已非常不堪的議事效率,屆時必雪上加霜。

(六)草案第十一條和第十二條說,為呈現國家語言之文化多樣性,「政府應保障公共服務之語言使用」,「應提供多語言傳播服務」。第十四條還明定「政府公務人員之考用在某種情況下得附加國家語言能力証明」;制定法案的人如此高估國家能力,更令人膽戰心驚。

(七)既然強調「語言平權」,不止公文書,連同機場、機上,車站、車上以及國家大典的所有廣播,將來只好一天到晚嘰哩呱啦,烏魯木齊,變成台灣了不起的世界大奇觀!

20170314時代力量黨團會後記者會,高潞以用談母語保存。
時代力量立委高潞以用談母語保存。(資料照/曾原信攝)

五、

文化部鄭麗君部長曾留學法國,一定知道十九世紀整個歐洲,包括蘇俄貴冑,都以講法語為榮。文化部徵詢的專家,當然知道美國人使用英國語文,也知道南美洲的眾多國家不是使用西班牙語就是使用葡萄牙語;可見語文與文化部訴求的「國家主體性」未必聯結。

換句話說,如果由意識形態出發,筆者很替新政府耽心又來一個煩人擾人的「一例一休」!

所以再說一次:政府用心協助各族群保護母語是好事一件,但一個國家在公共事務上只使用一種國語才是正確抉擇。如果真有「前瞻」魄力,朝野努力花十年時間,把英語變成台灣的第二國語,讓我們的青年將來可以在世界上橫著走,才是善智慧。

*作者為前監察委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