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罵完馬,台灣仍要面對現實

2020-09-05 06:00

? 人氣

前總統馬英九(見圖)認為中國攻台戰略是「首戰即終戰」,筆者認為此番言論不假,但不贊同馬英九「美軍不會前來救援」的說詞。(資料照,顏麟宇攝)

前總統馬英九(見圖)認為中國攻台戰略是「首戰即終戰」,筆者認為此番言論不假,但不贊同馬英九「美軍不會前來救援」的說詞。(資料照,顏麟宇攝)

前總統馬英九近日在兩岸問題上接連發聲,肯定批評互見。疫情議題漸失關注的同時,以往藍綠批評對方拼政治不拼經濟,此時罕見同聲,反映出當前美中對峙空前緊張,不分藍綠都清楚台灣難以脫身。表面上,藍綠互相質疑面對中共應強硬亦或軟弱;實質上,藍綠皆避談若美狠下心欲與我建交,我方究應如何自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按馬近日論述,台灣完全無法承受對岸決心武力犯台的後果。首戰即終戰不論出處為何,此話不假。但如美與我建交,則情況有所改變。建交則美必然提供台軍事援助,彼時是美台抗中局面。因此馬前總統應說明的是,倘上述情境發生,他個人立場為何?因為馬的後話「現在美軍根本不可能來救援」極可能不會成真,議題應改為「如美願援我,則馬贊不贊成為建交戰爭?」

馬一席話,引來總統蔡英文以降綠營黨政人士一片撻伐,質疑馬帶頭倡議失敗主義居心不良。誠言之,馬曾任民選國家領導人,在其任內兩岸關係確有融洽,「馬習會」意義重大,不論雙方盤算為何,至少顯示兩岸和平正面發展。如當時仍綠營執政,美中台關係並非如同現在,極有可能當局將面臨險峻的經濟困境。

白宮前國安顧問波頓。(美聯社)
白宮前國安顧問波頓(見圖)對中國立場強硬,曾主張美國應帶頭與台灣建交。(資料照,美聯社)

但馬身為前總統,其任內與美軍購總額破200億美元,是歷任總統最高者,卸任後說出美不會救援台灣的言論。對此,馬有義務向人民說明,為何明知美不會救台,他卻花大錢當冤大頭,這是馬應交代的歷史責任。

如今執政的民進黨,的確可藉馬言論質疑國民黨立場,同時藉機大幅削弱國民黨與台灣的連結。但蔡英文不可迴避的問題是,倘美國只是將與我建交,作為與中引戰的工具,台灣淪為現代版日俄戰爭中的東北戰場,則我該不該與美建交?不建則開罪美國,建則引火上身,台灣處境如履薄冰。

當前的國際情勢,是兩蔣與諸葛亮盼了一輩子都盼不到的「天下有變」,可望「反共復國」、「匡復漢室」的重大變局。然而時空環境不再,縱然天下有變,兩岸實力差距在軍事上已是不可逆的定局;反共,斷不可能由我自立完成。而美國也不是赤壁之戰的孫權,更勿忘多年後關羽慘遭孫吳背刺身死的故事。盟國,從來就不是鐵板一片。而台灣,只能莊敬自強。

*作者為自由作家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沈迺訓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