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取所需產業鏈!清大研究生兩度勇闖中國「統戰團」,直擊中國人也未必懂的黑箱結構

2020-08-27 09:10

? 人氣

2020年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強襲全球、中國為世界所恐懼,然而當疫情延燒數月、新聞力度漸疲、中國開始宣傳「沒有疫情」,長期關注中國「統戰團」情況的青平台社會培力中心主任劉璐娜從網路社群發現,前往中國就學就業的風潮已於網路再起,台灣的「中國夢」慢慢復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所謂「統戰團」背後的真實運作究竟是如何?於清華大學就讀社會所的李淇兩度深入中國「統戰團」田野調查做研究,於近日完成《貌合神離、各取所需:兩岸交流中的惠台生產鏈》論文,直擊統戰團現場──在李淇看來,所謂統戰團仿如產業鏈,中國官方、地方政府、參與到甚至成為幹部的台灣人都可謂「各取所需」,然而從李淇與其他赴中國就學就業者的交流,她也得到諸多這樣的回饋:「在中國待越久,本土意識會越高……你到當地,才會發現你跟他們是兩種不同國家的人。」

統戰團持續進化 最高境界讓台灣年輕人自動上鉤「他都覺得我沒被統戰啊」

說起為何要做統戰團研究,李淇說,是當初在媒體報導中國對「台青」加碼、祭出多少優惠,她開始思索:想去這些團的人到底經歷了什麼?會不會給他們帶來影響?所謂惠台、統戰,對台灣青年帶來的影響是什麼?因此,李淇決定前往中國深入田野調查,了解統戰團的面貌。

何謂「統戰」,李淇說,基本上包括西藏、新疆、香港、台灣、工商業者、少數民族皆為中國統戰對象,台灣人是其中顯而易見的標的之一。至於「惠台」政策,目前雖無明確定義,但可以從兩岸交流演進發展來看。

1987年台灣解嚴、開放赴中國探親,當時就有在中國組織台灣學生的跨省份旅遊招待團,以台商子女為主、以「尋根之旅」為主題號召,係統戰團前身;台灣逐步解決交流限制後開始有旅行團赴中參訪,當時可謂「吃好住好」、甚至有直接給錢給補助費,3到10天行程為主,寒暑假密度最高,後來發錢一事被人詬病,中國也慢慢修正方向。2014年台灣發生三一八運動、2016年二次政黨輪替,中國兩會更是首度提出「體驗式交流」,目的是讓台灣青年長時間浸淫在「中國夢的美好」裡,帶去實習、帶去上課,2018年各省份也出現「惠台」政策,各省都有不同版本,鼓勵台灣青年到中國。

中國街景示意圖(Pedro Szekely@flickr,CC BY 2.0)
統戰團形式不斷演進,從最初的單純參觀旅遊、參訪中國建設,到後來出現「青年生涯團體驗」,以實習為主要形式,有些甚至保證在當地可以實習轉正職。(示意圖/Pedro Szekely@flickr,CC BY 2.0

統戰團形式不斷演進,從最初的單純參觀旅遊、參訪中國建設,到後來出現「青年生涯團體驗」,以實習為主要形式,有些甚至保證在當地可以實習轉正職。更極致的作法是,某些團體看準台灣大學生對履歷積累的迫切需求,讓大學生自己提企畫書、跟相關單位申請帶團前往中國參訪,例如說要去南京看航太產業發展等。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