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取所需產業鏈!清大研究生兩度勇闖中國「統戰團」,直擊中國人也未必懂的黑箱結構

2020-08-27 09:10

? 人氣

2020年武漢肺炎(新冠肺炎)強襲全球、中國為世界所恐懼,然而當疫情延燒數月、新聞力度漸疲、中國開始宣傳「沒有疫情」,長期關注中國「統戰團」情況的青平台社會培力中心主任劉璐娜從網路社群發現,前往中國就學就業的風潮已於網路再起,台灣的「中國夢」慢慢復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所謂「統戰團」背後的真實運作究竟是如何?於清華大學就讀社會所的李淇兩度深入中國「統戰團」田野調查做研究,於近日完成《貌合神離、各取所需:兩岸交流中的惠台生產鏈》論文,直擊統戰團現場──在李淇看來,所謂統戰團仿如產業鏈,中國官方、地方政府、參與到甚至成為幹部的台灣人都可謂「各取所需」,然而從李淇與其他赴中國就學就業者的交流,她也得到諸多這樣的回饋:「在中國待越久,本土意識會越高……你到當地,才會發現你跟他們是兩種不同國家的人。」

統戰團持續進化 最高境界讓台灣年輕人自動上鉤「他都覺得我沒被統戰啊」

說起為何要做統戰團研究,李淇說,是當初在媒體報導中國對「台青」加碼、祭出多少優惠,她開始思索:想去這些團的人到底經歷了什麼?會不會給他們帶來影響?所謂惠台、統戰,對台灣青年帶來的影響是什麼?因此,李淇決定前往中國深入田野調查,了解統戰團的面貌。

何謂「統戰」,李淇說,基本上包括西藏、新疆、香港、台灣、工商業者、少數民族皆為中國統戰對象,台灣人是其中顯而易見的標的之一。至於「惠台」政策,目前雖無明確定義,但可以從兩岸交流演進發展來看。

1987年台灣解嚴、開放赴中國探親,當時就有在中國組織台灣學生的跨省份旅遊招待團,以台商子女為主、以「尋根之旅」為主題號召,係統戰團前身;台灣逐步解決交流限制後開始有旅行團赴中參訪,當時可謂「吃好住好」、甚至有直接給錢給補助費,3到10天行程為主,寒暑假密度最高,後來發錢一事被人詬病,中國也慢慢修正方向。2014年台灣發生三一八運動、2016年二次政黨輪替,中國兩會更是首度提出「體驗式交流」,目的是讓台灣青年長時間浸淫在「中國夢的美好」裡,帶去實習、帶去上課,2018年各省份也出現「惠台」政策,各省都有不同版本,鼓勵台灣青年到中國。

中國街景示意圖(Pedro Szekely@flickr,CC BY 2.0)
統戰團形式不斷演進,從最初的單純參觀旅遊、參訪中國建設,到後來出現「青年生涯團體驗」,以實習為主要形式,有些甚至保證在當地可以實習轉正職。(示意圖/Pedro Szekely@flickr,CC BY 2.0

統戰團形式不斷演進,從最初的單純參觀旅遊、參訪中國建設,到後來出現「青年生涯團體驗」,以實習為主要形式,有些甚至保證在當地可以實習轉正職。更極致的作法是,某些團體看準台灣大學生對履歷積累的迫切需求,讓大學生自己提企畫書、跟相關單位申請帶團前往中國參訪,例如說要去南京看航太產業發展等。

「我覺得聰明的點在,他去參加活動參訪,他都覺得我沒被統戰啊、這些主題是自己想的──但,兩岸交流團還是可以帶你去一些『高大上』的地方看建設,青年還是可以寫說我自己組團擔任幹部,不會有自己被統戰的感覺。」李淇如此評論統戰團演進。

收一個學員政府給5000人民幣 當地開團狂壓預算、「飯店床上會有沙、蓮蓬頭會忽冷忽熱」

至於李淇實際參與的其中一團,是平潭的「政策服務團」。平潭係中國離台灣最近的小島,因此成為惠台重鎮,所有惠台政策在當地基本上都有,包括安家補助、學歷補助、各式各樣旅遊補助,雖然平潭基本上是個空城、路上沒什麼人,還是吸引許多台灣青年前往。

所謂政策服務團也開始試圖隱藏統戰線索,以發包為主、發包單位是中國當地招商局,李淇發現,這樣的統戰團目標未必要台灣人改變國家認同,但仍希望做到招商引資,行程安排學員去很多台灣創業園區,直問要不要創業、要不要租攤販、要不要投資房地產等。

中國街景示意圖(Wolfgang Manousek@flickr,CC BY 2.0)
當一個人頭就是5000元人民幣,必然產生的現象之一就是主辦單位把食宿預算壓低(示意圖/Wolfgang Manousek@flickr,CC BY 2.0

這樣的政策服務團,在地提預算書通過審查,中方會以人頭補助方式給予政策補助,只要學員提供個人證件影本、全程參與行程簽到錄影拍照作證,承包單位就可以申請到一人5000元人民幣的補貼。

而當一個人頭就是5000元人民幣,李淇指出,必然產生的現象之一就是主辦單位把食宿預算壓低。「他DM上面會寫來參加給你3000,你知道他食宿壓低有多慘的程度……我是一般般啦,飯店床上會有沙、蓮蓬頭會忽冷忽熱那種。」李淇笑著說「還好」,實際上行程的疲憊卻可以想像。

壓低預算的方法也包括推出許多「自費服務」,包括代辦中國手機門號收費100人民幣、銀行開戶收300人民幣、中國永久駕照收費560人民幣、企業工商註冊3000人民幣等。在疫情爆發前,政策服務團也有許多聘任制公務人員的編制,職務包括行政助理、消費者權益保護處員工等,這些職缺都不限專業、只要求溝通能力強、一年薪資13-16萬人民幣還不包含各種補助,極力吸引台灣青年在中國定下。

離奇參訪行程「居民全是假」:這就是個被擺出來的建設,讓你看到中國人民關係多和睦

會去統戰團的通常是什麼人,以平潭15日政策服務團為例,李淇發現參加者幾乎都偏高齡、25歲以下的一共只有6人,其中3個年輕人的參與動機竟是為了追星、追某個中國明星的演出活動,「如果要買他的票必須要有居住證號碼,所以參加這個團辦居住證去搶票,他們說這比搶黃牛票還便宜!」

至於其他參與者的身份多為35歲以上男性、職業集中於物流業、餐飲業、零售業、保險員、講師等,於是李淇一個高學歷年輕女性的身份在這群人之間格外突兀,很多人不敢跟她講話、她總被問說為什麼要來參加,後來李淇只好天天晚上去「陪酒」、團員要去吃消夜還是夜衝都跟。

至於跟團行程如何,李淇印象深刻的就是有3個整天要上一整天的課,課程告訴團員有什麼補助、政策補助創業補助人才補助等,這些課冗長無趣,很多團員會開始假裝胃痛、生病、不參加,甚至在行程僅有5天的其他團,那些團多以台灣新住民(中國配偶)為主,她們會大聲抗議:「我來這邊5天不是聽你上課的!」參與者不是被動跟團,還是有能動性的。

印象深刻的活動之一,還包括當地居委會(即台灣的大樓管委會)安排的活動。那天下午團員都被帶去參訪社區、參觀大樓與圖書室,經過畫畫室會看到小朋友在畫畫、經過舞蹈室會看到大媽跳舞,但當團員走完公共空間、進到一對所謂「住戶」家中,奇怪的事就發生了。

「他們帶我們進到一個人家裡,逼我們跟爺爺奶奶聊天,號稱是他們本人的住家、逼我們跟他們交流,我就覺得怪怪,為什麼要進到別人住家?阿公阿嬤也沒什麼想講的話,問他兒子孫子怎樣都答不出來、都旁邊一個管委會的代答,後來我們經過3–40分鐘離開,再回到畫畫舞蹈教室,都沒人了耶──」李淇看到空掉的公共空間,才恍然大悟,一切「居民」都是被安排的、假的:「原來這就是個被擺出來的建設,讓你看到中國人民關係多和睦之類的。」

至於赴中國參加統戰團風險,曾有幾個平潭參與者投訴回宿舍發現自己電腦被動過、可能都被備份了,但李淇在台灣便知道要盡量保護自己、別帶電腦,做田野筆記都是用手機錄音、不使用需要連上網路的功能,這部份的資安保護,其實很少去參與的台灣青年會意識到。

「在中國待越久,本土意識會越高…你到當地,才會發現你跟他們是兩種不同國家的人。」

所以,實際上統戰團對台灣青年有多大影響?真的會被「統戰」嗎?李淇坦言,自己一開始想像在統戰團擔任重要幹部、帶團的人政治立場也會偏中國,但後來才發現,很多人的狀況不是這樣,只是基於累積經驗必須去中國,多數是受聘雇的人,對中國的想像並不是待上10年、20年落地生根,只希望在當地有個漂亮的頭銜,未來跳槽方便。

參與兩岸交流者亦如是,這些人並沒有打算在中國待多久,有些是像李淇一樣想看看統戰團長什麼樣子,多數是不排斥中國工作、但也未對中國有認同,一名幹部就這樣說:「也是因為現在兩岸關係生意不好,才能做這種生意啊!我老闆共產黨,我領他的錢。」另名幹部則言:「我拿老共的錢、騙他們繼續投放惠台紅利、讓他們以為惠台很有效,但我回台灣繼續搞台獨,我也算『在地協力者』嗎?」縱然許多參加者會被要求以「愛國青年」樣板上節目說一些偏中國的發言,但也有更多心裡依然抱持台灣獨立的想法。

「我後來有點在摸清楚他們到底在幹嘛,才得出題目結論:他們是個同床異夢、上行下效、貌合神離、各取所需的關係。」李淇說,或許當初中國官方推出的一些惠台政策想法可能真的是要促進「兩岸統一」,但地方自行提出的惠台政策就往往跟當地產業有關了。

例如最多惠台政策的是成都、南京、廈門、福建,這些地區不是台灣人去中國的第一首選,但提出惠台政策以後南京會有很多旅遊觀光補助、成都會有航太產業、其他地方有高薪產業,各地會將希望吸納的的人才政策包裝到惠台政策、讓中央提供資源挹注,福建也因此蓋了高鐵。至於參加兩岸交流的年輕人,多數也是希望拿到一些好處、當地就業機會,「這件事,從上到下都是一個生產鏈。」

「大家給我的回饋還包括:在中國待越久,本土意識會越高……你到當地,才會發現你跟他們是兩種不同國家的人。」儘管中國提供的「惠台」政策很多、李淇也聽聞過一個實習團60人就有10人轉正職,「但這10人據我所知,他們在疫情爆發前就全都回來了……雖然他在實習感受到優惠的力度很大,但真的去工作就會發現物價高、沒補助,他們發現扣下來生活成本發現跟在台灣工作存的錢差不多,甚至還比較少。」這是台灣部份補習班吹捧「中國夢」時不會提到的真實生活面貌。

中國街景示意圖(Thomas Fischler@flickr,CC BY 2.0)
「雖然他在實習感受到優惠的力度很大,但真的去工作就會發現物價高、沒補助,他們發現扣下來生活成本發現跟在台灣工作存的錢差不多,甚至還比較少。」(示意圖/Thomas Fischler@flickr,CC BY 2.0

疫情漸歇「統戰團」宣傳再起 她看遍年輕人赴中狀況、盼政府提供充足資訊

長期關注中國「統戰團」招生的青平台社會培力中心主任劉璐娜表示,在與赴中台灣青年交流裡發現,有些人的經歷是洗澡要全開放的、還有時間限制、甚至洗冷水澡,在宿舍裡也沒隱私,許多身為LGBT族群的學生就說這樣的環境讓他們感到困擾、尷尬:「如果你今天在中國沒有隱私,你在身體上需要保護自己、要有隱私,在那個環境怎麼做到自我保護?」

以洗澡為例,劉璐娜說,許多在台灣成長的孩子其實很難想像中國是那樣的環境,去中國無論就學、就業的先備知識是不足的,訪談就學就業的年輕人甚至還發現很多人不知道中國有資安問題,因此,劉璐娜比較關心的是:台灣政府會對這些資訊揭露嗎?台灣人會想知道這些資訊嗎?

與政府倡議過程,劉璐娜發現最初陸委會對倡議「赴中國須知」較冷,主要在網站上宣傳,但在2020年6、7月,陸委會臉書粉專終於出現「赴中國大陸就學,你不能不知道的8件事」宣傳,開始動了。然而,如今中國疫情消息漸穩,劉璐娜發現許多中國統戰團、講座、鼓勵台灣年輕人去考試的資訊又漸漸復甦,此時她也盼望政府能有更多作為,提醒台灣年輕人赴中國風險。

「我不會反對台灣人去中國探索那國家,但現在一些做特殊工作的朋友,會有安全上的顧慮。」目前青平台推出的「認識中國」資訊平台便是提供許多赴中風險須知,而劉璐娜再次強調,當然不會阻止台灣人去中國,但去中國以前該知道些什麼,是政府有義務提醒年輕人的,盼政府能盡量提供資訊、讓年輕人有足夠資訊去判斷是否該前往中國。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謝孟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